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时事 Sina Ads.

   首页> 国内时事>光明日报 >新闻内容

光明日报

视质量为生命才能抓好质量
访中建三局局长洪可柱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7日 11:41 光明日报

    中国建设总公司三局是一支享誉大江南北的优秀施工
队伍。在三局的光荣榜上,他们的建筑工程获得了11项国
家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1983年,时任三局一公司深圳经理部总经理的洪可柱,
带领员工在深圳国贸大厦建设中,创造了著名的三天一层
楼的“深圳速度”;90年代他领导的三局又在深圳地王大
厦的施工中,开创了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新速度”。如
今他们又挥师上海浦东,创造着新的业绩。

    在代表团驻地,记者就有关工程质量问题采访了洪可
柱代表。

    洪可柱代表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
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建设工程量逐渐增加,建筑业发
展态势总体良好,工程质量大部分也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否则每年上万亿元的投资,那么多项目,问题就大了。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工程质量中确实存在一些问
题,有些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最近暴露出来的一些
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就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引起全国
关注。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起码有三个不到位、三个不
规范:

    首先是管理体制不到位。国家建筑管理体制,建设工
程项目与建筑业的管理体制,建筑行业的监理、设计体制
如何与市场经济接轨,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其次是立法不到位。计划经济时代,长期不把建筑业
当成支柱产业,以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
一旦投资规模加大,需要投资拉动国民经济加速发展时,
如何通过法律、法规推动建筑业发展,就显得十分滞后。
对建筑业影响深远的招投标法、固定资产投资法也都没有
出台。由于法规不健全,各地就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制定
了一些地方保护性质的政策、条文,形成了地方割据,这
必然打击先进、保护落后,代价必然是工程质量的下降。

    三是政府的行为不到位。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如何从直接干预经济中解脱出来,摆脱那种既当
裁判员、教练员,又当运动员的状况,需要很好地研究。
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禁止外地建筑队伍参加本地
招投标的规定,或者私下认定中标者,实行“暗箱操作”,
即使外地企业中标,也横加干涉,强令切割工程给地方施
工企业,从而使市场运作中的运作规则被排斥,出现优胜
劣不汰,甚至劣者能接到更多工程的状况。这个问题不解
决,工程质量问题很难真正解决。

    四是市场行为的不规范。由于立法不到位、政府行为
不规范,导致市场上违法违纪、暗箱操作代替法规的现象
屡禁不止。一些建筑企业不是在练内功、提高素质上下功
夫,而是琢磨着打通业主,送红包、给回扣,非法争夺工
程。而与建筑业相关的建材生产商也如法炮制,使低质、
劣质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在这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的作用
下,建筑的中介监理就可能失去公证性,这些都是造成工
程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五是投资行为的不规范。在经济快速发展,投资主体
多元化之后,如何规范、管理投资者行为,也是一个重大
问题。投资者不尊重科学规律,压价、低价中标,有的甚
至低到低于成本的地步,以这种方法拿到工程后,要么自
己垫资施工,要么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直接危及工程质
量。不规范的投资行为,必然导致腐败,为搞权钱交易提
供了基础,使建筑企业没有力量提高建筑水平。

    六是企业行为的不规范。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
济体制之后,企业需要转变机制,在规范企业内部行为、
创新体制上下功夫,在困难与矛盾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
题。

    洪可柱代表说,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质
量问题,至关重要。要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就要从上述六
个方面着手,加强立法,规范行为。只有我们视质量为生
命,才能很好地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陆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