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综述:大学教师提薪之后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7日 08:04 中国青年报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教师的收入大幅度上调,在其他高校引起很大的震动,对此,各方人士也纷纷 发表看法。  

  教师兴奋 领导慎重

  教师们普遍感到振奋和鼓舞。听到这个消息时,京西某高校一位副教授说,“我们每月一般也就一千元左右的收 入,要负担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实在是紧张。这次教育部既然拨款资助北大、清华提高教师的收入,相信不久也就会波及 到我们学校吧!”

  当记者问到他是否想过调入上述两所院校时,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坦率地说:“我早就有过这种想法了,从工作 上讲,由于学校科研经费少,搞起研究来只能‘小米加步枪’,越来越落后于同行;从生活上讲,至今全家人还住在60年代 建的房子中,觉得愧对家人,应该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儿。”

  相对这位年近50岁的副教授的兴奋和观望交织的态度,另一所高校的一位年轻讲师说得更加直接了当:“早就 该给我们提薪了。”

  一些高校的领导们则比较谨慎。

  中国人民大学袁卫副校长介绍说,人大的方案正在研究,预计几周后会出来。但由于经费自筹,所以力度不会有 清华、北大那么大。

  北京外国语大学宣传部的杨部长说,清华、北大提高教师收入,作为教育界的同仁感到欢欣鼓舞,这体现了国家 科教兴国的政策,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是一种好的趋势。但是国家政策实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到每个学校,情况又略 有不同。北外一贯重视教师的待遇问题,但是如果大幅度提高教师收入,在正常办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是需要国家资金 支持的。

  高校也有南郭先生

  某高校一位资深教授说,提薪当然是好事,但是高校中也有些教职工,他们现在拿的工资其实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高校之中也有南郭先生存在。

  这位教授的话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在许多国家,如果一个教授不能继续以事实证明自己的研究处在学科的前 沿,就不能保留教职。这似乎有些苛刻,但也说明教授这两个字的“含金量”。正因为如此,在任何国家都只有为数不多的专 家教授才理所当然地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待遇。因此,在热切盼望提高收入的同时,许多大学教师也盼望公正客观透明的评审制 度的建立。

  业内人士也同时分析说,虽然这次提高收入会引起高校人才流动,但是更多会是大学和非教育系统间的人才竞争 。

  市场运作良好导向

  著名社会学专家李强教授认为,从世界各国来看,大学教授和大学职员薪水是比较高的,许多国家大学教授的收 入可以至少达到中产阶级以上的水平。而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大学教授收入水平偏低是有比较复杂的原因的。

  李强认为,中国正在经历的市场演进分成市场转型的两个阶段。市场转型的第一阶段,也就是80年代至90年 代(因为80年代以前中国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明显的市场经济),最先介入市场的是社会的边缘群体而不是中心群 体。中心群体是国家干部、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他们和原来的体制联系密切,很少有这个社会阶层和市场的结合,因此在市 场发展的第一阶段,普通的工人、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上升,相比较之下,知识分子的收入却没有很大的上升,所以中国 社会曾一度出现了“脑体倒挂”的现象,即体力劳动者的收入超过了脑力劳动者的收入。

  随着市场发展的深入推进,市场进入转型的第二阶段。此时的市场在许多技术领域(金融、高新技术)发展很快 ,所以这些领域的社会核心群体介入市场了。这部分人介入市场以后由于在知识技术各方面的优势,明显地在经济上和利益上 有了很大改观,所以这一阶段表现为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强教授认为,从全社会角度看,这是一个好现象,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导向,促使人们去尊重知识、技术。教授 提高收入现象也是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必然得出的结果。当然在市场经济下,完善的大学薪金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个行政 命令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大学是高技术人才聚集的地方,确实应该筛选出一些水平高的人给予高薪,也确实应该筛 选掉一些水平低的人甚至是不适合作大学教师的人,这都体现出一种用人机制,也是劳动力市场化的一个表现。李颖慧




相关报道: 中国大学教师将步入高收入阶层
相关报道: 经济观察:大学教师将步入高收入阶层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