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 Sina. Ads.

   首页> 影视音乐>光明日报 >新闻内容

光明日报

1999----中国电影希望之年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4月1日 11:02 光明日报

    1999是献礼片年,电影人纷纷推出自己的佳作献给祖
国母亲;1999又是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年,一群刚过20岁的
电影导演正带着他们充满青春的作品向观众走来……

    

    1999年,是中国电影的希望之年。

    希望之所在,首先体现在创作上有新的色彩,市场上
出现新的转机。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各制片厂正在努
力创作优秀影片,争取在今年9、10月间推出一个新片展
映的高潮。这批献礼片中有的已经完成。如李前宽、肖桂
云的《世纪之梦》、滕文骥的《春天狂想曲》;有的正在
紧张拍摄中,如韦廉导演的《宁沪杭大战》、陈国星的《
横空出世》、王冀邢导演的《国旗往事》以及反映航空业
试飞员业绩的《大鹏展翅》和描写“五·四”运动的《我
的一九一九》。这些影片规模大、份量重、难度高,还要
拍得既深刻、又好看,真是压在创作人员身上的一副重担
、一种考验。

    此外,张艺谋导演的《一个也不能少》、孙周的《漂
亮妈妈》、张建亚的《紧急迫降》、于杰的《媳妇你当家》
……是献礼片中反映当代生活,着力于以小见大,展示人
文内涵的电影作品。

    说1999年是希望之年,更值得指出的是一批青年导演
用自己的处女作,向社会表达了他们的热情和活力、参与
意识及电影观念,显示出中国电影生产力更新的端倪。

    变化是从1998年开始的。

    去年春天,青年导演张扬推出了《爱情麻辣烫》。这
虽不是一部重大而完美的影片,但它向主流化和商业化转
向的信息十分明显。之后,贾樟柯完成了一部朴素而耐人
寻味的影片《小武》。1999年初,施润玖的《美丽新世界》
和金琛的《网络时代的爱情》相继问世。接着,上影厂2
4岁的女导演李虹完成了《伴你高飞》……

    这批新作品大多数清新、明亮、细腻,个人化倾向明
显。他们反映生活的切入点和价值观明显地不同于前几代
人。他们反映社会冲突和矛盾,一般从个人的命运和生存
状态的深入描写入手。在道德评价标准方面,更注重前瞻
性和现实性。他们的作品充分肯定个人幸福和人生价值,
积极争取个体独立的合理性……在电影语言和表现手法上,
他们注意商业化包装,强调常规叙事、画面亮丽、明快节
奏和适应大众的观赏心理。因此,他们的作品张扬快乐人
生,这跟90年代中期的许多道德伦理片明显地拉开了距离;
也跟阴郁青春、绝望少年的自传性书写有所区别。他们跟
冯小刚式《不见不散》在游戏性上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但
在人生内涵和生命意义的追寻方面,又稍加强调和浓化,
呈现出商业化包装和文化品味的适度平衡。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张扬、施润玖、金琛三位年轻导
演都是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他们在创作中呈现出区别
于来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的特点,打开了青年电影创作
的新格局,表明了不同学院风格和教学方式并行探索的必
要性。今后,随着全国出现更多不同的电影教育机构,人
才的类型和特长也会有更多不同,成为造成电影生产力变
化的基础和条件。

    1999年青年电影导演的涌现,使人想起1979年中国电
影导演人才更新的往事。那时,正值“文革”结束不久,
遭受重创的中国电影处在全面恢复期,第三代导演不但年
迈而且饱经“文革”风雨的创伤。前辈电影家夏衍深深忧
虑青黄不接,后续人才跟不上。然而,滕文骥、黄建中、
杨延晋在先,吴贻弓、张暖昕、谢飞、郑洞天为继,先后
拍出了《生活的颤音》、《小花》、《苦恼人的笑》、《
巴山夜雨》等一批好作品,迅速解决了青黄不接的问题,
继而开创了80年代中期电影创作多姿多彩、全面繁荣的局
面。

    今天,电影发展的形势跟70年代末期当然完全不同。
但是,在电影生产力面临大幅度更新,电影人才面临大面
积交替的方面,又有某种相似之处。

    岁月匆匆。第四代导演的大多数人已届天命之年。有
的已过古稀。连张艺谋、陈凯歌也都是近50岁的人了。虽
然年龄不是一个绝对的界限,但是群体性、大面积的作者
更新,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电影发展来说,都是不可回避
的战略问题。因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工业。
是工业,就有生产力更新、生产力转型问题,否则必将被
市场所抛弃。

    所以,我要说1999是希望之年。因为今年的电影生产
中,除了前文提到的新生力量之外,前几年已经涌现的青
年导演,也将继续拍摄新片。如:胡雪杨的《冰与火》、
路学长的《雪耻》、管虎的《古城童话》、娄烨的《纸蝴
蝶》、王小帅的《36小时》等等。到了今年秋冬,我们又
将看到一批新人新作,这正是中国电影生产力新陈代谢的
信号。

    展望2000年——2030年,这段时间不但是我国现代化
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生产力历史性更新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之内,我们不但应该有较多的影片进入亚洲电
影市场,也应该开始逐渐地进入全球市场。这就需要我们
放眼明天,准备人才。

    但愿,1999年,真正成为中国电影的希望之年。倪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