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扬子晚报 > 新闻报道
 


揭开敦煌莫高窟营建之谜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23日 14:29 扬子晚报

  兰州10月23日电 世界上著名佛教遗址———敦煌莫高窟,既不在繁华闹市,也不在交通要道,而是在中国 西北戈壁荒漠的一处断崖上。这样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艺术明珠为什么会出现在如此偏僻荒凉的地方呢?

  围绕莫高窟的开凿、选址,流传最广的是乐亻尊和尚在此“灵岩圣地”看见千佛闪耀、由此凿下第一窟的神秘宗 教传说。最近,有关专家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的角度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莫高窟营建之谜。

  西北民族学院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胡孝宏副教授说:“莫高窟的开凿、修建绝非偶然,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聪 明、智慧。”据他介绍,敦煌地处荒漠戈壁腹地,为使洞窟免遭风沙侵蚀,古人将莫高窟选择修建在鸣沙山砂砾岩上,坐西朝 东,与东面的三危山隔河相望。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

  冬季,风沙主要从洞窟背面的西方刮来,经过窟顶时,呈45°角吹下,与洞窟之间形成“死水区”,吹不到洞 窟;夏季,东风盛行,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为天然屏障,使风沙无法直接威胁到洞窟。因此,莫高窟便成为干燥区域里一 个最安全的地带。

  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员王进玉认为,莫高窟选择在远离敦煌城的地方,体现了佛教与世俗生活隔离、与大自然融合 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窟前的宕泉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荒漠绿洲不仅形成了莫高窟独特的清幽风光,还有效地阻 隔了太阳光对洞窟的辐射。

  从公元366年始建算起,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莫高窟仍然保存下来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以及大量壁 画、雕塑。专家们认为,古代劳动人民对地理位置的科学选择,为莫高窟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胡孝宏还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莫高窟开凿的原因。他说,虽然现在的敦煌只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城,但在唐代 它却是与长安(现西安)、扬州齐名的全国大都市之一。

  古“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敦煌作为汉唐帝国通往西域的门户、中西文化的交会点,成为繁华一时的贸易中转城 市,各国商贾云集。来往商人为祈求生意兴隆、人身平安,需要高级道场举行祈祷仪式,加之当时佛教盛行,于是,世俗大户 纷纷出资开凿石窟。一代复一代,终于在唐代形成了莫高窟千窟争荣的鼎盛局面。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扬子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