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绝症患者发出千份世纪祝福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3日 16:19 北京晚报

  昨天中午,寒流过后的北京刚透出一丝暖意,我们在人流涌动的西直门地铁站口,遇上了一位满脸皱纹,嗓音低哑的 老妇人,她在向行人推荐着一张张贺年卡。我们随手接过一张,不经意间被贺卡上几行手写的小诗打动了---“有些人跑向 新世纪,有些人走向新世纪,有些人确实在爬向新世纪,爬着的向往走着的,而您,跑着的仍然不满意,朋友啊,其实今天的 生活已经很美丽,已经值得很好去珍惜。”

  简单而质朴的语言,似乎出自一个曾经遭受磨难的人。记者不由地询问老妇人,老妇人热情地说:“您买一张吧,没 定价,随便给。”“这些字是谁写的?”记者好奇地问。“是我儿子。”她随手一指附近的人民医院,“得的是白血病,这几 天,他赶做了1000张贺年卡,想把心里的话告诉大家。”在北京最冷的这3天里,这位母亲一直站在街上,卖出了300 张贺卡,相信每一个买去这贺卡的人心里都有一种感慨和震动。这些小诗的背后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下午,在人民医院骨髓移植病房,记者终于见到了写诗的人,29岁的朱金平。他戴着帽子和口罩,手上插着输液管 ,非常虚弱,只有露在外面的一双眼睛年轻而清澈。

  他缓缓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在江苏邳县出生、长大,在乡镇文化馆有一份平稳的工作,娶了妻子,生了儿子,有 着普通人的烦恼和欢乐。可是今年夏天,白血病把这一切都打碎了,病情的快速恶化把他推到了死亡边缘,绝望中他想到自杀 。

  “其实我真是个太幸运的人!”他说,生病后发生的事使他彻底改变了。在当地电视台的呼吁下,陌生的热心人们为 他捐献了8万多元,亲戚朋友倾囊相助,为他凑了7万多元。带着这些钱,他今年8月来北京求医。说到这里,他的眼睛有些 湿润,因为在他贫困的家乡,人们年均收入才一两千元,不少亲友为了他的病可以说倾家荡产。他说:“为了他们,我一定要 坚强地活下去!”

  更为幸运的是,他和弟弟骨髓配型相同,在人民医院,他顺利地做完了骨髓移植手术,15天前,他被获准出院了。 然而重获健康才两天,他因为感染和排异反应,情势危急,又被送回医院。当他的病情刚有好转,就在无菌室里写了一封长信 ,写给他从报纸上得知名字的一位公司总经理潘石屹,向他诉说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同时讲述了病房里一位年仅14岁的患 白血病的女孩李静的困境,向他求助。没想到这位总经理很快回了信,并且托人把1.8万元送到医院。

  这封回信使朱金平备受鼓舞,他希望更多的人能懂得生命的可贵,于是他萌发了在新年前夕制作贺卡的念头。只见他 的床头堆满了贺卡,上面都有几行娟秀的字。他的病友告诉我,这几天他每天都要写到夜里3点多钟。静夜中,他一边输液, 一边让心头的话倾泻而出:“健康的时候,曾为许多琐事而烦恼,现在与死亡四目相对,感到原来的烦恼日子多美妙,平平常 常的美丽,在平平常常的时候却体会不到,健康的人们啊,每个日子都最好,而您并不知晓。”

  再次入院使朱金平欠下了5万元的住院费,但他却对母亲说,这些贺年卡卖不出去就送给别人好了,他只为让人们看 到这些话。他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10个人中有3个人能看进去这些话,我就很满足了。”

  朱金平坚信自己能恢复健康,出院后,他想在互联网上办一条白血病求助热线,同时呼吁中国能尽快建起自己的大型 骨髓库,因为每一条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

  “如果不是这场病,也许我的生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我很庆幸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朱金平希望每个生活在幸福 中的人能够珍惜这份幸福。

  本报记者张鹏本报实习生赵辉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