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生活时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长篇特写:爱心的走向与癌症无关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1月22日13:58 生活时报

  从农村到省城,从农民到热线主持人,再到爱心天使,她是一部传奇。她创办的热线挽救了近百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她先后为16个孩子找到了“代理爸爸妈妈”。

  她曾经是一位热点人物。后来,传媒的目光渐去渐远,而她又患了癌症,属于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癌症丝毫没有改变爱心的走向,她依然沿着自己的路,默默前行。

  “知音大姐”童桂兰原是河南淇县西岗乡大车村农民,1973年高中毕业后,曾在村办小学教过4年书。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这位目光敏锐的乡村女子,走出自家的8亩责任田,来到淇县县城的一家工厂,做了一名业务员。当年年底,由于工作出色,被厂方派驻郑州开拓业务。

  这一年,童桂兰29岁。背起行囊即将远赴郑州了,低头再亲一口嗷嗷待哺的娇儿,俯身再摸一把3岁女儿的小脸蛋,泪水在她的眼里打转。“桂兰,好好干,孩子由我和妈看着,地里的庄稼你甭操心。”憨厚朴实的丈夫说。

  到郑州后,她以特有的热情和诚恳赢得了客户们的信赖,业务量不断增大。然而繁忙过后,是对丈夫、对孩子绵绵不绝的牵挂,她只能用读书、看报、听广播等方式排遣思念之情。

  啜饮孤独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多个年头。

  到了1994年,童桂兰有了一定的积蓄,把两个孩子接到身边,但由于家中还有90多岁的老母及8亩责任田,丈夫不愿意来,仍然留在农村老家。

  从1994年以来,童桂兰逐渐养成一个习惯:每晚临睡前打开收音机,收听心理咨询热线。打热线的人真是太多了,有在逆境中挣扎的,有对婚姻迷惘困惑的,有对人际交往感到复杂难处的,还有夫妻性生活感到不和谐的……

  1996年7月的一个晚上,忙了一天的童桂兰和衣倒在床上,习惯性地打开收音机,“喂,主持人你好,我想咨询一个问题……”一位女士的话题引起了她的注意。那位女士因为丈夫有了外遇,离婚后带着孩子一直没有再婚,可近日丈夫突然找到她,泪水兮兮地请求复婚。

  原来,丈夫和那个女人根本没法过,现在想与她重归于好,她有些动心,可父母坚决反对,她不知该怎么办。主持人巧妙地把这个话题先交给收音机旁的听众回答。童桂兰第一个拨通了热线,谈了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关键是犯错后能不能知错改错。婚姻是自己的,幸福美满也是自己的,现在,如果丈夫真的迷途知返,而自己心中确有丈夫,那么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为什么不能复婚呢?多做做父母的工作,相信父母最终是能够理解的。最后,童桂兰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希望能和那位女士私下详谈。

  当晚,童桂兰的电话竟成了一部临时热线,除了那位离异的女士外,还有10多位朋友打来求助电话,她都耐心地一一做了答复。那晚,她兴奋得没有合眼:既然人生有那么多不如意,有那么多的困惑和郁闷,电台的热线又那样难打,那么,我能不能也办一个热线?

  童桂兰放卞手中的业务,开始为创办热线奔波起来。先向市妇联求助,妇联大力支持;又向媒体求援,媒体更是为她的热情所感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向社会公布了她的热线电话。

  1996年8月1日,取名为“知音之家”的免费咨询热线正式开通。

  当晚,一位自称姓郭的女士第一个打来电话,诉说了自己夫妻性生活的压抑与苦闷。她与丈夫的夫妻生活原来很和谐,但自从丈夫患了乙肝后,疏远了她,每当她想与丈夫亲热亲热时,丈夫不是借口吃药,就是说太累了什么的躲着她,一而再,再而三,她开始怀疑丈夫有了外遇,但又觉得丈夫对自己还是挺好的,所以她这些天来总是烦躁不安,有时真想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一番。

  真是太巧了,童桂兰正好懂一些这方面的医学知识。她解释说,乙肝容易传染,主要通过精液、唾液、血液等几种途径传播。你的丈夫肯定是担心会给你染上病,所以才一直躲着你。作为妻子,你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位负责的丈夫高兴才是啊!不过,如果你打了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就可以过夫妻生活了。那位女士听后恍然大悟,几天后,她和丈夫一起打来了电话,连连向“知音大姐”道谢。

  1996年9月,“知音之家”开通仅一个月,就接听了数百个电话。

  同时,因“不务正业”又“不听劝告”,童桂兰被淇县厂方解聘,稳定的收入就此中断。丈夫李平急了,专程从淇县老家赶到郑州。“桂兰,你到底想干啥?丢了工作,你和孩子咋办,咋办呀?”

  两个正上学的孩子更弄不明白妈妈到底想干些啥,从白天到晚上,从晚上到深夜,总是抱着电话不放。“妈,是不是搞热线可以挣钱?”儿子满脸疑惑。

  1997年3月30日,“知音之家”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了“心连心联谊会”。“这是一处温馨的港湾,这是一座生活的乐园……”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田定国表达了对“知音之家”的爱。

  1998年初,“知音之家”越办越火,并正式归入市妇联管理,童桂兰任主任。市电信局鼎力相助,免费装了两部热线电话。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知音之家”在郑州已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并向外辐射到中原各地。据统计,“知音之家”每天接待咨询电话少则五六个,多则20多个,平均每天接听10个以上,挽救了近百个即将破碎的家庭,《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人们知道,在“知音之家”里,有一位农民出身的知音大姐,热情、开朗、真诚、耐心……

  “中介妈妈”

  从近两年的热线咨询中,童桂兰发现,进入80年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物欲得到日益满足乃至膨胀的同时,离婚率也在节节高升。婚姻破裂后,受伤害最深的是无辜的孩子。

  1998年4月,《郑州晚报》以“小楠楠寻家”为题推出了一组系列报道。

  这组报道深深刺痛了童桂兰的心,并改变了她的事业方向。

  楠楠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聪明伶俐,但出生于一个不幸的家庭。

  生父不久前因盗窃、故意伤人被判刑,生母早在楠楠1岁时就改嫁了。

  可怜的小楠楠,被生父寄养在一个相好女人的家中。

  谁知没过几天,狠心的女人把她赶出了家门……

  小楠楠成了无家可归的弃儿,谁来做她的爸爸妈妈?谁能给她一方温暖的晴空?童桂兰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恰恰又在当晚,一个名叫孙海英的女士打来求助电话,哭诉了自己的不幸:孩子的父亲去年得肝癌去世,如今她又不幸下岗,6岁的小女儿和她相依为命。

  一个计划开始在童桂兰的脑海中酝酿:发动天下所有富有爱心的人,让他们担当“代理爸爸妈妈”,从物质上精神上帮一帮这些苦命的孤困儿童!

  从此,“知音之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为孤困孩子寻找“代理爸爸妈妈”的活动上,童桂兰开始了繁忙的奔波:到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查找、挑选孤困儿童,和孤困儿童所在的居委会联系,到他们家了解详细情况……

  娄小宝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一出生就被父母丢到大街上,后被来郑打工的娄刚捡到,娄刚一直单身,经济上十分困窘。几经周折,童桂兰找到了娄刚,说明来意,一字不识的娄刚满脸狐疑:天上掉了馅饼?是不是想骗走我的小宝?

  童桂兰给娄刚留下了地址、电话,并告诉他,有时间可以到“希望之家”看一看。半信半疑的娄刚随后找到了自己的老板,请他帮助核实一下。老板给几个在报社上班的朋友打去电话,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娄刚相信了,立刻拨通了童桂兰的电话。

  丁雪,女,11岁,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常年有病。

  为找丁雪,童桂兰可没少跑路,骑着那辆“哐当哐当”响的自行车往大西郊跑了三四趟,最后才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找到了丁雪的家。那是一个多么简陋的家呀,一间临时搭建起来的小房子,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没想到小丁雪早从收音机里认识了“童大姐”,一句一个童阿姨叫个不停。

  1998年9月21日,在童桂兰租赁的房子里,首批5个孩子的“代理爸爸妈妈”认亲活动开始了。

  童桂兰一一向“家长们”介绍着孩子们的情况。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为了能做娄小宝的代理妈妈,一位报社记者和一家公司老总发生了“争抢”,二人互不相让,最后经童桂兰提议,让小宝本人“选择”。满脸稚气的小宝眨巴眨巴眼睛,点中了记者妈妈,那位公司老总不得不遗憾地抱起小宝,亲了又亲,最后塞给小宝200元钱。

  丁雪更为幸运,成国琴女士一进门就抱住了她:这孩子是我的……

  凑巧,童桂兰的丈夫李平也在,看到如此亲切感人的场景,他出神地望着快乐的孩子们,始终没说一句活。过去,他一直反对妻子搞什么“热线”,又折腾什么“代理爸爸妈妈”,而现在,他暗暗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帮妻子进行到底……

  认亲活动十分成功。看到一个个孤困孩子有了“代理爸爸妈妈”,童桂兰乐得合不拢嘴。还有好几个家长因为没做成“代理爸爸妈妈”,抱憾离去。童桂兰忍不住一声感慨:这个社会还是好心肠的人多呀!

  “代理爸爸妈妈活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童桂兰没有忘记,对每一个认过亲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

  娄小宝的记者妈妈真是太好了:教她识字,给她买布娃娃,带她到公园划船,做最好吃的饭,买最漂亮的衣服……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童桂兰笑问小宝:“咋吃得这样胖呀?”“都是我妈妈给的呗……”小宝一脸认真地回答。

  代理妈妈成国琴女士没有想到,年仅11岁的小丁雪竟如此懂事:买衣服,她不要;买零食,她不吃;给零钱,她不接。但给她买书,小丁雪就会高兴得合不拢嘴。在小丁雪的带动下,成女士的女儿不挑食了,不闹着买新衣服了,而且动不动就说:“我要向丁雪姐姐学习!”

  迄今为止,童桂兰已先后为16名孤困儿童找到了”代理爸爸妈妈”。

  16个孩子见了她,都喊“妈妈”,一声比一声甜,媒体因此称她为“中介妈妈”。

  病房里的“认亲”仪式1999年6月9日早晨,刚刚睡醒的童桂兰一惊:床单上流了一大滩血,她没有当作一回事,照例推着自行车出了门,去南郊家访一个名叫宋强的单亲男孩儿。中午12点回来后,伴随阵阵腹痛,竟然血流不止!

  6月10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妇科病房,一张化验通知单递到了童桂兰面前:子宫颈癌,晚期!

  家人都已赶到,丈夫捂着脸一头栽向妻子的病床,女儿和儿子失声痛哭。童桂兰没有哭,像平时一样有说有笑。当天下午,她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也许时间真的不多了,但手中还有一个名叫马换换的单亲孩子。一定要把这最后一件事做完,做好!她让儿子电话通知两个孩子及其代理爸爸妈妈,下午来医院“认亲”!

  下午3点,来自中牟县的马换换见到了满头银发的尹昭清“妈妈”,60多岁的尹昭清老人,是市糖烟酒公司退休职工。摸着与孙女年龄相当的换换的小脑瓜,老人笑了;回首再看一眼正微笑着的童桂兰,老人哭了。多么坚强的好人呀!她紧紧握住童桂兰的手,掏出了200元钱……

  童桂兰患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16个孩子赶来了,16个孩子的父母和代理爸妈赶来了。100元、200元……一笔笔捐款,凝聚了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

  9岁的赵磊,偷偷在童妈妈的小桌上放置了两只小乌龟。噙着泪水,孩子虔诚地合起双手:祝妈妈长寿,祝妈妈长寿……

  11岁的郭艺偷偷塞给童妈妈一封信---

  童妈妈:

  听说您得了很严重很严重的病,昨晚,我哭着鼻子睡着了。

  妈妈,您常常告诉我,好孩子不哭鼻子,哭鼻子不坚强,那么,妈妈,您答应我,您也不能哭鼻子,不能难受……

  女儿:艺艺

  6月13日

  读着小郭艺的信,童桂兰一阵感动,一阵心酸。她流泪了,多好的孩子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啊!

  童桂兰的病情牵动了千万中原父老的心。温县的一位老中医风尘仆仆赶到郑州,送上祖传的中药,临走时又留下3000元现金;1999年7月19日,新乡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和党委书记等一行6人组成救护小组,开车前来郑州接童桂兰到该院免费治疗。省人民医院全力挽留,并减免了童桂兰的医疗费用。为了一位患者,两家医院发生了争执。最后,为不让病人为难,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放弃了原来的计划,留下了2000元捐款后离去。

  两个月后,童桂兰出院了,医生让她定期到医院化疗。

  爱心的走向与最后的梦想

  然而,童桂兰再也没有走进医院。她说,要做的事太多了,她不想躺在病床上等待不幸的结果。

  童桂兰又有了新的设想:筹建一个“自强儿童村”。

  根据两年的跟踪调查,童桂兰发现,每到双休日、节假日,“代理爸爸妈妈”就把认领的孩子接到身边,在给予物质帮助的同时,或辅导学习,或出外游玩开阔孩子的视野。然而,“代理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很多事要做,无法保证每个双休日、节假日都来陪伴这些孩子,而孤困儿童都非常珍惜好不容易重新获得的父爱和母爱,一旦“代理爸爸妈妈”有事不能来接,他们就会闷闷不乐,甚至害怕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爸爸妈妈”不要他们了。久而久之,这些历经不幸的孩子心灵会遭受新的创伤。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童桂兰准备筹建一个孤困儿童之家---自强儿童村,请一些有爱心、有文化的志愿者担当专职代理爸爸妈妈。

  2000年1月,童桂兰开始了东奔西走。设想很美,但她已经没有一分钱的资金。这些年来,她的经济来源除了有限的社会捐助之外,就是家人的支持了。

  为了她的慈善事业,丈夫一个人种着8亩地,农闲时还到煤矿上挖煤,有了钱就送到郑州。1998年5月,童桂兰回了一次淇县,当时是资金最吃紧的时候。丈夫说:“桂兰,把咱们那两千斤麦子卖了,反正新麦子也快下来了。”95岁高龄的婆婆听说儿子要卖麦子,心疼得眼泪掉了下来,但当得知儿媳是为了那些没饭吃、没衣穿的孩子,老人一个劲儿地点头。不久,丈夫还卖掉了家里的那台黑白电视机。

  1997年7月,女儿慧慧中专毕业参加了工作。一个月后,女儿发了第一个月462元工资,来到妈妈面前,从中抽出两张:“妈,我刚发了工资,给你200块,剩下是我的生活费。”

  1998年10月,儿子欣欣远赴河北省打工,每个月都要寄来他在工地拉砖头挣来的血汗钱。

  在童桂兰住院的日子里,19岁的儿子一直陪护在她的身边。小时候,他问过妈妈“搞热线是不是可以挣钱”;现在,他长大了,理解并支持妈妈的事业。妈妈在病房里主持“认亲”仪式的那天,他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离开妈妈半步,要永远守在妈妈身边,帮妈妈把想做的事做好。从此,他帮妈妈接听热线电话,与妈妈一起到孤困儿童家里访问,一起去为“自强儿童村”的筹建奔波。

  目前,“自强儿童村”还是一个没有实现的梦想,童桂兰整天四处奔波,身体好些的时候骑自行车,身体不好的时候才舍得去坐公交车。儿子在跟着她跑的同时,在外打了一份零工。

  2000年11月初,郑州,在金水路东段一座名叫汇城大厦的写字楼里,记者采访了童桂兰。一年多以前,汇城大厦为她无偿提供了一间办公室。

  整整一个下午的采访中,童桂兰一直笑着,这是她一贯的生命姿态:“如果我的时间允许,自强儿童村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有着许许多多关心慈善事业的人!”国语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参加申奥-网上汽车拉力赛
美国总统大选
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新浪聊天室全新改版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