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特稿:湖北“晨鸣现象”对国企改革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29日12:45 湖北日报

  (一)

  本报关于“晨鸣现象”的报道,迄今暂告一段落。

  这组报道虽是在本月完成的,但本报对“晨鸣现象”的关注,可以追溯 到3年前。

  1997年11月的一天,记者在武汉市经委采访时,听说了汉阳造纸厂被 “晨鸣”兼并的消息。当时,“晨鸣”名气不大,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它 是山东省一个县级市的企业,带来了2个多亿。”“财大气粗的乡下老板”——— 当时,许多武汉人心中这样为“晨鸣”画像。

  湖北有的是人才,2个多亿资金也不是拿不出来。为什么非得要将自己最 大的造纸厂交给别人呢?与许多人一样,记者当时也感到困惑。

  (二)

  整体而言,“晨鸣”派到武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14个人中只有3人有大 专以上文凭。带头的陈洪国当时年仅32岁,也只是大专毕业。记者初次见到 这群人时,发现他们都不擅言辞。

  堂堂武汉人,被一群来自外省小县城的年轻人管理。这一事实令许多人 感到难堪。1997年12月18日,当“湖北汉阳造纸厂”厂牌被“武汉晨鸣汉阳 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取代时,数百名职工和家属反对,有人这样喊:“驱逐 山东鬼子”、“乡巴佬滚回去”。

  这群山东人没有打道回府。他们不仅很快在武汉站稳脚跟,而且纵横荆 楚,创造了“接手一个,盘活一个”的经营奇迹。

  (三)

  在此过程中,“晨鸣”身价看涨。

  1997年底兼并汉纸时,“晨鸣”的管理等无形资产价格为零;1998年底 兼并襄樊铜版纸厂时,其价格为737万元;去年兼并蒲圻造纸总厂时,这一价 格涨到3548万元。

  有一件事记者记忆犹新:去年6月29日,记者应邀参加“晨鸣”与“蒲纸” 的合资签字仪式。赶到时,工作人员抱歉地说,签字活动取消了。一打听, 原因是有部门觉得无形资产要价太高,而“晨鸣”毫不含糊地坚持“低于此 价免谈”。4天后,眼看着资产还在一天天贬值,“蒲纸”的债权方接受了这 一价格。

  如今,许多干部和企业管理者公认“晨鸣”是“外来和尚会念经”。在 武汉晨鸣公司,许多人只要听有人说话带山东口音,就忙不迭地叫“老板”。

  短短3年时间,“晨鸣”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变了。支撑这一变化的, 是极佳的业绩。我们作过比较,作为一个从事传统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 “晨鸣”目前的效益,已与“武汉·中国光谷”中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不 相上下。

  (四)

  对“晨鸣”创造的业绩,人们有口皆碑;但对“晨鸣管理模式”,许多 人并不欣赏。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了不少批评甚至反对的声音。

  有人指出:“晨鸣管理”以罚为主,没有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 是“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方式。

  有人认为:“晨鸣”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与资本主义发展初 期的原始积累手段相像,“比资本家还资本家”。

  有职工投诉:“晨鸣”严重违反《劳动法》,残酷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给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创伤。

  记者曾经设想:如果只有有口皆碑的业绩,去掉令人诟病的管理模式, “晨鸣现象”将是多么完美的一道景观啊。那该多好!

  (五)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发现:“晨鸣”毕竟不是从事高科技产业的 企业,作为一个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它接管的国有企业均病入膏肓,如果 没有“晨鸣管理”,“晨鸣业绩”只能是“天方夜谭”。

  原来汉阳造纸厂行政人员坐满5栋大楼;如今行政楼只剩下一栋,且经常 空空如也。如果没有“不能发现问题就下课”的措施,数百“铁交椅”怎能 快速搬掉?如果没有“少发现一个问题罚款50元”的规定,习惯了在办公室 喝茶看报的人,怎么可能主动到生产一线去负责?

  90年代初,汉纸发生了一场大火,造成损失上千万,三镇市民对此记忆 犹新。为避免悲剧重演,历任厂长对职工苦口婆心说了多年,出台了多项 “禁烟令”,但吸烟人数有增无减。而如今的武汉晨鸣公司,很难见到一个 烟头。如果不采取“吸烟一支罚款50元”的措施,这种变化怎能出现?

  “晨鸣”接管前,几家造纸厂产品成本均高于市场价格,越生产越亏。 如果不是通过加班加点,提高工效,把成本大幅度降下来,企业如何才能走 出困境?

  (六)

  “治重症要用猛药”。“晨鸣”接管前,有3家企业是停产的,汉阳造纸 厂也处于半停产状态。如果继续靠银行“输血”维持,这些企业肯定“包袱” 越背越重。正是由于“晨鸣”猛击几掌,它们才被激活,变成如今的“摇钱 树”。

  “晨鸣”“罚”得人们心疼,“逼”着人们爱岗敬业,将“严格管理” 落到了实处;他们真抓实干,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

  “晨鸣管理”的一些内容确需规范,在推行过程中,也曾给一些职工带 来了心灵痛苦和创伤。但从主流上看,正是由于“严”字当头,“晨鸣”才 冲破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障碍,把握了国企改革的主动权。

  诚如武汉晨鸣公司总经理陈洪国所说:“任何先进的体制和机制,如果 没有相应的管理模式相对应,其优势就无法得到体现。矫枉必须过正,这是 晨鸣在湖北成功的秘诀。”

  (七)

  在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后,朱基总理说:“这只是一个阶 段性的成果,现在还有不少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 业的问题,仍然需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主要是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股份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

  他的话,点明了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在国企改革新的阶段,“晨鸣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案例。 它所蕴含的困惑,也许正是目前国企改革的症结所在。

  对许多高科技企业来讲,“晨鸣管理”不能成为照搬照套的模式。但对 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国有企业来讲,它也许值得借鉴。因为它与其生产力 水平相适应,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国企改革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除“晨鸣现象”外,我们期待出现更 多具有积极效应的现象。这样,国企改革就会出现生龙活虎的局面,社会就 进步了。本报记者卢平川


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
影视演出应有尽有--“五一”娱乐总动员!
五一旅游专题给您最快信息和贴心帮助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