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 新闻晨报 > 正文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上海一医院开设心理陪护服务无人问津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13日16:06 新闻晨报

  据报道,某医院推出一项“心理陪护”服务,由即将毕业的医科大学学生陪伴住院病人,与之聊天并解答疑惑,每小时收费15元,不料整整一年来无一位病家请这种“陪护”。

  事实上确有病人需要排遣不良情绪、消除种种困惑,但服务与需求间如此“碰不拢”实在令人尴尬。你认为这尴尬从何而来对“心理陪护”,怎样的服务形式、内容和价格才能让你满意

  心理护理再细化点

  综合性医院开设“心理陪护”服务,这个方向是好的。在我上周六的门诊中,这类心理问题占了五分之一左右。为什么医院推出了这项服务却无人问津呢?下面一些因素值得考虑。

  每小时15元的收费标准高了点。精神病总院规定教授级专家心理咨询费半小时20元不含挂号费,主治医师半小时收费15元。医科大学的学生平时实习不需要实习费的,心理陪护是新的项目,可以适当收点费用,但我觉得现在的定价高了点,这个价格应根据供需关系作调整。

  提任心理陪护的学生的特长应列出来,这样可以让病家有针对性地选择,避免没有效果的泛泛而谈。如有的病人是因身体疾病引起的心理毛病,那么他需要的心理陪护应有相关医学知识,以解除病人疑惑。有的由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毛病,比如子女不来看他,久病不治担心经济来源等,这就需要有对生活理解能力的学生为其解心结。病人了解了这些学生的特长,才会信任他们、选择他们。

  另外,医院也应提供些比较私密的环境,说不定这样就会有病人愿意接受心理陪护了。林霞凤(心理医生)

  陪出意外怎么算

  我母亲住院时已被宣布无望治愈了,但医生向我们保证出于病人心理的考虑不会当着她的面提及负面信息。有一次医生例行查房,对其他病人一一作了点交待和鼓励,唯独略过我母亲就往外走。母亲大为伤心,开始胡思乱想。我们作为家属十分气愤。

  我想病人的心态其实是很复杂的,需要小心翼翼地安抚和引导,出了丝毫差错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一些无法弥补的遗憾。医疗上出了问题能追究责任,心理陪护陪出意外该怎么算呢医院既然推出了这项服务,理应配合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来让病家觉得有保障。要不然,为避免万一“陪护”不当给生病的亲人造成心理伤害,我还是宁可去买个收音机来给他她解解闷。陈厉伟

  收费方式应改变

  病人是最寂寞、最脆弱的一群,他们需要心理疏导。从这个角度来讲,综合医院设立心理陪护确有必要。可是,为什么开设一年来都无人问津?我想收费问题是该服务能否普及的一道坎。

  心理陪护在我国尚算是新生事物,是否有效对广大病人来说还心存疑虑。目前的心理陪护还承担着“推广”的责任,因此这一时期收费应有不同策略。

  一种可以用义工形式。心理陪护承担的更多的是倾听和疏导,这在欧洲挺多,但不一定非要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可以尝试从高校附属医院开始,由校方给参与的学生一些补助,对病人完全免费。如此,心理陪护的效果就出来了。等将来心理陪护更广泛时,收费才会显得合理而自然。

  另一种可以用过程收费的形式。一些医院给产妇配导乐,提供一对一生产全过程的全方位服务,包括了心理疏导、病理解释,甚至还承担为产妇擦洗的工作,整个过程作一次性收费。心理陪护也是一样;为什么一年来无人问津?不是大学生知识不够、技术不好,而是病人不知道钱花得是否值得。那么针对这种心理,就让他们先享受服务再谈费用,只要真的陪护到位,相信僵局定能很快打破。陈韵

  能聊就行

  病房里很闷的,我开胆结石那会儿,在医院里住了三个星期。

  那阵子女儿单位特别忙,我在上海又没亲戚,没什么人来看望我。因为无聊我就翻翻医书,没想到这医书越看越有问题,越看越觉得自己哪儿都有点毛病。

  我那个病房里别人都有家人陪着,自己越想越觉得不顺心,越想心情越沉重,甚至连医生推迟手术的事情我也想了大半夜,老怀疑是不是已经查出更严重的病了,所以做手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终于,女儿忙完了单位的事情能经常来看看我,跟我聊聊天。这一聊,我的心情立刻开朗多了,医书也不看了,也不再疑神疑鬼了,手术后恢复得也很快。

  我想,病人最大的心理毛病也许是寂寞吧,所以我不在乎对方是不是心理专业的学生,只要能和我聊聊,让我忘掉疑心病就行了。当然,既然不是专业人士,收费就应当便宜一些。

  柳素英

  陪护要有上岗证

  住院治疗其实除了接受身体上的治疗外,心理康复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觉得担当心理陪护的人应有一定的资格取得“上岗证”,在病家看起来才能有可信度,也更能保证质量。

  并且我觉得这种工作不但需要医学和心理学知识,还需要有实际经验。病人情况多样,背景各不相同。有的没有文化,有的脾气不佳,那些缺乏人生经历的学生能与他们有效沟通吗还是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陪护者要比每年不同的新手大学生来得可靠。

  将来,最好医院有专职的“心理陪护”科室,人员由卫校、医学院专门培训、考核。这样,心理陪护会渐渐成为一门学问,质量会越来越好。而且病家对陪护者的年龄也有更多选择:既有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青年,也有熟谙人情沉稳豁达的中老年。朱颜

  医生护士好点就行了

  如果医生和护士的笑容多一点、回答问题耐心一点,我看就用不着什么心理陪护了。我有位老同事住院,问医生病情,医生只回答半句,搞得很有悬念似的,把同事弄得七上八下,没心理毛病要生出点毛病来。后来才知道,他只是肾积水。我不知道,某些医生为啥如此吝啬自己的语言。

  护士的态度对病人很重要。我同学生产时遇到的护士很好,一直在安慰她,回答她很多没头没脑的问题,却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我同学将为人母的焦虑就被她化解了。护士和病人接触较多,能感觉到病人的情绪变化,适时安慰几句很管用。

  我认为在目前大多数人觉得就医贵的情况下,另外出钱请心理陪护,有点奢侈。还不如让护士参加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在她们为病人服务时,运用点心理学知识,三言两语便能说到症结上。病家对护士的服务感到满意的话,可付些小费。石泉业务平平咋陪

  心理陪护所以会遇到这种尴尬事,我认为问题不在病人而在心理医生。我曾听到一个病人反映,她遇到了一点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去找心理医生,但结果却非常令人失望。因为那位心理医生在解答问题的谈话中,除了罗列一大堆心理术语之外,很少接触实际的问题,业务能力平平,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这个病人气愤地将这种心理医生斥之为“捣浆糊朋友”。徐家德

  病人互相“陪护”

  说到理解病人,没有比病友更了解自己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的,大家同住一个病房,一起吃饭聊天、互相关心、帮助、理解、安慰,这些平凡的景象是常见的,也是治愈心灵的最好方式。

  说到解除病人的疑惑,主治医生的答案最牢靠,何必要问那些即将毕业却毫无经验的学生这也许就是此项服务与需求“碰不拢”的主要原因吧叶海晶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图文专题:日内瓦国际车展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健康专题:春天 别让忧郁沉重徘徊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竞技风暴举办2001赛季甲A有奖竞猜
打卡聊天每天得文曲星、MP3、手机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