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 欧元专题 Sina Ads.

影 响  

欧元的区域格局与特点


    (一)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的区域格局

    第一次产业革命奠定了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的生产力
    地域布局。进入20世纪,特别是战后,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及新兴产业部门的涌现,生产力地域布局发生
    了重大变化,总的来说,欧共体中部和北部地区是经
    济最发达的地区,该地区包括英国东南部及经莱茵河
    平原至意大利北部的广大地区。这里不仅拥有欧共体
    最庞大的传统工业,同时还拥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制造
    业和现代农业。这些地区人口高度密集、交通网稠密、
    城市繁荣、商业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欧元区的远
    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包括大
    不列颠岛和斯堪的纳维亚西部和北部,法国西部和西
    南部、意大利南部及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等人广大
    地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缺少工业、交通不便、居
    民生活水平较低,同经济发达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的工业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欧工业主要集中于煤、铁等燃料
    和原料产地。因此,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的交汇地区
    及英格兰中部地区成为欧共体最大的基础工业基地和
    最发达经济区。随着电力的出现及战后石油和天然气
    的广泛应用,基础工业逐渐脱离煤、铁产地,北海沿
    岸及南部地中海沿岸、阿尔卑斯山谷地等沿海港口或
    边远山区,因交通方便或水力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得
    到较快发展,70年代后,新兴制造业部门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大大上升,以煤,铁为主要燃料和原料的基
    础工业地位明显下降,欧元地区及其周边市场传统工
    业随之走向衰落,各国政府不得不对这些地区进行结
    构改组,实现传统工业区的“再工业化”,战后,随
    着新兴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内河流域及
    大中城市成为现代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并形成为量
    发达的经济区;,英国北起伯明翰南到伦敦及东南部,
    法国巴黎地区、意大利的“铁三角”。德国的菜茵河
    沿岸及南部和西南部等均成为各国现代制造业中心和
    最发达地区。70年代后,现代制造业地域布局又出现
    了新的变动趋势,其特点是脱离大城市的高技术新兴
    工业区迅速崛起。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
    使欧元区及周边市场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流动,
    形成了“统一大市场”的基本格局。

    (三)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的农业格局

    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是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农业区,有
    不少农产品享有世界声誉。从农业地域格局看,法国、
    荷兰、丹麦、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国农
    业生产尤为突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法国不仅是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的农产品最大生产国
    和出口国,也是世界农产品和农业食品最大出口国之
    一。尤以谷物生产和葡萄种植最为突出。法国的葡萄
    酒,荷兰、丹麦的奶。肉和家禽业,挪威,冰岛的渔
    业生产以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亚热带
    水果生产均在世界上享有声誉,目前)欧元区及其周
    边市场的农业生产正向专业化高产区转移和集中。随
    着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农畜业生产正向温室生产和
    “非地化”方向演变,从而使农畜生产逐渐向接近城
    市大消费中心转移。

    (四)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的特点

    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呈现出以下几
    个主要特点:第一,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各国在普遍
    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的前提下,政府干
    预大大加强:国家垄断资本得到空前发展,国家往往
    采用国有化,计划化,经济政策以及各种经济和财政
    金融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第二,由于技术进步的推
    动,产业结构出现了“高度化”趋势:,第三,欧元
    区及其周边市场经济的一体化,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和发展。第四,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国家对外贸和国
    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

    (五)欧元区及其周边国家的产业结构
    欧元区及其周边国家的国民经济部门通常被划分为三
    大产业类型:第一产业,包括农,林,渔业;第二产
    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商业,交通
    和通讯。银行及保险业,服务业等,随着科学技术的
    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欧元区及其周边国家的产
    业结构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动一首先产业部门之间的
    比例关系发生了变化,物质生产部门(第一,第二产
    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不断缩小,非物质生
    产部门(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扩大,目前,西欧第
    三产业与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比重大致已达到60:40。
    其次产业部门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农业部门内部,
    畜牧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缩小,农场加速集中,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小农场被大量淘汰,各种形式的
    农业合作社和农工商综合体得到了蓬勃发展,农业资
    本与工商业资本日趋结合;从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看,
    工业发展的重心已由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转向资本和
    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并走向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
    业为主。另外,欧元区及其周边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
    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60年代中期起,石油开始取代
    煤炭成为第一大动力燃料。目前,正经历着由以石油
    为主向其他能源以及工业。农业向信息产业和服务业
    转换的过程。

    (六)欧元区及其周边国家商品生产的特点

    从总体上说,欧元区及其周边商品生产的特点是劳动
    密集型传统产品占的比重高。70年代前,这类产品在
    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成为战后西欧的优势
    产品,70年代中期后,传统产品日益失去竞争力并走
    向衰落,资本密集型中技术产品代之成为西欧优势产
    品,在国际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力。相比之下,知识
    密集型高技术产品则处于相对弱势,同美、日之间的
    差距拉大。但近年来,西欧的商品生产也出现了几个
    新的特点:第一,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由强势转为劣
    势。属于这类产品的有纺织、皮革,钢铁、金属制品,
    机械。造船,汽车、化工、建筑材料和农业食品等。
    70年代初前,这些部门在西欧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
    占有主导地位。但从70年代后,由于遭受经济危机和
    “能源危机”的打击,西欧产品在国际市场日益失去
    适应力和竞争力,迫使各国进行工业结构改组,对资
    源消耗多、生产费用高。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传统部门
    实行收缩,转移和改造的方针。西欧传统工业品生产
    由此走下坡路,它在国际市场占的份额不断缩小。第
    二,中技术产品处于优势。。在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
    传统产品失去优势的同时,中技术产品仍然保持优势
    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产品
    主要有汽车发动机和零部件、航空设备、通讯设备、
    有机化学产品和塑料制品等。尤其是航空设备在国际
    市场上的占有率明显扩大。第三,高技术产品处于相
    对弱势。70年代前,包括电子和信息产品在内的高技
    术产品在欧元区及其周边市场取得迅速发展,并在国
    际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此后发展停滞,同美、
    日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

    (七)欧元区及其周边国家居民的消费特点
 
    欧元区及其周边国家居民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
    主要表现为消费增长速度快,私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
    值比重高以及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上。首先看一下消
    费增长速度。战后,欧元区及周边国家主要国家的私
    人消费额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然后再看
    一下消费结构的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家庭用于吃
    穿方面的支出不断缩小,花在服务及娱乐消遣等非商
    品性支出比重明显上升。最后看一下未来欧元区及其
    周边国家消费趋势的发展。据西欧有关方面预测,将
    出现如下变化:随着欧元区及其周边国家社会日趋老
    龄化,老年人消费比重将会明显增加;款式新、价格
    高,质量好的商品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大众化商品将
    逐渐失去市场;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将转向高质量,
    个性化、,华贵和方便;消闲娱乐商品的需求将继续
    保持增长势头; 食品消费支出继续保持过去5年的增
    长水平,但它占家庭总支出额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