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Sina. Ads.

   首页> 财经> >新闻内容


抢注“伟哥”中国医药界的悲哀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4月4日 16:37 羊城晚报

    去年12月25日,沉默三年的沈阳飞龙制药有限公司宣
称已抢注“伟哥”中文商标,今年2月9日,湖南都瑞制药
公司称它早在98年7月8日就申报了“伟哥”商标的第30类
(食品)商标注册,而第5类(药品)“伟哥”商标则在
98年6月10日被广东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抢先申报。

    据统计,至今为止,申请者已达30家之多,其中包括
胶囊、口服液、针剂乃至茶叶等多种商品的生产者,一些
酒楼甚至推出了“伟哥”系列菜式。抢注“伟哥”商标似
乎已成相关企业的热点。

    企业抢注无非是希望借助“伟哥”商标———据说在
中国“伟哥”两字值7亿元,那么,有了“伟哥”是否就
能招来滚滚财源呢?情况并非如人所愿。今年2月,沈阳
飞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伟哥”开泰胶囊在国内全面上
市,广州大小药店均有出售,而日前据天河城广场三楼天
贸南方大厦药品专柜的售货小姐反映,销售情况不太理想,
许多顾客指明是要美国产的。

    专家们认为,市场真正关注的不是“伟哥”,而是“
伟哥”背后的辉瑞。它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中国的药品生
产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的药厂6000多家,生产
4000多种制剂和1300多种原料药。我国仿制药生产量极大,
但独创的一类新药却屈指可数。医药市场上真正属于我国
自有知识产权的中国合成药(不含中药)只占市场总数的
3%,在国际医药市场,我们包括中药在内所占有的份额
也是3%。这足见我国开发新药的能力何等薄弱。

    能力薄弱的直接原因是投资少。国家每年用于药品开
发的投入还赶不上国外一家大制药企业的研制经费。辉瑞
研究的“伟哥”就花了20亿美元,有关材料能装几卡车,
而我们一类新药的开发常常仅有一个口袋的材料。

    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我国的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像辉
瑞“伟哥”这样的产品的研究就是一种创新,创新投入很
大,周期又长,动辄就是十几二十年,而且一旦失败,所
有投资就可能随风飘去。企业之所以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是因为一旦成功,企业将可望在行内获得垄断地位,并在
垄断期间享受高额利润。我国的企业缺乏的正是这种对风
险的态度,在这次“伟哥”抢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习
惯于像今天一样用抢注等方式来坐享其成,而不是在平时
埋头研究。如此下去,永远都是做下游市场,至多分一点
平均利润。中国发明“伟哥”也难以期望。

    在企业为商标抢注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人们是否应
该考虑如何催促我们的企业把用于抢注商标的精力放到研
究与开发上来呢?本报实习生田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