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公众教育投资最高 专家不赞成教育产业化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7日 10:24 中国青年报

  “中国公众常常在教育投入上做出超乎寻常的选择,如节衣缩食供子女出国留学等等。望子成龙和在子女身上寄托自 己未实现的理想是中国文化历史积淀中孕育出的一种社会心理,而独生子女在城市中的普遍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心理。”这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李培林在即将出版的《中国社会学白皮书》中论述的一段话。

  支持李的这一观点的是中国社科院近期所作的一项调查。当问到“您家将钱存入银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选择“ 用于子女教育”的中国公众占首位,高达64.2%,高于一般人们认为很重要的养老(46.2%)、就医(51.4%) 和购房(37.1%)等用途。在问到“未来5年您的家庭消费会排在前5位的是哪几项”时,选择“自身和子女教育”的人 占82.8%,仅次于“吃”(91.6%),高于穿、住和医疗保障这些消费大项。此外,有68.2%的被调查者说自己 家里现在或未来5年内有人上学。有一半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

  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一份调查也同样显示,中国90%的家长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60%的 人表示为孩子上学即使举债也在所不惜。

  李培林说,这并不是说目前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教育消费基础,而是因为在大众中确实存在节衣缩食 为孩子教育的强烈愿望。

  据李培林介绍,他们还对100位教育专家做了专访式的调查。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措施上,被专家们列在首位支 持的是“扩大政府教育投资”。“鼓励民间投资办学”和“改革专业设置(改革教材)”,也是大家共同的呼声。

  对于教育走向市场的问题,大多数专家均赞成高校学生毕业分配应市场化。但对高等教育产业化,却有许多专家投了 反对票,“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专家们认为,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市场的人才需求,引入竞争机制,后勤服务应社会 化,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这是高等教育是“产业”的含义。但高等教育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不能违反教育的自身规律,否则 就会有“卖文凭赚钱”的现象大量出现。在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值得警惕的。本报记者郑琳王胜春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