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新社网站 > 新闻报道
 


九州逸趣:京中秋虫斗蛐蛐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2日 14:31 中新社网站

  蛐蛐又叫蟋蟀,是一种秋虫。秋风起,蛐蛐叫,说明天气快要冷了,人们该准备衣被了,所以此虫又被称作“促织” 。老北京人历来有养秋虫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蛐蛐了。养蛐蛐不单是为了听它的鸣声,主要是为决斗。根据《帝京景物略》 记载,在旧京城,上至王公贵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养蛐蛐、斗蟋蟀有浓厚的兴趣。住南城的京剧名伶谭鑫培、王瑶卿、余 叔岩等均乐此不疲。

  蛐蛐的产地很多,但品种有所不同。《促织经》上说:生于浅草瘠土者,身软性和;生于砖石深坑者,体刚性劣。北 京的良种蛐蛐,多集中在西山、寿安山、黑龙潭一带,北山区及十三陵地区的也很有名气。当时有名的蛐蛐贩子每年都要花上 十天半个月时间到这些地方挖蛐蛐,回城卖掉后,大致可维持全家当年的温饱。如挖到特等佳种,还能换件老羊皮袄穿穿。

  蛐蛐市场,除了庙会、集市外,在北新桥、东四牌楼、天桥等处都有集散地。外地专门到北京贩蛐蛐的,如山东、西 陵等地的蛐蛐贩子则大多住在宣武门外的蛐蛐店里。校场口六条(在宣武门南)有两家蛐蛐店,是山东兖州人集中卖蛐蛐的地 方,所售佳品每只可卖银洋数元。在江西会馆北侧,有一家大车店,平时供车马住宿,但秋天一到,就变成蛐蛐店了。里面不 仅有专门盛蛐蛐的笼子,店主还可每天给蛐蛐喂食。所售蛐蛐价格不等,一般平民或儿童花几文钱便可买一只一般的蛐蛐,而 那些坐着小汽车和洋车来买蛐蛐的富户大款,为了争买佳品,却是一掷千金。

  斗蛐蛐的最好时节是重阳节过后,被称为“乐哉九秋”。按等级分,一般下等斗蛐蛐的,只是三、五成群的走到一起 ,手拿粗糙的瓦罐,蹲在大槐树底下,便可开战,其最大的赌注不过是洋烟画、玻璃球、芝麻糖罢了。中等斗蛐蛐的就比较正 规了,一般是约至一家院内,摆上一张桌子,大家围在四周一试输赢,赌注一元、两元不等,但最多不超过三、五元。上等斗 蛐蛐,讲究就大了。每次都要事先发帖子,比赛时要设好桌案,上面铺上红毡,摆上象牙筒、牙筹、鼠探子等器具。赴约者各 自带有蛐蛐把式,专有挑夫挑着蛐蛐笼子。比赛时,主人只在一旁静观,由设局者负责斗事。这里不仅场面华贵,而且赌注非 常之大,因此而倾家荡产、投河自尽者时有发生。

  养蛐蛐用的蛐蛐罐非常考究,其中以赵子玉制造的澄浆罐最为著名。其高约五、六寸,直径四寸多,厚半寸,坚固而 美观,细润而无裂痕。在正式放进蛐蛐之前,要先用普洱茶浇灌数次,以免罐壁“烧伤”蛐蛐的爪牙。有一位称为“泥人黄” 的,更别出心裁地制作出一种“洞房”过笼,形如扇面,两端相通,上有笼盖和抠手,很适应蛐蛐避明就暗之习性,是专门供 蛐蛐交配时使用的。养蛐蛐的温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最忌油腥酒蒜之味。据说,出气太粗的人,也不宜经常揭示蛐蛐罐 ,否则,是要影响其战斗力的。 周彬·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新社网站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