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文革墓群:一个尴尬的话题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4日 15:16 重庆晚报

   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一段尘封的历史。

  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114座墓碑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的沙坪公园内的“文革 墓群 ”。

  在齐腰深的荒草间,114座墓碑形状各异,高的有六七米,矮的两三米。多数墓顶刻有火炬、五星等装饰物, 墓身四周刻有死者姓名、籍贯、死亡年龄等有关资料。碑上的文字大多剥落,依稀还能辨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 天” 、“可挨打,可挨斗,誓死不低革命头”等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豪言壮语。墓群中央有一座主碑,四周有栏杆,连猜带 想才认出上面刻的是“八一五烈士纪念碑”几个字。碑文中称,碑下埋有17位“烈士”,在19 67年7月8日的护厂斗 争中“ 光荣牺牲”,死者全是青壮年,年纪最小的22岁。

  沙坪公园的王女士曾细心搜集过有关这个墓群的资料。昨日她向记者介绍说,这些墓全为“八一五”在1967 年至 1968年间建成,其中有当时的“八一兵团”、“红岩210团”、“2 9中毛泽东主义战斗团”等“战斗团”在 武斗中的死者。这些墓大多数是合葬墓,最多的埋 有30余人,少的也有六七人,还有几座单人墓,加起来此地埋葬近千人 。

  住在沙坪公园旁的李先生小时曾亲眼目睹当年建墓时的情景。据他介绍,文革墓群所在地在1962年因安葬过 几位死于西藏的军人而被称为烈士墓。“文革”开始后,沙坪坝区全是“八一五”的地盘,若战斗团有人在武斗中“牺牲”就 埋在这里,建墓立碑,称为“烈士”。

  “下葬的时候又放鞭炮,又有高音喇叭广播。”他说,“死者都穿黄绿色战斗服,戴军帽,扎武装带,放入棺材 后手中还紧握一把用红布包裹的武器,有手枪,也有冲锋枪。然后就开追悼会,对天鸣枪,让‘反到底’的‘俘虏’到墓前磕 头。 ”

  “墓都是俘虏修的,用的是最好的石材,全用手工凿造,刚建成时十分壮观。”他话峰一转,“一晃30年过去 了,现在墓群变成这副衰败模样,还是应该好好保护,毕竟它记载了一段难忘的历史。”

  “这是全国较大的一处文革墓群。”沙坪公园管理处书记冯绍英告诉记者,“十年动乱后,附近的农民来挖墓上 的青石、条石,毁坏了不少墓碑。1979年,就其保留与否曾在全市引发争论,有人主张用炸药将其炸毁,有人主张保留。 当时有市领导认为,文革墓群终究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于是,沙坪坝区城乡建委拨款2000元,在占地五亩多的墓群四周建 起围墙,修建了铁门。不过后来就再也无人问津。”

  “去年曾有政协委员提出议案,要求保护文革墓群,市文化局将议案转到公园。但维修所需的大量经费从何而来? 人家不给,我们也不好去问。毕竟那段历史太敏感。”

  据了解,每到清明、春节,都有死者家属来此扫墓祭奠。“尽管那是一段沉痛的历史,但永远无法抹去,墓群应 该保留下去,让下一代了解那段历史,以此为鉴。”公园里许多游客都作出如此相同的回答。

  (记者:刘斌) (录入:邹俊)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