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_logo
Sina. Ads.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 北京晨报 > 新闻报道
 
北京晨报

《花木兰》缘何败走麦城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4月23日 15:12 北京晨报

  迪斯尼斥巨资改装中国民间传说而成的动画片《花木兰》,继在全美 创下1.2亿美元的票房佳绩之后,于日前“回国省亲”, 却出人意料地受 到了“家乡父老”的冷遇。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个在国人心目中早 已是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前不久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登陆时,无一例 外地败走麦城,即使是宣传攻势最猛的北京也难逃厄运,首映一周以来,票 房仅有100多万元。

  实际上,《花木兰》自北京首映的头天即本月14日,就出师不利。 据媒体报道:“位于东单繁华地段的大华影院, 400多个座位的放映大厅 每场只有五六十位观众;而最占据地理位置优势的首都影院前三场也只卖 出了70多张票,这是该影院上映进口大片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西四丁字 路口的红楼影院,前三场也只卖出了17张票。”

  开始,影院经理们都分析可能是上映日期不是周末,观众少,相信周 末的情况会有所转机。可上周末以来的情形又如何呢据首都影院提供的 票房显示,周末日平均票房也只是仅仅过万元,不仅同去年底火爆一时的 《拯救大兵瑞恩》日平均五六万元相差甚远,就连刚刚演完的《玻璃 樽》日平均两万元上下也不可同日而语;记者前晚到“大华”走了一 遭,发现即使是晚七八时这个观影的黄金时段购票入场的观众也是稀稀落 落;至于经常搞明星首映式的青年宫则更是门可罗雀,据经理刘岩反映, 《花木兰》现在的日平均票房只有五六百元,上映一周以来累计收入也只 区区两万来元,是今年以来进口大片成绩最差的一部。

  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故事被最善于走商业路线的美国制片商“重 新包装”之后回到了故乡,却落了个“知音寥寥”的下场,原因何在?是 片子拍得不好看,不吸引人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观赏过此片的人士 包括各种年龄段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这个古老的中国题材被美国人 拍出了新意,拍出了特色。动感丰富,视觉效果强烈不说,且熔惊险、幽 默、温情于一炉,比国内那些死板僵化的老套动画片好看多了可为什么 却败走麦城呢

  首都影院经理官志斌和青年宫剧场经理刘岩都一致认为档期安排不当 是它票房失利最主要因素。官经理特别提到了《狮子王》,同样是从迪斯 尼进口的动画片,《狮子王》前年暑假在北京电影市场上卖了个“满堂红”, 净赚七百万,可《花木兰》却惨遭“滑铁卢”,同是“一母所生”,为何 “命运”反差如此之大为此,官经理分析说:“作为动画片,最主要的 观众群还应当是孩子们,所以在寒暑假放映,对他们是再合适不过了,在 这种情形下,《狮子王》的火是必然的。可现在这时候孩子们正忙着上学, 四月中下旬又是期中复习考试期间,哪有闲工夫看电影。这些生力军没了, 《花木兰》的票房肯定好不起来”

  刘经理则提出今后影片排映日期是否要视不同类型观众的口味作相应 的调整,以避免一些有特色的好片子在票房上“打水漂”。

  一些人士还谈到《花木兰》之所以没能像《狮子王》那样让观众趋之 若鹜,题材也是个问题。“木兰从军”的故事,正因为在中国早已是妇孺 皆知,自然新鲜感就打了折扣,尽管片子还是被人家“老美”拍出了新意, 可我们在宣传策略上并没有过多突出它的这种“新”,只是一味地在推出 什么《花木兰》系列连环画、让中小学生背木兰诗这些“小儿科”上做文 章,这样就容易给许多没有看过此片的观众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是 “新瓶装旧酒”,看不看无所谓,自然也就没了掏钱入场的欲望。少年儿 童忙于学业无暇光顾,成年观众又不感兴趣,两头不到位,《花木兰》也 就只能“孤身走我路”了。 曾益民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 北京晨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