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时事 Sina. Ads.

   首页> 国内时事>新华社 >新闻内容

新华社

北方旱农区将成为我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22日 03:33 新华社

    新华社西安三月二十一日电  记者从今天结束的全国
旱作节水农业现场会上了解到,优越的资源和大力推广的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使北方旱地农区正在成为中国最具开发
潜力的农业生产基地。

    农业部副部长路明说,到本世纪未,中国粮食生产能
力要稳定在五亿吨的水平上,今后还必须在三十年内逐步
达到八亿吨;而实现中国粮食增产的最大潜力,就在中西
部尤其是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旱作农区。

    据介绍,目前中国百分之四十六的粮食、百分之六十
一的棉花、百分之七十二的大豆、百分之四十六的油料,
产自北方旱农地区。不仅如此,北方旱农区还是中国近十
年来,粮棉油豆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林果业、畜牧业及
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全国
平均水平。

    据了解,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涉及中国北部十六个
省区,人均耕地和林地面积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点三
四倍和一点一五倍,而且集中了全国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
后备土地资源;加上这里日照长,光合有效辐射充足,昼
夜温差大等特点,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优质农
产品与多种经营。

    因此,尽快改变旱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开发利
用旱区资源,促进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一直受到各
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九八三年国家农业部在陕西
延安召开现场会以来,各地普遍加大了旱作节水农业的开
发力度,成功探索出了“坡改梯”、“地膜覆盖”、“集
雨补灌”“旱地良种选育与推广”等一批实用的技术模式。

    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在过去的十年中,包括北方旱
区在内的全国二十多个重点旱区省份,坡地改梯田的面积
净增近四千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达二十亿公斤以上。
地膜玉米、地膜小麦技术是目前很受旱区群众欢迎的另一
重大增产措施,其面积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几十万亩,发
展到一九九八年底的五千七百万亩,亩均增产超过一百公
斤。记者张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