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时事 Sina. Ads.

   首页> 国内时事>人民日报 >新闻内容

人民日报

21中国已具备全面研究开发海洋的实力用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22日 14:12 人民日报


    21世纪世界海洋面积65% 的国际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
产资源,其中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深海矿产可望在21
世纪20年代后进入商业性开采期。实现深海多金属结核商
业开采,难度极大,需经过一系列开发程序,是集造船、
运输、导航、电子、遥测、自控、水声、水力、光学、物
化和环保各领域高技术的综合运用。1999年3月5日,中国
在北太平洋上的克拉里昂--克林帕顿断裂带海域终于拥了
7.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矿区--“中国地”。这证明:

    走向大洋跨世纪的战略决策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
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占世界海洋面积65%的国际海底蕴
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深海
矿产可望在21世纪20年代后进入商业性开采期,以替代或
补充日益枯竭的陆地资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
资基础。中国人均陆地面积只有0.008平方公里, 远低于
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 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还不
到世界水平的一半, 但中国90%的能源消耗和工业材料都
依赖于矿产资源。 据统计,占中国矿产消耗量90%的45种
主要矿产,进入21世纪后将有半数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
要,资源紧缺,将制约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所以,
走向大洋,向深海开辟新资源,是中国一项重大的海洋发
展战略。

    从1976年开始,中国便组织海洋调查船在太平洋赤道
附近的国际海底区域进行深海资源的调研,并分别于197
8年和1979年在4214--5443米处采集了多金属结核。 80年
代,中国投资几千万美元在该海域进行了综合性的资源调
查和初步评估。1990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
会”成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研究开
发活动,并向联合国海底筹委会申请矿区登记。 1991年3
月5日获得批准,成为继法、日、俄、印之后的第五位“
先驱投资者”,并将15万平方公里的矿区分配给中国作为
开辟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 中国分别于1
996年和1999年,将分配区域中的50%面积交还联合国,作
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其余7.5万平方公里海域中的矿
物资源让渡给中国,由中国进行专属性开采,使中国在太
平洋上获得了一块“中国地”,向跨世纪的海洋大国迈出
了坚实的一步。

    深海采矿高科技的综合应用

    中国矿址位于北太平洋上的克拉里昂--克林帕顿断裂
带,在夏威夷岛的东南方向,西经138度--157度; 北纬7
度--14度海域,水深5000米左右,水域环境复杂,气象海
况多变。实现深海多金属结核商业开采,难度极大,需经
过深海勘探、优选矿址、高压采集、高位提升、远程运输
、精析矿物、加工冶炼等一系列开发程序,是集造船、运
输、导航、电子、遥测、自控、水声、水力、光学、物化
和环保各领域高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深海资源开发是
一项用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来获取高效益的新型产业。
1990年,国务院决策“将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作
为国家长远发展项目,给予专项投资”,加大了科技投入。
1994年我国从俄国购买了现代化的“大洋一号”远洋科学
考察船,装备了从美国引进的具有90年代新技术的多波束
测深系统(SEABEAM)和装有测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
测深测高声呐、深海摄像机等设备的六千米深海拖曳观测
系统, 又同俄国合作研制了六千米自治水下机器人并在1
995年深海试验获得成功, 使我国能够对海沟以外的占世
界海洋面积97%的大洋海底进行精确、高效、 全覆盖的观
察、测量、储存和进行实时传输,并能精确绘制深海矿区
的两维、三维海底地形地貌图。还完成了以资源库、环境
库和文件库组成的“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数据库”,以
便及时掌握和交流世界大洋地质、资源和环境资料,推动
了中国海洋科技的发展,缩短了与海洋先进国家间的差距,
为中国成为“先驱投资者”和在21世纪进一步开拓大洋资
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千秋大业造福炎黄子孙后代

    国际海底资源目前还算是一种潜在资源,但在2.3亿
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中,其蕴藏量巨大,矿石的工业品位
高,还可缓慢增长,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资源, 2
1世纪进入大规模商业开采后, 将成为下一轮世界海洋激
烈争夺的新领域。中国针对矿物资源紧缺的现实,一举成
为“先驱投资者”,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战略决策,对当代
和未来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第一,增强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大力投入深海资
源的研究与开发,不但成了“先驱投资者”, 而且在199
6年3月以“最大海底投资国”身份当选为国际海底管理局
理事会理事。无疑,这将加强中国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和国
际合作的能力,为开发利用国际海底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做出贡献。

    第二,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开辟了矿物资源的新领
域。中国矿物资源紧缺,陆地资源只能满足20-30年的经
济发展需要,铜、镍、钴、锰等重要金属进口每年需花费
两亿多美元。根据《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研究开发第一期
(1991--2005年)发展规划》,每年在“开辟区” 采集3
0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期20年,可综合回收铜、镍、钴
锰等金属以弥补国家发展的需要。据估算,商业开采后11
年即可收回全部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多金属结核的基
础上,可继续向开辟富钴铁锰结壳和热液硫化物矿发展,
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寻求更多的战略资源储备。


    第三,为中国全面开发海洋打好了科学技术基础。深
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依赖高新科技支撑。中国于1993年颁布
了《海洋技术政策》蓝皮书,以推进海洋科技的发展。中
国不仅拥有了装备着国际先水平深海观测设备和6000米水
下自治机器人的“大洋一号”海洋科考船,不久将发射中
国第一颗海洋水色卫星,反映中国海洋科技已具备全面研
究开发海洋的实力。中国着眼于21世纪深海采矿高科技产
业的形成和发展,重视海洋高科技的发展,其良性循环的
战略意义比取得的矿物资源更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