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Sina. Ads.

   首页> 财经> >新闻内容


无国籍公司崛起在21世纪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4月5日 09:30 经济参考报

    20世纪,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叱咤风云

    21世纪,无国籍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

    拥有20多万员工的ABB ,总部设在瑞士的苏黎世,总
裁来自瑞典,员工用英语交谈,财务用美元结帐。从这些
方面,ABB 或许会被一些人看作是一个没有国籍的公司。
而ABB 的总裁珀西·巴尼维克则说:“我们并非无家可归,
我们的家遍布全世界。”30年河东,30年河西。跨国公司
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进入了自己的最高级阶段:无国籍
时代。我们知道,在整个20世纪,跨国公司的成就是辉煌
的。它开拓了世界市场,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在21世
纪,无国籍公司将进一步书写企业国际化、市场全球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灿烂历史,为人类创造更加光辉的未来。
无国籍公司淡化了国籍,淡化了政治体制,淡化了“宗主
国”的地位……它突出了本地化,突出了文化环境,突出
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则———成本与效率优先……第五次
浪潮  无国籍公司是跨国公司革命的“第五次浪潮”。前
“四次浪潮”分别是“国内国际化”、“销售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和“研究开发国际化”。经过数次浪潮洗
礼,跨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达到四万家);跨国
公司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控制着全球总产值的40%左右,
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研究与
开发的80%-90%,以及国际投资的90%)。到21世纪中叶,
无国籍化的跨国公司将超过100 万家。它们在世界经济舞
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国籍公司的出现,将带来
一场经营管理的革命。在“无国籍经济”的旗帜下,人类
将实现真正的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它意味着没有太
多的贸易壁垒和贸易冲突,生产经营活动享有更充分的自
由;由于实施 “无国籍生产” ,所有生产经营者都增强
了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将淡化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 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界限, 融合国家与国家之间
的关系;另外,随着“无国籍产品”的开发,“可口可乐”
的品牌不再只是属于美国,“松下”电器商标不再只是属
于日本的企业,“大众”汽车不再只是德国的产品。企业
成为“全球企业”,产品也成为“全球产品”。跨国公司
的“第五次浪潮”,将改变世界的经济格局。“第五次浪
潮”的动因是,跨国公司把整个国际市场作为一个整体,
从全球角度出发,在世界各地进行投资、生产和销售,通
过建立全球性的经营网络,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生产、销
售网点结成跨国网络,采购价格最便宜的原材料及零部件,
到生产效率最高的地方组织加工生产,然后将成品运到需
求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销售,以攫取巨额利润。“第五次
浪潮”的运行规则是,通过新一轮的专业化国际分工与协
作,在跨国公司内部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关系。其具体运作
办法就是通过建立国际性控股公司的方式,经过股权转让,
把下属企业牢牢地控制在母公司手中,确保各子公司的经
营活动都服从母公司的总体目标。“第五次浪潮”的核心
是,不拘泥于国界的限制,把某个国家和地区视为自己的
生产车间和销售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配置各种生产
要素,降低生产成本,以最优价格向市场提供产品,从而
有效地占领当地市场。现在有一些巨型跨国公司在决策时
已经没有过多地考虑国界的限制,或者说公司的国籍特性
在逐步丧失,它们正在变为“无国籍公司”。这些公司的
经营规模一般都很庞大,生产据点和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从1990年《商业周刊》列出的40家“无国籍公司”来看,
它们 1989年的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都超过40%,
瑞士雀巢公司甚至高达98%,它们的海外资产和外国人拥
有的股权比重也比较高,此外,这些公司不仅海外子公司
雇员本地化程度高,而且,母公司的管理部门特别是高层
管理部门也不再以本国人为主,有些管理部门真正实现了
国际化。本地化定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跨国公司的经营
战略都是本国生产,他国销售。于是,在许多人看来,跨
国公司是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工具。而无国籍公司突
出的是“本地化”。它主要表现为:———人员本地化。
本地人成为无国籍公司的主要劳动者和管理者,甚至进入
公司的决策层。———资源本地化。本地的自然资源、资
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利用。———技术本地化。
即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同本地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
科学技术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市场本地化。 变
“产地销”为“销地产”。“市场在中国,工厂就设在中
国”。这样就大大改变了跨国公司的形象。在一些地区,
跨国公司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地化”
战略有利于无国籍公司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们可以在
企业比较效益原则下,把产品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较低
的国家去,转移到消费市场或接近消费市场的地方去,转
移到资源丰富而廉价的地方去。另外,通过本地化,无国
籍公司能够取得“国民待遇”,享受税收优惠;能够克服
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思维上的差异引起的种种障碍;还能
利用本地职员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利打开市场,拓宽销售
渠道,从而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本地化”也
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们可以充
分利用“本地化”的良机,吸收跨国公司先进的生产、管
理经验;另外,无国籍公司的“本地化”也为当地培养了
具有世界水准的人才。 在21世纪, 世界的经济中心将在
“本地化”、“无国籍化”中发生演变。在历史上,各国
经济力量的对比变化曾经将威尼斯、伦敦、纽约等城市发
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在“本地化”、“无国籍化”的促
进下,上海、香港、墨西哥城、新德里有可能发展成为新
的“经济中心”。在21世纪,发达国家的构成将在“本地
化”、“无国籍化”中发生变化。20世纪成长起来的发达
国家,是跨国公司前“四次浪潮”的直接产物。在新世纪,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可能在“本地化”、“无国籍化”中成
长为新的经济强国。无国籍竞争力在前“四次浪潮”中,
跨国公司日益强大的法宝,主要是垄断,是竞争,是“大
鱼吃小鱼”或者“大鱼吃大鱼”式的经济联合、兼并或收
购。而无国籍公司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同化”、“渗
透”和战略联盟。无国籍化就是“同化”。它体现了人文
环境、技术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全方位融合。一家美国的公
司,揉和了中国人的智慧、日本人的技术和犹太人的管理,
难道不是高度的同化吗?无国籍化就是“渗透”。经济全
球化、生产国际化可以称为第一层次的“经济渗透”。它
排除了种种贸易壁垒,冲破了种种社会障碍,使长期隔离
的市场联系起来了。无国籍化则是第二层次的“经济渗透”。
它以特殊的形式,让发达国家的优势向发展中国家渗透,
大大促进了世界的共同发展。战略联盟,是一种网络联盟。
它是由多个公司组成的“虚拟公司”。其本身并没有公司
实体。战略联盟公司只为某一特定的经营战略服务。它在
确定任务时成立,完成任务时解体。战略联盟公司在全球
各个市场上开拓,包括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发
展中国家。据1993年3 月《经济学家》杂志转载的一家创
新技术研究所的统计资料,1980-1989年,全球跨国战略
联盟共计为5942个,其中, 90%以上的国际战略联盟集中
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其投资活动也多以发达国家为主。
进入90年代以来,出于获取先进技术的考虑,新兴工业化
国家(地区)和前苏联东欧国家也开始参与到发达国家企
业的战略联盟行列。无国籍公司以战略联盟的形式共同开
发新技术和研制新产品,共同分享资源,共担风险,共享
收益。例如福特公司与马自达公司从1979年以来共同研制
了10种新车型,福特负责大部分汽车式样的设计,马自达
则奉献关键部件。福特擅长资金筹措和市场营销,马自达
善于开发制造。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彼此吸引,相
互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无国籍公司利用战略联盟开
拓国际市场,是21世纪市场竞争的强大武器。张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