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打工妹捐10万血汗钱培养50弱智儿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13日 11:33 南方都市报

  在澳门回归与2000年来临前夕,打工妹邓妙华喜上加喜,中山市小榄镇近日划出土地,为邓妙华的特殊教育 学校兴建标准校舍。这意味着邓妙华和她的50个弱智残障孩子将结束在出租屋里的学习生活,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校园 。

  记者在小榄镇特殊教育学校所在的出租屋校舍里见到邓妙华时,她刚刚从镇政府教育办回来,满脸掩饰不住的喜 悦。

  特教出身献身特教打工挣钱筹办学校

  这位27岁的罗定打工妹向记者讲述了她自己的故事。

  1992年,邓妙华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广东,分配到肇庆市启聪学校(原聋哑学校)任教,4 年聋教专业的系统学习,不仅培养了她的专业能力,而且培养了她的爱心、耐心、恒心与细心。面对特殊教育滞后,远远不能 满足社会需要的局面,邓妙华萌生了自己办学的念头。

  1993年初,邓妙华放弃"铁饭碗",走上打工之路,想通过打工挣钱来解决办学的资金问题。她先后在中山 当过代课教师、文员等等,1994年2月她到小榄镇一家医疗设备器材公司从事推销业务之后,收入状况开始有了明显好转 。

  1997年底,邓妙华放弃可观的薪金,拿出自己几年打工积攒的10多万元,开始筹办专门从事弱智、残障儿 童教育的特殊学校。她动员师范院校毕业的弟弟邓兴华、妹妹邓杰华放弃原有的工作,与自己一起创办特殊学校,并掏钱将他 们送到母校南京特师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从母校招来了几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出租屋里学校挂牌创办一年颇具规模

  1998年2月,中山市小榄镇特殊教育学校在一幢农民出租屋里正式挂牌,校舍共有3层楼,仅几百平方米, 每个月的房租、水电费近6000元。

  邓妙华之所以选择小榄镇,不仅仅因为这里是她多年打工的"根据地",是珠三角经济较为发达的镇,更重要的 是,这里是中山市人口最多的镇,全镇24万人口,有100多名弱智儿、30多名聋童,他们需要启智,需要特殊的教育、 特殊的爱。

  特殊学校创办1年多,特殊学生由最初的几个增加到目前的50个,老师也由几名增加到十几名,生源由原来的 小榄,扩展到石岐、古镇、沙朗、东升、港口、坦洲等镇及罗定市、阳江市,还有一位14岁的台湾小女孩。

  邓妙华和十几名特教专业毕业的老师们,每日从早到晚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学习等等一应事务,用爱心耐 心细致地浇灌着这些需要特别关爱的特殊孩子。

  五十学生弱智残障爱心浇灌幼苗成长

  50名特殊学生中,弱智者38人,聋童有12人,其中轻度的仅4人,其余全为中度以上,而且重度占了绝大 多数,年龄最大的达22岁,最小的只有2岁。他们将这些孩子根据弱智和聋的程度分成7个班,因材施教,使这些弱智及聋 童的智力、听力水平很快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上能自理生活,适应社会。

  仅仅2岁的聋童阿华,初到特殊学校时哭闹不止,未接受过任何语言听力开发,经邓妙华和其他老师的耐心训练 ,两个月后不仅行为规矩了许多,而且能说 "爸爸"、"妈妈"、"你们好"等词语。11岁的重度弱智儿童阿辉,进特殊 学校前,连"一二三"都不认识,到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一年多后,不仅能正确运算几位数的加减法,而且能熟练朗读课文 ……

  面对记者采访,几十个孩子齐声喊道:"叔叔好!"他们排队去小商店买东西,除了稍微有点语言障碍,几乎可 以与常人一样辨认钱币及各种商品。

  邓妙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这一群体的特殊孩子一点点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她的爱心不仅得到 了这些孩子们的肯定,也得到了社会的回报。

  一个打工妹用爱撑起的特殊学校,正在一个小镇上谱写着特殊的爱。本报记者 谢冰/文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