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邮件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是党的一粒沙”--记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姚玉玺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6月25日14:31 华商报

  战斗英雄姚玉玺多年来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扎根深山、带领村民造林致富。他深情地说———

  城固县北部与留坝交界的秦岭深处,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山村———花庙村。在这样一个20多年前还满是荒山荒坡,野兽出没的地方,如今却已是经济林木成行,秧田处处可见。杜仲、山茱萸、板栗和天麻,每样都成了当地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希望。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战斗英雄”姚玉玺老人。是他,数十年默默无闻的把脱贫致富的种子播撒在了大山深处。

  为不给国家增添负担转业时放弃领取“残废证”

  姚玉玺1929年出生在城固县滥坝乡。1949年初,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皮旅”并且很快入党。1951年,当美国入侵朝鲜、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号召后,姚玉玺又和连队几位战士第一个以血书的形式向党中央提出申请,请求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姚玉玺先后担任志愿军181师某排排长、机枪组组长。在著名的上海峰阻击战中,他和全班9名战士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七昼夜苦战,打退了敌人8次进攻,仅姚玉玺一人就毙敌30多名,生俘一人,缴获部分枪支弹药。就是这一战,志愿军总部专门授予他狙击英雄称号,朝鲜内务相金可奉还给他戴上了朝鲜国家二级荣誉勋章,成为第一批被授勋的志愿军战士。1951年国庆,他参加志愿军战斗英雄观礼团,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姚玉玺的事迹也被写进一本名叫《铁流滚滚》的书,著名作家魏巍专门采访过他。但是,长期的艰苦作战,也使他的身体多处负伤,被部队评为二等乙级残废。

  一转业,他被分配到甘肃省粮食厅工作。1962年极端困难时期,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农业第一线”的号召后,他坐不住了,要去最需要他作贡献的地方!为此,连续5次他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去建设山区。鉴于他已下定决心,组织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同年7月,他携全家回到了距城固滥坝乡只隔一座山的留坝县鲜家坝公社。

  呕心沥血使贫困山村

  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从甘肃回来后,他先在留坝县鲜家坝公社庞家嘴大队任支书。文革中倍受摧残,他的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1970年,无奈之下又带着全家来到自己的家乡城固滥坝乡花庙村。

  滥坝乡花庙村十分闭塞。村民连吃盐买油的钱都没有。面对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姚玉玺积极想办法使村民们摆脱贫困。他认为,吃粮要种田,单靠种庄稼不行。于是就从那时起,他开始育苗,专种生命力强、易成活的松苗、黄柏。

  山里产天麻,但多是野天麻,故当地人流传“天麻天麻,天生之麻(意思是人工不能栽培天麻)”。可姚玉玺不信邪,经过两年多数十次实验,终于在1973年获得成功。研究成功后,他义务免费给本地村民传授技术,无偿向困难户提供菌种。1974年元月,姚玉玺被大伙推举当上了大队党支书。

  “要想富、先修路”。但村子穷,哪里有资金来解决这些难题?最后,姚玉玺还是下定决心,发动村民们投地投劳,上山砍竹子卖钱集资。终于,几个月过去,花庙村拓出了一条近两米多宽的石子路。村里没有教室,全村当时6个生产队,约90多个适龄儿童只能挤在一个只能容纳20个人的破庙里。1975年,姚玉玺又带头发动党员干部捐料、出力出钱,建起7间新校舍,解决了村里孩子的上学问题。

  大队原有医疗站,但缺医少药,村民看病都要去镇上,十分不便。姚玉玺想办法又组织办了个林药场,种植数十亩山药材,规定只要村民采药交给医疗站,就可顶款治病。据村中一位老人讲,当时群众很感激他,说“姚书记给咱办了这四件大好事,子孙后代一定不能忘。”因为积劳成疾。到1976年,姚玉玺突患心脏病。卧床两年才基本恢复健康。

  以治山为主,要为党为民流尽最后的血汗

  据日前采访时城固县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高鹏军介绍,姚玉玺老人是残疾军人的事情局里也是1986年才知道的。当时如果不是老人患病,如果不是老人拿着伤残证来民政局,恐怕一直也没有人知道。

  几十年来,姚玉玺从未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的救济。只是在1985年他病重得实在无奈之际,才找到了县民政局。他只希望政府能在医疗方面给一些补助。记者看到他在给县民政局的信中是这样说的:“我是党的一粒砂,还要继续革命,要以治山为主,再为党为民流尽最后的血汗,永做不穿军衣的普通一兵。”

  6月下旬,记者先后两次来到城固北部的双溪镇采访。现在老人72岁了。在满目苍翠之中,姚玉玺老人在孙子的搀扶下给记者看他几十年间栽下的杜仲、松树,和在沙子中种植的天麻。他说,以前北山没有松树,现在山上随处能看到松林。老人大致估算了一下,近30年植树造林,成材的目前有10000多株。而这些他种植时不被人理解的成片的经济林,老人并没打算据为己有,他亲口告诉记者,“一切都是给后人留下的,再有几年,新嫁接的板栗林成规摸了,到那时,也就不是现在一年产两万斤,而是几十万斤了。”

  老人现在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家里除了几张桌子,没有像样的家具。惟一能给他带来些许愉快的,是一台已经破旧了的小收音机。望着老人瘦消的身形,连拿筷子都抖得不行的双手,记者心里难以平静。

  离开的时候,同行的村干部介绍,现在村民在老人的影响带动下大都搞起了天麻养殖,再加上栽培木耳、香菇、西洋参、养蜂,花庙村致富已经为期不远了。据了解,县民政局准备在最近一段时间动员老人到三合乡新修的“老年公寓”去安享晚年。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 打折啦!只卖20元
  • 发现美好家居奇迹
  • 阳光舜城 明星闪耀
  • 上海诚聘广告英才
  • 特惠游--超值享受
  • 外语外贸大学招生
       北京站  广东站
       山东站  上海站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推荐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天天奖多款时尚手机!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罗大佑周星驰周润发…明星星座大揭秘!
    中国青年队征战世青赛
    2001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指南-考生报考好帮手!
    订阅手机短信 了解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最新行情
    谁是最美的新娘:网友婚纱靓照大比拼!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