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长江日报 > 新闻报道
 


城市脉搏:武汉大学学生宿舍变奏曲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19日 10:15 长江日报

  如今的大学生越住越好了。为迎接今年的扩招生,许多高校早在去年就开始着手为急剧增多的新生安排新家。华中师 范大学新建两幢可容纳1564个铺位的宿舍楼;武汉大学在改造几幢宿舍楼的同时,新建两幢学生公寓。

  这些新宿舍楼无一例外都考虑到两点,一是可放置电脑,二是宽敞,人均居住面积可达4至5平方米。开学伊始,一 位送孩子上大学的家长感叹:时代不同,大学生的住宿条件也是大不相同了呀!

  不谈条件的时代

  从恢复高考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代的大学生对住宿环境是不谈条件的。

  余教授是78级的大学生。余教授说,能上大学,对他来说是一次“新生”,所以当时一心只想好好学习,讨还青春 债,对住宿条件根本没在意。余教授回忆:10来平方米的房子8个人住,桌椅只有3套,脸盆也没地方放,放在床底下,洗 脸上厕所要排老长的队。“相当拥挤,但我们都知道国家很困难,有住的就不错了,没人抱怨。”余教授补充道。

  83级大学生宋女士与余教授有同感。宋女士当年在武汉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选修两个不同专业,她的典型一天就是 这样的:早上寝室派个代表买回全体室员的早餐,然后每人带两个馒头去教室,晚上11时“归巢”。“宿舍只是累了躺下来 休息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可谈呢?”宋女士如是说。

  “有什么用什么,没时间计较。”这就是这一时代大学生对住宿条件的态度。

  渴求自由的时代

  时间进入90年代,大学生的寝室不只是“躺下来休息”的地方,而是充满了“家”的感觉。许多寝室在门上挂出了 :“聚义堂”、“七轩阁”、“椰之乡”……走进许多女生宿舍,都可见床上一幅帐帘,笼住一方五彩缤纷的小天地。当电话 、电扇、洗衣机、电视机渐渐走进学生宿舍时,说起宿舍条件,大学生们谈的不再是设施,而是“感觉”。

  独生女何小燕是95级大学生,她搭上的是并轨招生的头班车。何小燕认为,高等教育既然已成了商品,是商品就得 遵循公平自由的交换原则,但在住宿方面,她认为自己是“不自由的”。她说:学校“戒备森严”,宿舍有关门时间,寝室有 熄灯时间。六七人住在一起,拥挤倒在其次,关键是室友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侵扰。在寝室打个电话,得要看看旁人有没有休 息。买台电脑,用电受到限制,摆放也影响别人。四年来,何小燕说自己心中有一个念头老在闪:出去,出去……可学校对出 外租房有禁令。

  “当家理财”的时代

  推开武汉大学梅园5舍的任一寝室门,映在你眼前的总是这么一幕:白色的地板砖,四张高铁床,每张床下一张电脑 桌,还有红漆木制家具,鞋柜、衣柜、书柜、碗柜、桌椅板凳一应俱全。除约1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还有铝合金镶的封闭阳 台和独立的卫生间。

  98级的小罗是今年9月1日“入主梅楼”的学生之一。小罗搬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以后再也不用去教室抢座位自 习了。”现在的寝室宽敞、方便,最主要的是大家4人同居一室却可以做到互不影响。“但是,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小罗 说,“自由、独立是以金钱为代价的,住这样的宿舍每年1200元的住宿费也不菲。”小罗算了笔账,自己在这里住3年的 花费抵得上不在此住的同学住7年,住普通的宿舍,一年的费用不过才500元。对于平时要靠做家教所得补贴生活的小罗来 说,住公寓楼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得多做份兼职。

  一位高校基建处负责人说,像武大这种区别传统“象征性”收费的学生公寓是势之所趋。看来,学生“当家理财”的 时代真的来临了。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长江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