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羊城晚报 > 新闻报道
 


捐髓,爱心改写历史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22日 18:36 羊城晚报

  

  明天,21岁的江天才将成为广东骨髓库建成后的首位相合骨髓捐献者

  本报记者廖怀凌 郑佩(音)华 通讯员陈靖 周小英 南健

  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与本报联合筹建的广东省骨髓库在建成一年半之后,首次找到了配型与26岁的慢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病人冯健英女士一致的骨髓。明天,冯健英将成为骨髓库成立后的首个受益者,重新拥抱生命。

  “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对于来自广东鹤山的冯健英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在身怀六甲之时,她患上了白血病!由于曾有亲人死 于此病,冯健英非常清楚自己的结果将是什么,于是,孩子出生后不久,为了求医,她和家人几乎跑遍了全省。医生说,只有 找到“人体组织相容抗原(HLA)”和她相合的异体骨髓并马上移植,她才有生存的希望,然而,半年多来,和她有血缘关 系的亲属纷纷到医院抽血检查,奇迹并没有发生,就连她最亲的弟弟也达不到为她供髓的标准。

  今年4月,冯健英来到中山医三院,院方血液科迅速向广东省骨髓库发出求助信。幸运的是,经检索,在骨髓库 为数不多的资料中,竟然找到了与她HLA上六个结合位点全部一致的非血缘关系志愿者!

  当记者开始采访时,冯健英已住进了无菌层流室。几天前,医生使用化疗药物杀死她体内所有的病态骨髓,现在 她已失去免疫功能,只待骨髓移植。隔着重重玻璃,冯健英通过电话一再表达她对供髓者的感激之情:“孩子还没断奶,我真 的不想死,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只要能救人,啥都不在乎……

  为拯救冯健英,21岁的江天才成了广东省骨髓库第一个志愿捐髓者。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园艺系学生,去年4 月,他与广州农专100多名师生一起报名加入骨髓库。两个月前,正在增城一家食品厂实习的他接到通知:“有位患者需要 你提供骨髓进行移植!”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要能救活一条命,我什么都不在乎!”

  江天才住进了广东省人民医院,为抽骨髓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在医院里,他经历了三次循环采血:第一次抽30 0毫升;第二次抽600毫升,回输300毫升;第三次抽900毫升,回输600毫升。医生说,明天正式献骨髓时,他将 被抽出1000毫升骨髓血(其中含骨髓10克)并回输900毫升自体血,这样,他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两天后就可以出 院。

  步履艰难的广东骨髓库

  不久前,重庆少女张宇因为在内地找不到相合的骨髓,辗转求治误了时机,带着深深的眷恋离开了人世。而此次 由广东省骨髓库提供的首例非亲缘骨髓进行移植,打破了广东省的骨髓移植需到港台骨髓库去寻找相合骨髓的“传统”,为白 血病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然而,由于骨髓相合的几率在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为1/4,在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只有1/5000—1/10 000,所以骨髓库的有效运作至少需要两万份骨髓资料。欧洲的骨髓库拥有360万份资料,美国是200万份,台湾是1 8万份,香港也有三万份。而由于缺乏志愿献骨髓者,广东省骨髓库目前仅拥有不到2000份骨髓资料,影响了骨髓库作用 的发挥。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以为抽骨髓就是抽脊椎里的脊髓液,根本不知道那是两码事:用于骨髓移植的红骨髓是人 体的造血组织,它广泛存在于全身骨头中,有很强的再生功能;而脊髓液是脊椎里的淡黄液体,与骨髓毫不相干。还有不少人 认为抽骨髓会影响健康和生育能力,而事实却是:骨髓移植只抽取健康人5%的骨髓,十天以后就能再生补充———在全世界 上万个骨髓供者中,无一出现不良反应。当年最小的供者年仅一岁零八个月,如今他生长发育良好,没有丝毫不适。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羊城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