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 文化艺术> >新闻内容


王朔小说偷偷出版社为反盗版煞费苦心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28日 17:10 羊城晚报

    在今年的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上,有两本以《×××
×》代书名的特别的书引起了众多发行人和读者的注意,
其中一本就是即将出版的王朔新小说(另一本是余秋雨的
散文集)。尽管王朔的小说即将于4月上旬推出,但至今,
出版社依然对书名等有关“情报”讳莫如深。

    这一切,用华艺出版社副总编、也是王朔新小说责编
之一的金丽红女士的话说,是“对近乎疯狂的盗版的无奈”!
据说,王朔的这本新作是他搁笔多年后将重点完成的系列
长篇中的第一部,计划每部24万字左右。这是一部带有自
传体色彩的系列小说,即将推出的第一本从1961年即“他”
三岁时写起,至1966年止(王朔出生于1958年)。故事发
生在北京的一个大院内,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方枪枪的小孩,
书中将涉及到幼儿园的阿姨、小学的老师等。王朔计划将
这部系列一直写到“他”今天,但他特别提醒读者,不要
真的以为书中的方枪枪就是他本人。

    这部写三岁小儿的小说,据说至今看过的不过三五人。
金丽红介绍说,作者写了当年幼儿园的小孩朦胧的成长意
识,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等等。许多小孩往往都曾提
出过诸如“我是从哪里来的”等幼稚而无忌的问题,不少
文学作品对此都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而王朔的这本小说,
却轻松而真实地写出了诸如此类的许许多多孩子的“问题”。
“这恰恰是此书的可读处。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法,用准
确而生动的语言,真实而细腻地写出了方枪枪那个年龄的
内心世界……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敏锐地捕捉生活的
能力。”

    但对于习惯了王朔调侃风格的读者,面对这本新作刚
开始或许会不太适应。“王朔的语言经过打磨,显得更谨
慎、也更自律。”金丽红如此评价王朔的这本新作。

    王朔以前的小说,让人感到的是流畅而有灵气,且不
乏调侃。而且据说他的作品写完后基本上是不改的。而“
蜇伏”数年后推出的这本新作,“在编辑过程中改了很多
……甚至有反复几次修改的”。他在交稿后曾“再三叮嘱”,
希望在编辑中发现的问题,先划出来,然后一块商量,再
由他来改。因此,编辑和他一起讨论改稿,每次都要花较
长的时间。金丽红说他“不像过去那么自信了”,王朔也
自称是“提着手刹一路开的这车”,并说“我以往文风失
之油滑,每每招致外人的不快”,“过去不慎,在这个问
题上吃过亏,所以这次,天没下雨先打伞”。

    王朔的这些做法和这种态度,是他变得深沉、世故了?
还是经过几年的冷静而开始返朴归真?这,只有留待读者
看了他这本新作后去下结论了。

    在还不知道书名、内容的情况下,这本小说在北京的
春季图书订货会上竟收到了20万册的订单。这一数字在当
今出版界普遍疲软的情况下,简直有点让人不敢相信。尽
管出版社“三缄其口”不失为一种推销策略,但不可否认,
王朔的小说还有很大市场潜力和号召力的。

    为了防止盗版,出版社真是煞费苦心。除责编和审稿
人外,其他任何人现在都无权看稿,只有等到小说上市时
大家才一起揭开“谜底”。此外,为防止小说上市后被盗
版,出版社对此书专门有一套独特设计的:封面被设计成
一个口袋状,内附一个光盘赠送,光盘内是王朔的另一篇
小说,具体内容现在也属保密的范畴。这还不够,据金丽
红介绍,书的定价“相当合理、也相当便宜”,即使有人
盗版,也不一定能竞争得过正版书。出版社已经从方方面
面作好了与盗版斗争的准备!

    一个正当的出版社,出版正当的书籍,竟然要秘密地
、偷偷地“行动”———这或许也可算是当今中国出版界
、文学界的一个奇闻。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