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世界规划院校2001年大会主题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10日14:12 新浪文教

  大会的主题是"21世纪的城市规划:机遇与挑战"。在此大会主题下,设置了内容广泛的专题。经过各洲的推荐和以往的经验,大会确定了以下专题:

  (1) 城市与区域在全球化中的地位

  (2) 城市管理、政策与公众参与

  (3) 住宅与社区发展

  (4) 性别、种族和社会隔离

  (5) 信息化与规划信息技术应用

  (6) 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7) 规划理论与历史

  (8) 城市土地使用、交通与开发管理

  (9) 城市设计

  (10) 基础设施规划

  (11) 风景旅游规划

  (12) 规划教育

  (13) 城市历史保护

  (14) 发展中国家的规划

  (15) 跨国规划

  (16) 规划法规

  1. 城市与区域在全球化中的角色 The Role of Cities and Regions in Globalization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全新时代:全球的城市化时代和城市的全球化时代,全球性统一的城市体系正在形成。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影响着世界上大部分城市的发展,全球50%以上的人口将在城市里生活,城市作为主体在全球网络中参与竞争,区域合作将成为增强竞争实力的途径之一,这都是世界城市学界的热点讨论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全球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城市和区域在全球化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决定其在世界竞争体系中的地位。 来自全球的38篇论文从各个角度讨论了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范围涉及欧洲、南亚、美国、巴西、荷兰、波兰、印度、墨西哥、菲律宾、韩国、日本等,也包括中国的上海、北京、深圳、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及香港、台北等各类城市与区域的研究。

  2. 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 Public participation, Urban Governance, and Public Policy

  从根本上来说,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更是一种公众行为,公众自始至终都是被服务的主体。公众参与早已成为欧美众多发达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定环节。因此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会议之所以讨论该主题是希望深入探索公众参与的新型实践如何能有助于改进城市政府政策议程与政策制定过程。 现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城市规划编制从原来的技术性转变为政策型,城市规划管理也从以前的技术性转变为综合型。公众参与的程度和成功于否,成为衡量城市规划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使城市规划贴近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就必须让每一个城市社会系统中的成员都知道、了解、认识、运用城市规划。 关于本主题的82篇论文就社区发展实践、战略性规划、城市更新工程和如当地21世纪议程等环境问题等进行广泛的举例说明,是本次16个主题中提交论文数量最多的一个。无论是关于世界各地的研究概念、技术还是经验、成果,都能帮助我们去更好了解公众参与实践中各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对中国带来的影响与冲击。

  3. 住宅与社区发展 Hous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住房是规划师们的理想和愿望,也是城市规划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问题的增多,居住模式所体现出的社区割裂与社会分层、大量流动人口的涌现等等,都迫使规划要重新审视与思考居住与社区发展的种种问题。 住房商品化对满足于计划经济调控的中国人带来不小的冲击,中国很多城市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住房问题,外围分散与内向聚集的两种模式都急需对社区发展的着重考虑。另外由于居住环境的单一化设计,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丰富性与多样性的要求。大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更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难点。 关于本主题的55篇论文,话题涉及城市居住生活、各类居住模式的营造,居住环境规划、社区发展策略、流动人口住宅、贫民住宅、房地产市场、住宅发展历史等等许多方面。

  4. 性别、种族和社会隔离 Gender, Race, and Social Exclusion

  自60年代女权运动兴起以来,关于女性与城市规划的问题在规划界也引发了许多的讨论。性别问题相对于社会夫系中的个人职业精神而言更讲社会的联系和竞争的公平,性别角色在城市规划中体现着不同的地位、作用与特征,使规划实践中的权力更加平等。种族与民族问题及其造成的社会隔离的研究,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尤显意义深远。而在规划中通过过程机制保证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尤其是弱势团体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社会学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性别、种族与城市规划的相互作用研究还未全面展开,但城市发展中带来的社会隔离问题已不容小觑,如社会阶层贫富分化等等。 关于本主题的14篇论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都有所涉及,由于国情与发展阶段的原因,部分问题的研究超前于我国的发展现状。

  5.信息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 Telematics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lanning

  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空间信息的常用工具,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已被普遍认同。信息技术的研究旨在帮助规划师与决策者们更好地解决规划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弱化人为因素产生的主观性影响,并重视规划中的量化问题。 在我国,各城市在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总体而言,规划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也还未得到更广泛的重视。 关于本主题的31篇论文不仅仅涉及到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也对其在解决城市规划中的各种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各种新型的运用手段等等做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6. 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可持续性"有多种解释方式: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生态的,本主题强调的是最后一种--但所有前面的都与其有关。世界生态体系的可持续性关系到世界城市的未来,对环境的消费已经和即将更多地在城市中发生,环境的保护与污染仍在互相制衡。任何一处城市和地区的生态可持续性,都与未来经济的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 但今日的生态政治已远远超出了"可持续发展",只在一个城市里发生的事件不能算是"可持续性"的,除非它成为各处城市今天和未来的准则。规划人员无权理直气壮地制定可持续的标准,让经济实力相对低下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一种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今日,后工业国家和工业国家面临开展相互对话的挑战,本此大会为两个阵营的学者们就这一主题提供了一个空前的机会,这也是中国的机会。 关于本主题的80篇论文数量也相对其它主题占多,的确显示了这样一种世界性的对话。它们广泛涉及到了全球各地关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种种矛盾与问题,为发展中的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思考与借鉴。

  7. 规划理论与历史 Planning Theory and History

  规划学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但规划理论的正式成型开始于1910年以后。在规划学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中,西方的规划师们逐渐认识到必须在更大的范畴内思考问题,因此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和政治学等等理论都被引进了城市规划,规划理论围绕规划目的与规划过程两大核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但在中国,城市规划学界始终缺乏一个自己的基本理论平台。这样的状态不仅有损于我们的规划教育,是对规划历史的漠视,也造成对现有理论的盲目搬用与误解。而在规划实践当中,又有理论无用论的观念,藐视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分析。但规划是一项预设目标并制导过程的工作,一位优秀的规划师看上去并不一定熟谙历史上成名的各种规划理论,但他一定深知其行为与结果,只有深刻感知因果关系并能预设结果,控制原因的人才可能是一名优秀的规划师。 关于本主题的53篇论文,带给我们国际城市规划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我们不仅能够看出与国际间在研究阶段上的差异,也能积极为我所用,建设服务于中国国情与中国历史特点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

  8. 土地使用、交通与发展管理 Land Use, Transportation, and Growth Management

  土地使用一直是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规划的目标与手段直接体现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之上。现代城市的持续膨胀与人口增长带来了诸多问题,迫切要求规划应对增长加以引导与控制,具体就在于对土地使用的合理调配,对城市交通的建设与疏导。 在中国土地利用体制的大背景下,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始终是争论的焦点。而尤其是在超大规模城市与大城市之中,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繁杂生活的重要症结之一,甚至衍生出极其严重的城市病。 关于本主题的64篇论文对土地使用、社会服务、环境规划效果和各种模式的交通规划(如步行、公共运输、高速公路甚至空运及其它)都有一定的应用与参考意义。

  9、城市设计与物质形态 Urban Design and Physical Form

  自现代主义运动以来,城市规划就同城市的形态研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产生了一个新兴的学科--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同建筑学在这个领域的交流和互动最为热烈和活跃。城市空间的变化是伴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私有化过程而进行的。因此在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讨论的背后,其实质是各个利益集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争夺和妥协的过程。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确定城市设计的新目标:良好的都市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肌理、再现城市的生命力。 本专题作为历次规划院校大会讨论的传统话题,在本次大会中有43篇论文。其中包括:上海浦东与伦敦多克兰码头区的公共空间研究,城市设计的过程研究等。

  10、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作为一个城市运转的基础,城市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等等,都是城市的生命线。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平时不太起眼,甚至主动隐藏自己,往往只有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人们才会意识到他们的存在。 由于哲学观的差异,中国传统城市相对西方的传统城市而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较少,加之一些历史与科技发展的原因,目前中国很多城市发展的瓶颈就是基础设施的落后。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大中城市都纷纷投入巨资,积极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希望本次大会的讨论能使这样的建设少走一些弯路。 本专题的19篇论文基本涵盖基础设施规划的各个组成部分。

  11、风景旅游规划 Planning for Tourism and Recreation 自90年代深圳锦绣中华主题园开发成功之后,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了风景旅游规划的发展,在经历了被动发展阶段、主题园阶段和度假区阶段之后,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而风景旅游规划是一个旅游区成功的先决保证。 本次大会在此专题的论文有23篇。

  12、规划教育 Planning Education

  规划教育作为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历次规划院校大会讨论的重点。 中国的规划教育有待改进,很多本科同学学完后总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一样,本科是为社会提供规划设计人才,但美学的教育是否够?对规划初步理论的掌握是否够?是否应更多给予学生自己安排课程的空间?我们现在的规划教育中职业理想的教育很不够。规划专业的学生常常并不明确规划师的作用,并不明确规划师肩负的社会责任,因而也缺少应有的职业理想。当我们对自己职业的社会功能深信不移并为之自豪,它就会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从而自然会激发出无穷的兴趣和力量。中国的规划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本专题的论文共有47篇。

  13.历史城市与城市遗产 Historic Cities and Urban Heritage 城市是历史积累的产物,本身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属于世界人民最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走过了一段人为与战争对城市的双重破坏历程之后,国际城市规划界对历史城市与城市遗产的关注已有半个多世纪,目前保护的基本观念问题在国际社会已达成广泛共识。同时,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加速的今天,基于对文化多元、地方文化保护的呼吁而展开的种种争论也与历史城市遗产保护密切相关。 当今的中国也走在了破坏与保护的相互制约过程中。一方面,由少数有识之士发起的城市保护事业随着历史发展阶段的推进而声势渐长,另一方面,城市遗产保护的效益与利益之争还在白热化阶段。另外,由于历史城市的保护事业而引发的诸多社会矛盾、技术手段问题、政策法规制定等等也是中国规划界所必须面对的根本课题。 关于本主题的23篇文章,广泛涉及各地区历史城市的保护实践,所运用的各种保护更新策略与技术手段等,对因全球化而产生的文化多样性等理念问题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14. 发展中国家规划 Planning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近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足以消除贫困的增长水平。然而在缺乏新政策与制度的前提下,即使是所取得的成就与收益也将被证明是短暂的。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贫困线上的人口数量在各地有增有减。发展中国家规划因其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而呈现出更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发展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已获得了基本肯定的成就。但中国本身存在的区域间差异更加趋向剧烈。另外国际间贸易交流中面对的诸多问题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出适合于中国发展阶段的发展策略。 关于本专题的36篇论文,关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及所面对的不同类型问题。

  15. 跨国规划 Transnational Planning

  在全球化的世界里,规划从业人员、学生与学者们都面临着与他们自身世界完全不同的体系。这是提供了怎样的挑战呢?我们又能从这些冲击与遭遇中获得什么样的灵感?我们究竟是要寻求更多的一致性还是更需要保护世界的多样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区域协同(如欧洲),同时又再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其它,都在带领着我们走向一种跨越式的规划体系。由于跨国规划的单位始终基于某个单个国家,因此合作形态将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局面。 在中国也能时刻感受到国际规划界对于我们的各方面影响。但在具体跨国规划的操作手段,具体形态等的深入研究也仍处于初级阶段。 关于本专题的18篇论文虽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地的规划实践中,仅有一篇涉及广州的城市化问题,但也给出了极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

  16. 规划与法 Planning and Law

  WPSC2001一直致力于创立关于规划与法规的讨论专题,因为它会是跨国跨区域交流的永恒主题。此主题关注规划与地方法规的关系,如下列方面:法规究竟是在协助还是阻碍有效的规划实践与城市及区域的良性发展?地方法规将以何种方式基于公共规划的普遍利益性原则协调土地拥有者的个体权利?法规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法定制度与各法律在处理各社会群体关于土地使用中的纠纷,和公众与政府间的冲突时表现如何? 中国法律体系的健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规划相关法规的建设更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法制的匮乏造成规划操作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也使得规划很难落到实处。 关于本主题的14篇论文涉及规划与法律的一般性理论,或者对特定土地使用控制和城市规划案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地方法律体系,法律与经济发展等。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 瑞星杀毒免费进家
  • 了解手机终极双卡
  • 苍狼之约-呼伦贝尔
  • 摘掉眼镜感受清晰
  • 沪招聘广告业务员
  • 给您一个舒适的家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相关链接
    大会主题发言人拉奎尔与佩兹-海丽简介(2001/07/10/ 14:12)
    世界规划院校大会筹备进展报告(2001/07/10/ 14:12)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专家及讨论主题(2001/07/10/ 14:12)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2001/07/10/ 14:12)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专题
     新浪推荐
    新浪文化新版--网罗天下文人 荟萃奇文妙笔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天天奖多款时尚手机!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追踪高考动态 贴心服务考生
    全新北京都市生活--引领时尚 白领必读
    联想全球华人共申奥专题
    订阅手机短信 知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最新行情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