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检察日报 > 新闻报道
 


长春采取措施止住有偿“补课风”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20日 09:54 检察日报

  在中、小学校放假期间,拉上几位老师,租上一间教室,凑够了四五十个学生,便堂而皇之地办起了所谓的“文化补 习班”。这种以超前学习中、小学新学年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有偿“补课风”,近年来,在长春市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1月10日,是长春市各中、小学校正式放寒假的日子。同往年一样,在各个学校寒假前的最后一次学生家长会上, 大量的有偿“补课”广告单,像雪片一样纷纷飞进学校,塞到家长的手中。在这些花花绿绿的广告宣传单上,类似“以主要精 力超前学习新课程”、“为了中考、高考抓紧时间做好知识储备”、“教你预测未来中考、高考试题”等内容赫然纸上;而“ 本市重点中学名师指点”、“可以试听,不满意全额退款”的承诺也的确让家长们心动。

  据了解,这样的“补课班”,只开设数、理、化、外、语文等所谓的重点课程;每班人数都在四十人上下,授课时间 大都为20天左右,收费为每人每科100到120元。由于聘用的教师往往是几个教学点交叉授课,办班租用的场地都是放 假后学校闲置的教室,租金低廉,加上同一教室分为上、下午两个班轮流使用,所以,“班后”利润很是可观。正因为如此, “张罗”办班的,除了一些退休赋闲在家的教工外,有些则是社会上的无业人员,甚至还有在校的大学生。他们从“家教”中 受到启发,把“拉人、办班”作为捞钱的手段,不少人竟成了颇有名气的“办班专业户”。几年中,尽管长春市教育行政管理 部门再三明令禁止乱补课的行为,但受利益驱动,办班者仍乐此不疲,在校的一些教师也趋之若鹜。

  如何看待这种“有偿补课”的社会现象?长春市某重点高中的一位老教师,以“百害无益”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他 说,有偿补课是以超前学习新学期课程为手段吸引中小学生参与的,有的补课班在短短的20几天时间里,就突击学完了一个 学生需要在一个学年才能学完的课程,这种不分对象的超前授课本身就违反了科学。长春市教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则认为:超前 授课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至于以应试为目的,搞“题海”战术,更是与我们的素质 教育要求相抵触的。而学生家长们对“有偿补课”表现出的却是左右为难的心态:参加呢?经济上增加负担不说,孩子在假期 也得不到休息;不参加吧,又担心被人家拉下,开学后老师如果再不认真教,吃亏的还是自己。多数家长最终是出于无奈而动 员孩子报名“补课”。于是,本想在假期中“换换脑筋”、放松一下的中、小学生们,在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被社会上的 “班贩子”们“瓜分”得所剩无几,不得不走进他们根本就不想进去的教室……

  为了坚决刹住这种有偿“补课风”,长春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决心从源头上加大“禁风”力度,整顿学校秩序,规 范教师行为,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1月15日,《长春晚报》又以“市教委下狠茬子治理乱补课”为题,公布了市教委的 一个紧急通知,明确规定,乱补课者,校长就地免职,教师停止聘用。通知中说,“学校出现违反规定的有偿补课,校长是第 一责任人;班级出现多数学生参加有偿补课,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一年内出现一起教师参与社会上有偿补课的学校,对其进 行通报批评;一年内出现三起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的学校,建议干部主管部门免除第一责任人校长职务,并不得在教育系统内易 地任职;一年内有一次为社会上组织补课的班主任和有一次参与社会上有偿补课的教师,将进行通报批评,并建议有关部门没 收违规所得;一年内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除没收违规所得外,还将给予停止聘任或收回教师资格证书等处理,对个别情节 严重的将予以辞退。”

  市教委使出了“杀手锏”,多数办班者闻讯“急刹车”。1月15日晚上,已报名参加“补课”的一些中、小学生便 接到了“办班者”的通知:停止补课,退还费用。1月16日下午,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来到了一个冠名为“希望”的补课班 报名点,只见十几个中学生正从一位年轻人手中接过退还的学费。当记者上前询问退款的原因时,这位小伙子坦诚地说,原来 谈好租用的教室“泡汤”了。至于以后还办不办,要再“等等看”。当记者主动与一位前来领取返还学费的学生家长聊起取消 乱补课的问题时,这位家长表示非常拥护市教委的决定,认为早该动“真格的”,但同时这位家长又不无担忧地说,禁令是很 严厉,不知检查是否认真、处罚是否到位?

  利用寒暑假期,为在校的中、小学生安排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包括为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集中补课 ,本来是一件得人心的好事。但如果出于赢利的目的,把“补课”作为赚钱的手段,甚至以超前突击授课、影响学校正常的教 学秩序为代价招揽学生,好事就让“铜臭”污染成“公害”了!长春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敢于向“有偿补课”厉声说“不”, 实为利校、利教、利民之举,相信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文/本报记者王勇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检察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