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包头:下岗职工告就业局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15日 07:04 中国青年报

  本报呼和浩特11月14日电:内蒙古二机厂下岗工人马秀珍“一看见扔在家里的那台编织机就来气”---- 钱没挣上,投资的1680元却血本无归。马秀珍等几名下岗工人日前激动地对记者说:“如果没有就业部门,我们不会傻乎 乎地上曲景忠的当。”

  马秀珍所说的就业部门是指包头市青山区就业局。1997年底,“经市劳动局保护科副科长刘国杰介绍”,该 局局长董宪玉认识了大连人曲景忠。双方商定,成立手套编织经销处,挂靠在青山区就业局,培训下岗工人,免费为学员赠送 全新手套编织机。

  1998年初,包头市立体声广播电台以青山区就业局的名义播出广告信息,告知人们就业局引进先进的编织技 术,免费赠送全新手套编织机,每日可织手套80—90副,每副加工费0.40元,日获利30多元。

  广告播出后,不少下岗工人到青山区就业局咨询,每人得到一份“青山区劳动服务就业局针织培训中心可行性介 绍”。这份“介绍”中,又增加了几项内容:“每台机器订两年合同,共交3万副手套信誉抵押金,每副5分,计1500元 ,包销费180元,共计1680元;每收一副手套,返信誉抵押金5分钱;保证供应学员原材料,回收合格产品,如果6至 8天供不上原材料,按日产手套包赔损失。”

  广告播出后,很快就有100多名下岗工人和其他无业人员与青山区劳动服务就业局或就业局手套编织经销处( 后改名为青山区恒达手套编织经销处)签订了合同。

  令下岗工人意外的是可行性介绍、合同书在实际履行中出入较大。第一,对方提供的原材料是包头市棉纺厂生产 的28混纺丽源牌筒子纱,这种纱的零售价是每公斤15元,而到了下岗工人手里却变成每公斤23元;第二,对方提供的设 备也不是广告和可行性介绍说的那种全新型手套机,而是江苏某乡镇小厂生产的没有合格证的设备,质量差,经常出毛病,每 次修机器就很浪费时间;第三,对方所说的熟练工每天可织成品手套80—90副,而这些下岗工人每天从早织到晚,也就能 织30—40副;第四,最令下岗工人气愤的是,当一双双手套完成工序后,对方却说不合格,学员们不但挣不到钱,连原材 料也泡了汤。

  1998年8月,醒悟了的47名工人推举代表找到青山区就业局局长董宪玉,要求退回信誉抵押金、包销费及 终止合同,遭到了拒绝。于是,马秀珍、马金桃等23人将恒达手套编织经销处、青山区就业局推上青山区人民法院被告席。 1998年11月24日,青山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下岗工人败诉。工人不服,上诉到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1999年4 月,包头市中院裁定一审“认定事实不清”、“定性不准”,发回青山区法院重审。8月25日,青山区法院开庭进行了审理 ,目前还没有判决。

  下岗工人认为,签订合同所依据的“可行性介绍”中所述内容具有欺诈性。广告是以就业局的名义发布的,而且 恒达手套编织处是就业局出资1.53万元开办的经济实体,就业局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为了进一步调查有关事实,记者采访了包头市青山区就业服务局局长董宪玉。

  董宪玉认为恒达手套编织处具有法人资格,应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追究法人(曲的岳父)及曲景忠等人的责任 。他坚持认为可行性介绍中介绍的每人每天可织70—80副手套的内容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也有人做到了,但具体是谁,他 又说不出来。

  据青山区常务副区长韩国栋介绍,青山区就业局在做这件事情时没有向政府汇报过。韩表示,此事已走上法律程 序,就业局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就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政府决不“护短”。本报记者 任彦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