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南方日报> 新闻报道
 


圆珠大山发现太平天国义军驻地遗址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29日 13:44 南方日报

  上周,笔者随封开县文博普查小组踏探太平天国义军驻地遗址,走访太平军后裔,两代反清义士鲜为人知的故事初见 端倪。

  太平军遗址深藏于封开县渡头镇沙埇村的圆珠大山上,坐落贺江西岸,分隔粤桂两地,距县城90多公里。沿途山高 林密,烟雾蒙蒙,深谷无数。山之东南方是封开县的渡头镇和南丰镇,西南是广西苍梧县地界,西北是广西贺州辖区。站在顶 峰,可见地势险要,实为攻能进,退可守的军事要冲。半山腰筑有高1至2米、宽米余、长数十公里的防御工事,犹如万里长 城。其中有炮台数座、城门几个,营房遍地。在圆珠大山峰顶,当年义军将领用来下棋的石棋盘仍完好无损。

  据考证和有关记载,在太平军进驻圆珠大山前,南明帝朱由榔的左路前锋张青年(江苏金陵人)曾带领反清义军进驻 圆珠大山。

  当地人称张大王的张青年胆识过人,能文善武。吴三桂引清入关后,张青年立志反清复明。他途经广西贺州时,得知 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招兵买马,建立了南明政权,便投奔了他。朱由榔委以左路前锋的重任,由其护卫自己推兵北进,从肇庆 打到韶关。两军在韶关打了一场遭遇战,吴三桂的兵勇训练有素,直追南明军至肇庆后追击至缅甸,朱由榔为缅人所杀,献头 于吴三桂。张青年带着义军从封川江口退至开建,从大玉水口西进至圆珠大山。从此,张大王之名流传于开建县西山一带。

  在援助张大王的群众中,有一对青年夫妻的事迹至今仍广被传颂。广西贺县信都蒙姓青年与妻子张氏青梅竹马,持家 有方,逐渐富裕后,就广为行善积德。张大王带兵驻扎圆珠大山后,因深居高山,日久粮缺,人困马乏。蒙姓青年夫妻闻之, 连夜将家里储粮和大鸭献给义军。

  后人为永久纪念这对夫妻济困扶危的美德,在渡头镇莲塘河畔建起一座占地1344平方米的庙宇,把他俩作为神来 供奉。当地居民相传,太平军将领经常在“莲塘庙”开会部署作战计划。现在,每当张氏娘娘诞辰(农历六月初六)和庙诞( 农历正月初十),两广群众都到此庙烧香纪念。1993年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封开县将“莲塘庙”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张大王义军驻扎后,首先夺取开建县城(今封开县南丰镇)为据点。清顺治三年农历十一月中旬一个晚上,他们偃旗 息鼓突袭开建县城。一帮勇士凫水到东岸,撑船过西岸接济后续部队。义军分三路攻城,一路打南门,一路攻西门,一路在城 北架云梯登城。不料城中守将极勇猛,万矢齐发,义军死伤甚众。在退却凫水时,张大王不幸为流矢所中,其余义军由付领带 回圆珠山。

  张大王壮烈牺牲江中,尸体漂泊于县城西岸之“赤壁浮云”,为渔家捞上岸。群众怜其贞忠为国,便偷偷将其殓葬于 西岸荒坡上(今贺江大桥西侧)。清初康熙年间,人们在张大王泊尸处建起了“城西庙”,从此几百年香火不断。

  1851年1月11日,以洪秀全为首的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定国号为太平天国。

  1851年初,洪宣娇部途经圆珠大山时,突遭清兵袭击而避入山巅。战斗结束后,留下骆应明等5万多将士驻守。 骆应明与众勇士首先合力将张大王遗下的炮台、防御工事扩展加固,增筑炮台,联合当地山民惩霸扶贫,开垦种植,扩大队伍 ,增援前线。

  驻山太平军经常攻城掠寨。几年前,封开县在渔涝镇罗源村罗源岩之西南百余米处山坡上发现一块“万人坟”碑记。 碑仅存上部,残高68厘米,宽47厘米,厚4.5厘米,板岩石质。碑题“万人坟”刻于中间,正文各7行分置左右,正楷 阴刻直书,反映了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天国义军在渔涝地区起义活动的情况,现由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位于长安镇党山(封开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附近的大棚村后也有一个“万人冢”,一公里外有一个“宝旋山寨” ,海拔5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修筑有防御工事。据当地人称,“万人冢”埋葬的全是当年战死的太平天国义军。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骆应明驻扎在圆珠大山的将士就地留下,许多人与当地妇女结婚。骆应明娶妻杨氏, 生下新庭、新友二子,居住在山下村。目前,当地骆姓发展到120多人。与骆应明结义的姚、吴、廖、杨、朱、侯、路、邱 等兄弟的后裔,分别居住在圆珠大山周围的料埇村、三平村等10条自然村中,其中姚姓已有人丁140多人,其他各姓都有 数十人。据封开县博物馆馆长陈楚源介绍,圆珠大山周围的姓氏与花县洪秀全纪念馆附近的姓氏基本相同。

  在采访中,骆初轩告诉笔者,他的曾祖父骆应明原住花县,少时曾跟洪秀全学艺,金田起义后带兵驻扎在圆珠大山。 据父辈讲,曾祖父1883年冬病危,临终时对儿子们说:“为父跟随天王从事反清事业,今天留在此地,愧无家产留下,唯 有随我反清武器----宝剑、大马刀、匕首、作战盾牌、长矛、竹帽,万望你们代代相传。”骆应明辞世时65岁,其子新 庭、新友将父亲的遗物珍藏于阁楼之上。

  骆初轩今年69岁,曾参加过抗美援朝,1963年转业时是某坦克团排长,早些年从县汽车站退休。他说小时候常 与大哥骆木轩一起拿出阁楼上的太平军战袍、长矛等物玩游戏。他当兵后,大哥怕受“文革”所累,把30余公斤重的宝剑扔 进水库,骆初轩及时将大马刀拿回自己家中保管,1998年底,他将大马刀捐给县博物馆。

  三平村75岁的老人姚文兄说,他们村以前也有很多太平军用过的宝剑、大刀,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化剑为犁”熔 化了。

  沙埇村的村干部反映,圆珠大山上原有几十门古炮,大炼钢铁时被农民扛下山熔化了。密林深处幸存的两门古炮,两 年前送到县博物馆。他们还说,1992年,肇庆地质队到山上勘探铜矿时,还挖出剑和铜钱等物。

  50多岁的姚圣奎拿来一把洋枪,此枪长40厘米,口径2厘米,这是当过太平军的祖辈传下来的。他过去经常用此 枪打鸟。其家人向上空开了一枪,响亮的枪声在莽莽圆珠大山回荡。特约通讯员陈炳文




相关报道: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祖坟露出水面
相关报道:电视剧《太平天国》是“戏说”
相关报道:《太平天国》绝不戏说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南方日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