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南方周末 > 新闻报道
 


四合院:中国的盒子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29日 04:05 南方周末

  四合院的造型与结构在我眼中有一种神秘的美。我常想,住在四合院里的人是有福的。

  说起北京的民居,自然要说到四合院。其实所谓的四合院,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基本格局,但不知为什么就像跟 北京有缘似的,一直是北京民居的代表建筑。北京现存的四合院,多是明清两代的遗物,住在四合院里,就是住在一种历史感 里,等于守护着祖宗的遗产,你能说这不是一种福气吗?也许若干年以后,想住还住不到呢。现代社会,住高楼容易,住四合 院难。老北京常夸耀的“天棚鱼缸石榴树”,大抵是四合院里才能找到的陈设----再不留心,这种风景也快消逝了。

  汪曾祺形象地把四合院比喻为“一个盒子”。为什么要造这个盒子,因为“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四世同 堂,在一座天圆地方的全封闭式四合院里其乐融融----可算旧时代北京人对生活的最高理想。据说只有在那样的境界里, 才知道什么叫天伦之乐,以及什么叫大隐隐于市。喜欢住在盒子里的北京人,他们的四合院大多分内外两院,内院用于居住, 由正房、耳房及东西厢房组成;外院则用作门房、客厅和客房。还有大型的住宅,向纵深发展,增加几进院落,或横向发展, 增加几组平行的跨院。虽然都叫四合院,但四合院也是可以分出贫富来。可以造得很简洁,也可以造得很繁复乃至豪华。这魔 方般的中国盒子,里面究竟还藏着什么?

  四合院装饰性的附属设施,还有景壁、垂花门(或屏门)、抄手廊、南山墙、后罩楼等等。只是经历了岁月沧桑,把 它比喻为“盒子”的汪曾祺也不得不感叹----这个盒子已快磨损了:“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 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基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 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

  纵然如此,北京的四合院在我这个外乡人眼中,依旧充满了神秘的美---仿佛那里面收藏着某种不为我所知的古老 的传说。或者说,它的神秘感就是它的美感,它的美感就是它的神秘感。这是一个可以无穷复制、放大的中国式盒子。我在北 京寻访过许多遗留的王府、衙署,发现它们基本上都属于四合院的结构;于是我读《红楼梦》时,大观园在我想象中也是四合 院的模样----一座风花雪月的大四合院。及至参观故宫,觉得也是四合院的翻版与扩张,那不过是供皇帝居住的四合院。 推而广之,清朝的整个北京城,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都是一座全封闭式的超级四合院吗?我真担心 四合院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心理。

  趁四合院还在,正是后人们参观、剖析这个盒子的时候。了解四合院伫守过的历史,就等于进入一只心灵的黑箱-- --会有思想曝光的。四合院是旧中国的影子,有一种颓废而令人心痛的美,所以我对北京的四合院总是百读不厌----它 像线装书一样孤零零地横插在城市的书架上,周围全是钢筋水泥的新潮建筑。我甚至觉得,没在四合院里住过,不能算真正地 了解北京,即使你自以为很了解它的现状了,也应该去四合院里补课。不了解一座城市的往事,绝不能算了解一座城市。在四 合院里住过的人会有思想的,因而也是有福的。北京的居民,若按居住条件来划分,大抵可分为住楼房的和住平房的(多指四 合院)。楼房一般带“双气”(煤气与暖气),平房则要靠蜂窝煤生炉子。所以冬天的四合院有一点点冷,但也能使你清醒地 看见它的过去----过去的北京人在围墙里生活的情景。你可以坐在天井里晒太阳,想一些有关或无关的心事。

  很幸运我刚来北京时,在东城的某座四合院里借住过半年。可随着北京城区的改建,四合院快拆得差不多了,只怕2 1世纪的文人怀旧时想住四合院,要比住五星级饭店难得多。联想至此,我加倍觉得自己幸运。甚至想对四合院哼一首流行歌 曲:让我再看你一眼……北京确有星级饭店是模仿四合院建造的,即香山脚下的卧佛寺饭店。一律平房,带天井,室内不铺地 毯,不设席梦思----代之以板床、藤椅,明清风格的木质家具。仿古的建筑,刻意呵护客人做一个传统的梦。我曾在那里 开过一星期的会,却找不到住真正的四合院的感觉。看来这就是文物与赝品的区别。真正的四合院并不是一种形式,它更具有 古老的内容。这只不起眼的盒子里装的东西可太多了。

  □洪烛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南方周末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