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江淮晨报 > 新闻报道
 


中科大教师喜迎告别筒子楼后首个春节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2月4日 03:37 江淮晨报

  刘勇带我们回到了这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三层尖顶建筑。黑漆漆的墙壁、拥挤杂乱的厨房和每间不足16平方米的“ 鸽子笼”,这就是曾被称为“结婚过渡房”的中国科技大学那座著名的“筒子楼”。

  刘勇,29岁,科大23系教师,在这里生活了四年半。

  “冬天有耗子,夏天有蟑螂,热闹得很。”说这番话时,刘勇软软地坐在新居刚买回来的沙发上,咪咪笑着。一个下 午,刘勇都在忙着选购家具,“搬了新家,别的东西都得跟上形势呀。今年买年货,最大的一块就是家具。当然,还要买点花 呀、草呀什么的……”刘勇说以前对于生活没有什么想法,可自从搬进了新房,梦想便多了起来。

  “1997年春节,我和爱人在筒子楼里过的年,年三十那天楼里面黑漆漆的,没几个人,冷冷清清的;也懒得买东 西,两个人就凑合过了。”1995年“五一”刘勇和青梅竹马的爱人结婚,“十一”搬进了由学校老办公楼腾空的筒子楼。 刘勇说,与别的筒子楼相比,这栋楼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在走道里做饭,三户人家还能合用一间厨房。

  刘勇家有个规矩,母亲在哪过年,全家都得在哪过年。工作七年的刘勇,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母亲在自己家过个年。“ 没房子,想都不敢想。现在好了,二室一厅,62平方米,地呀、墙呀、灯呀,学校都搞好了,我们搬进来就能住。”

  1999年的最后一天,刘勇和另外179名青年教师一起搬进了新居。科大率先完成了李岚清副总理“决不把筒子 楼带进21世纪”的心愿。

  这一天,刘勇很快乐。告别筒子楼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他把母亲接到了家里。

  本报记者杨杰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江淮晨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