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将“两弹一星”精神建世界一流大学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2日 10:06 光明日报

  坦率地讲,当清华大学要把“两弹一星”精神的教育做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并为此做出详尽计划的 消息传开后,持怀疑态度的人比持赞赏态度的人要多。的确,“两弹一星”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社会的差别已相当大, 当年“两弹一星”精神的载体--那些甘愿“献了青春献子孙”的英雄们的价值取向也与身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生有着不小 的距离。面对这些现实,“两弹一星”精神的教育能收到多少实效?会不会像以往有些思想教育活动那样流于形式、徒有虚名 ?清华历来是最务实的,为什么要走这步棋呢?对清华多年的感情使我有一种莫名的担心。所以,当见到贺美英书记时,我便 把自己的疑惑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因朴实、随和而被清华广大师生喊作“贺老师”的贺美英书记言如其人。她说:“想到这一点确实是因为需要。 为了建设一流大学,国家三年中为清华投资18个亿,这个强度在国内已经是史无前例。但是如果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 仍然很大。比如哈佛大学一年的经费就是十几亿美元。所以光靠钱的话我们再努力也很难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使我们想到当 初研制两弹一星时,我们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有很大差距,甚至比现在的差距还要大,可是我们搞成了。为什么?因为除 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还有一种体现了民族志气的精神。”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看,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要能搞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项目。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对搞一些 层次不高,但来钱快,周期短的横向联合项目更感兴趣。而前沿课题不仅时间长、个人经济受益小,而且在这种大项目中做课 题负责人的机会也相对要少。有时因要保密还不一定能发表论文。但是如果大家都去接小项目,只图自己赚钱过好日子,谁来 攀登科学高峰呢?没有几座“高峰”又怎么能算世界一流大学呢?

  我们非常希望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能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就业不是“服从分配”而是 “双向选择”。清华的毕业生供需比是1∶8,外资企业的待遇比起国企、军工和科研部门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做 出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选择,没有点精神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说:“这次‘两弹一星’受勋的23人中,清华校友占了14 人,但下次受勋还能有多少清华人呢?”如果在国家经济、科研、国防等最需要的地方没有我们清华的毕业生,我们能算什么 一流大学呢?

  我们深深感到,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精神。而“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这种精神 最集中的体现。改善教学、科研条件非常重要,提高教师待遇也非常重要,但所有这些都不能代替崇高精神的作用。

  “可是怎么能让师生听得进去呢?”我把问题指向了操作层面。新闻中心副主任孙哲老师说:清华进行“两弹一 星”精神的教育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除了14位功勋校友,清华的工物系、计算机系、力学系当年就是为配合两弹一星的研制 而建立的。那些参加过研制的老教师大部分还在,他们身上那种不计个人得失忘我工作的精神,周围师生耳濡目染。这种潜移 默化的作用往往比单纯说教有着更大的渗透力。

  身为学校团委副书记的束为博士看来对学生的心态更熟悉,他说:“清华还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年轻校友,他们是 老一辈‘两弹一星’精神的继承人。从以往的经验看,用他们大有作为的事实来开展教育,同学们一点都不反感。比如我校1 989届毕业的硕士郭谦、于缨夫妇,去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如今郭谦当了一汽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于缨也做了中层 干部。在他们的带动下,几年中清华又去了三四十位毕业生;又比如我校1983届毕业生刘国治,毕业后去了西安的21研 究所,后来回校读硕士、博士,之后又返回西安。由于他在科研方面的突出贡献,被破格提拔为中校,并当了所长。他多次出 席国际会议,在国外遇到许多同学,刘国治深有感触地说:我代表我的国家参加学术交流,他们在为老板打工。贺老师常对我 们说:刘国治选择的是一条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强盛联系在一起的道路,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了发展。现在, 那儿又有了几位年轻的清华校友。”

  但是,学生工作处的刘涛雄老师认为:“最难的仍然是处理‘知与行’的矛盾。因此我们并不奢望所有的人都争 先恐后去献身。而是对教育对象区分层次,在做好全校范围教育活动的同时,推动部分优秀分子能付诸行动。”

  “不过有些问题也不是我们学校自己解决得了的。”孙哲老师说:“其实只要能有作为,在一段时间内吃苦、受 累、拼博对大多数清华生来说不成问题。可是有的单位把毕业生要走了却不能提供让他发挥作用的舞台。只要有一个毕业生回 来反映这种情况,就很难再有人往那儿去了;老一辈清华人为了‘两弹一星’献了青春献子孙,精神应该提倡,但也应该在政 策上体现出他们爱祖国,祖国也爱他们。这对鼓励后继者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清华大量出国留学的问题,贺老师坦然地说:“我们认为提倡‘两弹一星’精神和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并不矛 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专家中22位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关键是要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崇高的人生信念。当 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能够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做出正确的抉择,既使达不到‘两弹一星’英雄们的思想高度,也在别 的岗位上好好为祖国服务。我们知道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这种教育很难,但难也要做,做了就比不做好。”本报记者 宋晓梦


相关报道: 中国太空育种泰乐菌素接种成功
相关报道: 远望四号船安抵江南码头
相关报道: 专家说我国尚无航天飞机计划
相关报道: 神舟功臣慕名参观广州本田

相关专题:我国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