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秦淮河又添书卷气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13日 23:39 中新社

  中新社南京九月十三日电:“不要以为秦淮河不足以卜一代盛衰吧!”张恨水先生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曾经慨叹《秦淮 河没了书卷气》。而五十年来沧海巨变,千禧之年,秦淮河两岸大举改造,风光倍胜往昔,愈显书卷气重。

  流淌了千年的秦淮河,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游客云集之所。秦淮河水是 这块土地文化发源的乳汁。

  明清两代,十里秦淮鼎盛,沿岸河厅河房鳞次栉比,雕梁画槛,十里珠帘,南北掩映。河北岸的夫子庙、学宫、 贡院构成的三大文教建筑群,经宋至清历代扩建,规模日宏。秦淮河美景胜境的面容也屡见于文人雅士的笔下,所谓“秦淮灯 船之胜,天下所无”。《儒林外史》、《桃花扇》等名著中都记述和描写了当年秦淮的盛况。

  二十世纪的上半个世纪,十里秦淮逐渐衰微破败,污泥浊水、乌烟瘴气,没了半点斯文,名重千载的秦淮河弄得 徒具虚名,不符其实。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千五百年历史变迁,秦淮河由一条宽阔的大河演变成了一条城市“下 水道”。以至到了五六十年代,那秦淮河水因长期淤积污臭不堪,大失光彩。

  直至八十年代,古老秦淮春风又度,经过十多年的修建,一个以体现南京古都风貌为特征,突出明清建筑风格, 重现桨声灯影,展示庙市景观,集旅游、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十里秦淮风光带又以崭新的姿容呈现在中外游人面前。 如今每天有三十多万海内外游人慕名前来领略秦淮风情。

  世纪之交,古城南京渐现古都风貌与现代气息相融的格调,南京人对作为南京文化象征的秦淮河也备加关注。但 由于历史的原因,秦淮风光带所在的城南地区人口集中、民居破旧难以彰显其特色。为营造浓郁的秦淮文化氛围,结合大规模 的旧城改造,秦淮风光带建设挥出大手笔,今年以来佳作精品不断,继水西门广场面世之后,日前又推出特大“绿色广场”— —夫子庙西广场。今日来到秦淮河,但见银光颤影,碧波荡漾,游船画舫穿梭其间,东西展望,赏心悦目。齐岸楼榭、平台曲 栏与花园广场相接,美景尽印于水镜之中,别有意趣。

  引人入胜的景致总是关连着逸闻佳话,并藉此增加文化韵味。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缀连着的名胜佳景 便以此见长,当这些史迹或再现或重建之时,它就成了传统文化和时代文明的和谐载体。而南京人今天大举拆除破旧民居,辟 建清新怡人的文化广场,更使秦淮河的清姿丽质衬以宽阔美丽的背景,使它透出厚重的书卷气息。

  百年沧桑,两段历史。千禧之年,古老秦淮如美人妆毕,呈现于仰慕者面前。(完)中新社记者 陈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