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特写: 本月17万科研人员进入“分娩”前“阵痛”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19日 16:49 北京晚报

  今年7月1日起,脱离母体的10个国家局的242个科研院所机构将按照 新的管理体制运行。其中,131家进入企业;40家变为科技企业,实行属 地化管理;18家变成为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6家并入高校;18家划转到 其他部门或取消;29家转为12个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共涉及职工17万 人。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因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此刻,阵痛中的科研院所。上上下下,千头万绪……

  功不可没,也有句号摘下桂冠去做企业的职工

  一本难念的经

  成立于1973年9月的中国轻工总会制鞋研究所,是轻工部惟一一家经 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科研机构。之后,中国结束了老百姓穿皮鞋要走后门、 凭票、排队的历史。该所前任邓所长研制的泡沫塑料底儿拖鞋、凉鞋,一 时间,遍地开花,人人拥有。制鞋所为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和服饰发展功不 可没。

  然而,在该所即将迎来建所26年纪念日的前夕,现实却为他们的历史 无情地画上了一个句号。现任所长王钧将率领他摘去“国家”桂冠的干部 、职工一干人马,进入中国轻工物资供销(集团)总公司,去做企业的干 部、企业的职工。这,便是转制带给他们首当其冲的一个变化。

  坐在王钧那间俭朴得与国家级身份不大相称的办公室里,等他与一位 先我而来的同志商量好下午的安排,等他与办公室宋主任交代好下午搬家 腾房子出租的事宜之后,我问他,“是称呼您王所长呢还是王经理?”王 钧会意地笑了,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说,转成企业后,单位叫研 究所还是叫公司,现在尚未定下来,但叫研究所的可能性大些。不过,有 一点很明确,过去干部的任命、调配及科研经费均由轻工局支配,而今后, 干部的聘用则由此次接收他们的中国轻工物资供销(集团)总公司执行。 包括我这当所长的,干不好的话,人家不聘你,就得下去。因此,感到担 子很重。他说,虽然,比起一些科研单位,他们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科 研体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他们所的研究成果为企业服务,获得了一定的 经济效益,现在,70%--80%的经济来源是靠自己挣来的。国家虽说管着, 但拨款毕竟有限。但我们还应打破“小富即安”的思想,以求更大的发展。

  “既然你们已不主要依赖国家拨款,而靠自己挣来,‘下海’之前, ‘水性’已经不错,不是没急着了吗?”记者不解。办公室的宋主任解释 说,我们所将近100人,在职与离退休人员几乎是1比1。这次改革,国家 有配套政策,其中,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 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局里给离退休人员的经费是按1992年的测算 拨给,而1992年,我们所的离退休人员并不多,大部分是最近几年陆续退 的。去年,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药费是87万元,可是,局里只拨给5万元, 82万需在职人员挣出来。此外,他们还要挣出自己的工资,挣出所里今后 的发展积蓄……离退休人员这部分,是企业不小的负担。宋主任说,以前, 尚可以从局里给的课题费等中拿出一部分贴补这块儿,但现在脱钩了,便 没了来源接济。因为,制鞋所是纯科研单位,没有试验基地和实习工厂, 因而,没有生产能力。许多科研单位靠出租原有办公室,开发沿街空地增 加收入来维持生计,我们也不得不以出租房屋来解决一部分资金。

  当保姆是服务搞中介也是服务

  要饭不怕馊

  此次,转为中介机构的中国家用电器研究所,单位名称不变,依然从 事检验、计量、标准、信息、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的老本行。 所不同的是,企业化的管理体制,将他们从技术研究推向了市场服务。

  韩作所长是一位享受国家特贡津贴的专家,从助工、工程师、副主 任,主任,副所长、所长一路扎实走来。对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单 位的弊端深恶痛绝。他认为,知识分子共同的问题在于:创新能力差;与 市场竞争意识差。要改变现状,必须打破旧的管理体制,而建立以企业为 主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国尚 有5000个独立科研单位,而美国,仅有700个。大量重复设置的低水平研 究所,对科研发展十分不利。他认为,企业化的根本在于效率和利润。因 此,打破知识分子长期脱离市场养成的“你给我找点什么干”,“你说怎 么办”的依赖思想,就必须引进竞争。他给职工举例子说,当保姆是服务, 我们搞中介也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得放下架子,“要饭不怕馊”。

  不讲有理,只讲有利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

  逼着人们想辙

  已在企业中实行多年的“全员劳动合同制”,此次被王钧所长“嫁接” 引进了改制后的制鞋研究所。目前,他们在新建起的“转制领导小组”的 率领下,首先要搞清国有资产,为保值增值奠定基础;建立新的工资制度 、奖励制度,符合企业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审纪制度、人事制度。此外, 就是抓好干部的能上能下,人员的能进能出的问题。

  50多岁的姜女士,是某院的技术掌门人,谈起市场,她显得有些力不 从心。她说,计划经济时代,亏了有政府撑着、银行背着;现在就不行了。 眼下,我们面临产品升级换代,可我们的经费严重不足,拼命干一年,只 够吃饭,要拿出可转化为生产试销对路的产品,没钱,谈何容易。说起研 究,我们还较在行,一说起要打开市场,就傻了。眼下,我正在猛补市场 营销学,参加工商管理培训,也准备拜访一些成功转制的院所和有经验的 人士。反正得找米下锅……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敖宏说,让许多科技成果走出封尘,面 向市场,释放出巨大能量,将形成跨世纪期间我国可靠而又有潜力的经济 增长点。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发挥技术优势,以市场经济为法则,通 过兼并、收购等手段进行资产重组,通过资本、人才、研究与开发等多种 资源的整合,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与规模效益的高 技术企业集团,实现从“大船”模式向“舰队”模式的跨越。同时,加强 与国际知名企业、集团合作,研究发展能在国际市场站得住脚跟的名牌产 品。

  “搞全员下岗,是我正在进行的一个举措。”韩作所长对记者说, 你去走廊上看一看,全所的岗位都张贴出来了,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 职高聘,叫作“精细考核,量化管理,末位淘汰。”三个月一考核。我不 讲有理,只讲有利。市场无情,我也不能多情。他说,我给职工举例子, 你说这个月生病了,或者说停电了,没完成任务,这些都是事实,是道理, 可市场不管你这些,没干就没钱,好比当保姆的,你今天头疼,明天腰疼, 没法儿做饭,那人家还雇你干嘛?

  “我出了一些不讲理的‘损招儿’。”韩作说,改革逼着你更新观 念,催着你快跑。你想搞好一个单位,总得有点办法吧。我取消了班车, 取消了倒休。这里不是机关,到点下班。5时下班,您4时40分就上了班车, 人家加班作贡献的却得坐公共汽车。所以,我7时发车,二环、三环挨着 送加班的同志。有活来了,需要你干,就得马上行动,要像过去,旅游去 了,不在家了,现在不行,活儿是你的,你就得完成。有人说,你的招儿 也太损点儿了。但我要扭一下人们的观念,目的是挖潜力。人们还有能力 噌噌噌地往前跑。

  有本事的准备拼搏凭力气踏踏实实干活

  不适应也得适应

  记者在家电所的走廊上观看“承包部门岗位设置方案”。此外,墙上 还贴有全所医药费支出情况通报。一位老同志以为记者是来求职的,便搭 讪起来。记者问他压力大不大?他说,要激活人的干劲,就是要有压力。 以前,大家都嚷嚷,不改变体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但一动真格的, 都感到了阵痛。如果我是所长,也得这么干。记者问他最担心的是什么? 他说是养老和医疗问题。已退休人员,可以按国家配套政策执行,而我们 即将退休的,今后不知会不会像现在这样管着我们……

  一位从事后勤工作的中年女同志,对取消班车、取消倒休,显得异常 平静。她说,耳闻目睹,改革的浪潮扑打我们已经十几年了,许多科研单 位在行为上已基本市场化了。我们的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更新着。比如, 我们不在一线直接创造价值的后勤人员,往后也别惦记着像从前一样,发 奖金全院都有,改革后,这部分人只拿纯工资。反正,不适应也得适应。 有门路的准备跳槽,有本事的准备拼搏。自己只有凭力气踏踏实实干活。

  资深老专家找新路年轻博士精神陡增

  转制是一次机遇

  一位机械行业的资深专家向记者坦言,自己以奉献精神干了几十年, 没考虑到国家现在不管了。感觉很突然。他说,眼看着许多领域被外资、 外商抢占了去,我们的科研机构条块分割,重复设置,国家有限的资金“ 撒了胡椒面儿”,成果却出不来。转制确实应该,但说实话,自己准备不 足。也许转制对我们来说,面临失业。在市场里“游泳”自己不会,人又 老了,知识也老了,我也在想新路。最近,广东一家乡镇企业主动找我, 到他那里当个顾问,把把关。这几天就要到北京来跟我详谈,我也不知是 不是一条路子……

  年轻的林博士谈起转制,精神陡增,他说,发达国家的科研体制,工 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企业。强大的企业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 以及高额的经费投入,为产业科技迅猛发展,提供了大量支持。他说,美 国企业中的研究人员大约占全国研究人员总数的80%;日本占65%;美国 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占全国总数的2/3以上;日本也占2/3。英特 尔、微软、惠普等高科技企业,本身就是研究型的公司。而朗讯公司的贝 尔实验室,其实力和水平是任何一个政府科研机构都无法比拟的。他说, 以前不转,我只能苦恼地跟着混,而现在一转,我可要干了。我已跟所里 几个青年博士、硕士联手,准备对我们行业的关键性的技术和工艺进行跨 国的联合公关。如果在转制前,有了想法层层报批,久议不决,现在简单 了。前景极为光明。他无比自信地对记者说,“一年以后,你再来好了…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