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事 Sina. Ads.

   首页> 国际时事>光明日报 >新闻内容

光明日报

通讯:亲历炮火(连载)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4月5日 11:40 光明日报

    1999年3月24日星期三晴黑山

    北约的空中打击是今晚8点左右开始的。想不到当我
们还在黑山出差的时候,战争就开始了,而就在几分钟以
前还是和平。对我们来说,其间只有10分钟的时间可以去
为战争的到来做好准备,因为在7点50分,我们同贝尔格
莱德进行的通话无故中断了,怎么试也未能再联系上,不
曾想到原因就在于战争到来了。

    正是千家万户坐在餐桌旁的时间,但北约为南斯拉夫
人民送上了一道罪恶的“菜肴”。

    波德戈里察机场传来的爆炸声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我
们正处在一个比科索沃还危险的位置。黑山面向亚德里亚
海,在崇山峻岭中,隐蔽着南斯拉夫军队的主要防空力量,
这里正是北约首批攻击的目标和重点轰炸的对象。

    此刻,从旅馆二层的窗外望去,天空晴朗。来到旅馆
外,没有行人,没有灯火,没有过往的车辆,只有风在刮,
看不见的导弹在天上飞。黑山电视台录制下导弹的呼啸声,
并在晚上12点左右播放出来。那种导弹飞过嗖嗖的声音,
听起来恐怕会使不少人心悸。

    让我最着急的是,在这最需要同朋友和外界联系、与
报社联系的时刻,所有的通讯手段都使用不上了。我们像
被困的野兽,楼上楼下来回转。平时冷冷清清的大厅,一
时人多了起来,许多长途联运的司机再也不敢像平时那样
连夜赶路,来到旅馆寻找躲避之所。他们一边吸烟,一边
谈论着北约究竟想干什么。22时左右,四五辆大轿车及七
八辆小汽车疾驶至旅馆门口,身着制服的警察下车后,这
些车辆又匆匆离去。总共来了200多名警察,不知来此干
什么,但肯定与刚刚发生的战争有关。

    3月25日星期四晴黑山—贝尔格莱德

    凌晨3点15分,从贝尔格莱德来的电话让我们激动起
来,终于能同外界联系上了。我走到窗前看了看,城中一
片黑暗。我马上同报社编辑部联系,通完电话,稍事休息,
我和妻子便打点行李,踏上返回贝尔格莱德的路途。

    一路颠簸,我们回到贝尔格莱德。此时才下午三点,
但城内的寂静让我们觉得陌生,炮火把人都逼到地窖去了。
我们马上面临一个大问题,车辆没油了,近500公里的山
路把我们累得够呛,也耗尽了车辆的汽油,而此时的南斯
拉夫已对燃料实行管制,所有油库只对军车、警车及急救
车开放。我们平时去的专门为外交机构加油的油库已关门。
为了不影响此后大量的采访,我只能大胆去闯一闯。第一
个加油站,不给;第二、第三个加油站,还是不给。终于
在第四个加油站,我看到了希望,工作人员和在场的一名
警察,听说我是中国记者,答应给我们加油,遗憾的是他
们那里没有无铅汽油,于是让我去“游击队体育场”附近
的加油站试一试。最后,我们在第六个加油站获得成功,
也许是撞上了好运,但工作人员表示以后就难说了。

    房东建议我们把木制的百叶窗关得严严实实,严实得
连空袭警报都几乎听不见了。我抓紧时间,埋头写稿。

    晚上,路灯熄了,也很少有灯光从窗户透出,外面近
乎漆黑。打开电视,平时乱七八糟的私营频道还在,但全
都换上了塞尔维亚电视台的画面。

    晚8点半,一声爆炸在不远处响起,来到院中观望,
紧跟着便闻到随风飘过来的火药味。

    3月26日星期五晴贝尔格莱德

    半夜不时传来爆炸声。白天必须出门上街,因为要采
访,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到市中心买手电、应急灯,跑了几个商店,不是关门
不营业,就是没货,只好放弃;退而求其次,买了一些蜡
烛。市内车辆很少。

    来到被炸的UTVA飞机制造厂采访,出现在我眼前的是
废墟一片。北约真够狠的。两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已被炸得
七零八落,所有窗户的玻璃没有一块幸存。屋顶被掀翻,
地上布满弹坑,机器无一完整,飞机的碎片散落在地上,
到处都是被大火烧过的痕迹。管道断裂,电线垂在地下。
据介绍,大火烧了整整两小时,根本没法救,高高升起的
黑烟,在第二天清晨尚未散尽。在一个车间里,我们看到
一个深约5米、直径约12米左右的大弹坑,这是一颗导弹
的“功劳”;另一个车间,一架直升机的残骸躺在地上,
只剩下金属的骨架,其余部分全烧光了;墙壁被火熏得黑
黑的,墙上布满被炸出的大洞。另一个仓库被一枚导弹击
中,但并没有引爆,导弹从屋顶穿入,扎到地底下,在地
下穿行六七米左右后,弹头飞出地面,打在50米开外的大
门上,被门紧紧卡住,而弹体则留在地下。

    今天恰好是工厂发工资的日子。我在大门口等候进去
采访时,有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六七岁的孩子也在那里徘徊,
过了很长时间,年轻的父亲拿着不多的几张纸币出来了,
一家四口开着破旧的YUGO汽车离开,看来这个家庭是在靠
着这点钱生活。

    下午四点,在卡莱梅格丹公园的群众集会上,一位中
年妇女在谈到轰炸的结果时说,不管是美国还是北约,都
必定是战争的失败者,而包括阿族、黑山人在内的所有南
斯拉夫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在美国和德国大使馆附近采访,停车时,刚好看到一
个熟悉牌子的车在装行李,原来是波兰大使正在准备撤离。

    今天是我31岁生日,没有蛋糕,虽已买了蜡烛,但那
是备战写稿用的,没舍得点。

    半夜,爆炸声又响起来了。

    3月27日星期六阴间晴隐形飞机显形

    菜市场还开着,卖菜的人只有几个,买的人也不多,
菜也不多。水果还有些,苹果、香蕉、橙子都有。

    当天,一架美国F—117A隐型战机在距贝尔格莱德60
公里处被击落,极大地鼓舞了南斯拉夫人民的斗志。我们
中国记者也为之高兴。

    电视上,一段画面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防
空洞中,记者采访一个4岁的小男孩。

    记者:尼古拉,你害怕吗?

    小孩:我怕。

    记者:你怕什么?

    小孩:他们扔炸弹!

    确实,炸弹已扔到首都附近了。晚10点时,有一枚导
弹落在近郊的加莱尼克制药厂附近,电视新闻说若击中药
厂的话,可能会有有毒气体泄漏,气氛一度紧张。一个半
小时后,消息证实没有毒气透出,我们才放心去休息。这
里说的“休息”不是睡觉,这里已没有原本意义上的睡觉
了。

    3月28日星期天阴转雨不屈的歌声

    清晨,我们被6声爆炸惊醒, 连玻璃都被震得“咣当
咣当” 直响。 爆炸地点距离我的住处其实并不近,但爆
炸声依然很大。此后空袭警报才响起,前几天的警报一直
是很准的,总是在拉响后五六分钟才传来爆炸声。

    我和朱颖意识到需要储藏一些食品了。食品超市的货
架上,面包、牛奶、肉类充足供应,但能够储藏的饼干、
通心粉等严重缺乏。走出商店后,我们又觉得该兑换点儿
钱,向街头的小贩一打听,第纳尔与美元的比价没有因为
战争而变化,通货膨胀的现象没有出现。

    中午12时,来到市中心的“共和国广场”,只见人头
攒动,震耳的音乐声响彻四方,一万多人在此参加由贝市
青年联合会组织的“歌声鼓舞我们”反战音乐会,歌星热
情,群众情绪激昂,人们拿着各式的标语,抗议北约的轰
炸,有的也讽刺一下西方,如“对不起,我们不知道,F
—117是隐形的!”“F—117,HA、HA、HA……”“对不
起,我们正在唱歌”……当全场响起“热爱您,我们的祖
国,同我们在一起,您会安全,同我们在一起,您更坚强
……”的歌声时,我和在场的人们为之动容,感受到一种
悲壮的力量。人们前胸或后背都别着靶心的图案。

    不久,天空下起了小雨,人群依然没有散去。此刻,
我看到一幕震撼人心的景象:一位年轻的妈妈打着伞静静
地伫立在人群边,身旁是她年幼的儿子,小小的后背贴着
大大的靶心,而少妇明显隆起的腹部也同样是一个大大的
靶心,她对我们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炮火中出生!”

    今天是塞尔维亚的共和国日,从今天开始,贝尔格莱
德不再像前几天那样白天静悄悄、夜间黑漆漆了,人们在
听到空袭警报响起后也不慌张,街上行人及散步的人明显
多了起来,夜间的灯火管制解除了,主要街道的路灯又亮
了起来。

    短短几天,这里的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向往和平
但决不向武力干涉屈服的坚强性格。我不由得想起我国先
哲老子的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向北京传去一稿,报道“歌声鼓舞我们”音乐会。(
待续)
相关报道:
新浪科索沃危机专版:
http://www.sina.com.cn/richtalk/news/world/koso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