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 新闻晨报 > 正文



上海地段医院全部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请一位健康“保镖”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19日11:13 新闻晨报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至去年底本市95家地段医院已全部翻牌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一些市级医院里,还出现了健康俱乐部,市民只需支付一定的金额,就可以为自己请一位保健医生。

  有“私人”保健医生,心里踏实

  前几天,宝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继根接到一位老太太打来的电话,他很奇怪:自己没有这样的病人呀。原来,老太太的儿子胃病比较严重,自从参加了社区的健康服务网络后,有专门的医生关注他的病情,经过积极有效地治疗,病情已大有好转,但老太就是不信,于是她儿子得意地说:“你去问我的‘私人’医生吧。”这位当过护士长的母亲,就把电话直接拨到了陈继根那里。

  据了解,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经常碰到类似的情况,许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健康俱乐部的人都说,有个“私人”保健医生,心里踏实,好像健康“保镖”时刻跟着自己。

  价格不菲,工薪阶层吃不消

  有人算过一笔账,请一位“私人”保健医生,每年的花费实在不小,尤其是市级医院的健康俱乐部,都实行VIP会员制,贵宾卡高达千元以上一张,得到的服务项目仅是些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体检、免费医疗咨询以及可以享受挂号、就诊、配药、专家门诊的一揽子优先服务等,经济上并不划算。

  记者曾在近百人的单位作过一次微型调查,已参与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市级医院健康俱乐部的人占19%,持观望态度的占15%,第一次听到有此事的以及根本不考虑此事的占30%,目前不想参与的占36%。问及原因,大多数人认为价格不菲,要花费的话,还得考虑在真正患病时。

  看来,请“私人”保健医生这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一时还难以普及。

  保健观念有待更新

  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早在卫生行政部门预料之中。有识人士认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民的保健观念也有待更新,那就是不要有病再求医,而是无病要保健。因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些全科医生和健康俱乐部内的医生,都有明确的医疗对象,而且做的是病理、生理、心理及社会学模式的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这种医疗服务形式,完全用价格来衡量是片面的,也很难估量出来的。

  有更多的人提出,市民的保健观念固然要更新,那服务费用能否降一点呢,如果这两者结合起来,那么保健医生的发展不就是更“保健”了吗?本报记者朱国荣


相关论坛】 【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3-15保护消费者权益专题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健康专题:春天 别让忧郁沉重徘徊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竞技风暴举办2001赛季甲A有奖竞猜
组图:奥斯卡颁奖典礼明星时装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