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南方日报 > 新闻报道
 


海军驻珠海工程部队援建对澳门供水工程纪事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3日 11:24 南方日报

  在迎接澳门回归的喜庆日子里,澳门海岛市政厅公务员梁世久和昔日的挑水妹--77岁的崔群英等老人,专程来到 珠海,给海军驻珠海工程部队送来了澳门新近发行的一套以挑水妹为题的回归纪念邮票。 

  这小小的几枚邮票,记载着澳门缺水的沉重历史,记载着澳门挑水妹的艰辛。如今,澳门挑水为生的职业已成历史, 饮水思源,许许多多像崔阿婆这样的澳门人,都对为澳门供水工程作出贡献的海军驻珠海工程部队充满了感激。

  淡水缺乏 话题沉重

  美丽的澳门半岛和它的两个离岛,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长年开放在珠江口上。这里四面环海,风光宜人,但面积很小, 又没有较长的河流,也没有修建大型水库的自然条件,淡水资源相当缺乏。“饮瓢喜有在山泉,傍海人家满载船,挑水妹子送 家门,点滴甘泉胜油钱”,这是早年澳门人用水难的真实写照。那时澳门的数十艘水艇,每天轮流到珠海湾仔银坑装水,然后 运回澳门。由挑水妹子挨家挨户去送,往往供不应求,所有茶楼酒家,为招揽顾客,都特别在广告上打上所有饮用水由挑水妹 专送的声明。为了找水,澳门人打了很多井,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最多时,小小一个澳门就有2000多口水井,水井在居民 家中随处可见。但由于澳门四面环海,故大多数都是苦井,井水只能用来洗衣服。

   50年代以来,澳门人主要靠青洲抽水站在雨季吸前山水道河水,经过过滤处理后送到新口岸贮水塘储存,然后再 供澳门居民使用。后来因人口增加,前山河道水质也越来越差,澳门的淡水供应骤然紧张,一时间淡水成为澳门上至政府,下 至市民每天必谈的话题。尽管珠海为澳门增加了淡水供应量,但到了80年代初期,澳门人口激增,每幢大楼的供水都不超过 15层,淡水紧张的话题再次摆上了澳门政府的议事厅。

  “海上铁军” 勇挑重担

  80年代中期,澳门政府经过多方研究,决定从西江磨刀门水道引水到竹仙洞水库,再直下青洲供应澳门。于是,他 们向珠海市政府求援,请珠海市助其修建这条供水工程,以解澳门“水荒”。    

  从西江磨刀门入口到澳门,这条供水路线需要打通7个隧道,工程浩大,施工艰难。在珠海市政府会议上,市领导几 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曾为珠海建造九洲港防波堤,打过国防隧道的海军珠海某工建处。一名副市长专程来到部队驻地邀请这支 “铁军”,请他们参加对澳门供水工程最长的2个隧道的招标。看着专程而来的副市长,想着为水所困的澳门人民,工建处李 处长当场表示:“只要澳门人民需要我们,我们赴汤蹈火也一定完成任务!”

  1986年3月,珠海市对澳供水公司举行了澳门供水工程招标会。来自各地的28支施工队伍参与竞投,但大多投 的是800米以下的隧道,而两个1400米长的隧洞果然无人敢揽。工建处李处长毅然把标投向了这两块“硬骨头”,没有 竞价、压价,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这支“铁军”身上。

  带着珠澳两地人民的重托,海军驻珠海工程部队在接到任务后,很快开赴荒山野岭,搭起工棚,安营扎寨。按要求, 全长1374米的竹仙洞隧道是“Z”字型走向,也就是在山腹中拐两道湾,这就必须使双向施工的两头接口做到准确对接。 施工难度大,测量是关键。曾多次完成重大国防工程测量任务的测量师罗汉平和助手李西岭、农建国,每天翻山越岭,爬山涉 水,进行设点测量,晚上挑灯夜战,画图计算,整整半个月风餐露宿,来回奔波,终于为施工人员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使隧道 双向对接准确无误。

  打隧道最怕塌方和哑炮。纵深隧道由于岩石风化严重,石质松软,迟迟形不成洞口,年过半百的部队长李蔼,带领技 术员张洛放,进行认真研究,找到了防止塌方的良方:边掘进边被复,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塌方解决了,哑炮又出现了,有 一次点了18眼炮,可只响了10眼。8眼哑炮像8个魔鬼,挡住了施工者掘进的脚步,技术员张洛放让战友们退出洞口,迅 速散开,手持高压水龙头,对着炮皮眼直冲下去……整整半天,张洛放凭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胆大心细,终于在与死神的较量 中排除了哑炮隐患。

  银坑隧道洞宽只有2.7米,洞高只有3米,洞口仅能放一台鼓风机。放一次炮后,光排烟就要6小时,逢上雨季, 雨水倒灌,隧道积水难排,加之洞内因流沙引起塌方的现象时有发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代价。这支素有“穿山虎”之 称的施工铁军,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战胜了一次次险情。他们采取质量合格达标递进的方法,由技术质量检查员严格把关,发 现问题当场返工解决。在银坑隧道掘进到约100米处时,技术质量检查员发现被复出现了细小马蜂窝。虽然按规定也能通过 质检,但他们觉得这不符优质工程的高标准,立即让施工人员打掉,重新被复……

  “铁军”苦战两年,历尽艰辛,终于提前拿下了澳门供水工程中最难的两个“硬骨头”,为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 了保障。1998年7月,当磨刀门的水通过将士们所开凿的两个近3000米长的隧道,以每天16万吨的流量源源不断流 向毗邻的澳门时,将士们含泪笑了。

  如今,清流滔滔不绝地从珠海流向澳门,把澳门这朵美丽的“莲花”滋润得更加艳丽。

  本报记者 毛 哲 通 讯 员 陈建族 李湘东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南方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