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澳门少年”开下的“国际玩笑”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17日 05:06 中国青年报

  一位年方17岁的少年,凭借一口自编自造,夹杂着日、葡、英等国语的流利“外语”,竟然骗倒众多善良的人们, 引来热心相助,也使自己成为媒体关注的“明星”。当骗局终被戳穿后,受骗者在震惊之余,更为其动机议论纷纷---

  客车站发现个“外国少年”

  9月3日,贵阳市客运第一服务车站。下午两点多,营调科何科长正忙着指挥发车,突然,一位身穿黄色外套, 身高1.70米以上的少年向他走来,神色焦急地又比又划,叽哩呱啦说了一大通,听上去,显然不是汉语方言,而像是某种 外语。何猜他一定遇到了急难事儿,连忙找来懂英语的同事吴爱萍。

  吴爱萍用英语同少年对话,他又叽哩呱啦说出一通,拿纸叫他写,写出来的字既不是英文、俄文,也不像日文, 但吴写了几句日常英语,他能懂。

  车站领导用车把少年送到邻近的腾龙酒店寻求帮助。酒店两位老总知情后,立即请员工邹刖等人帮忙。然而,他 们一听少年说的话,顿时摇摇头:“他说的也不是日语。”邹试着用英语问少年要到哪儿去,他噙着眼泪比划着飞机起飞的样 子又说了一大通,邹问:“是去飞机场吗?”他着急地拉着衣服口袋点了点头。“东西掉了吗?”通过艰难的半猜半译,邹大 概听懂了他夹杂其他语言的英语:“是的,有飞机票、护照、钱和手机...和我来的还有3个姐姐,走散了。飞机就要起飞 了,现在能在机场找到他们...”

  一行人直奔贵阳机场,却并未发现少年所说的3个姐姐。这时,少年接过新买来的一本世界地图册,翻到“中国 ”一页,指着右下角的澳门兴奋地叫了起来:“MACA0”。

  “MACAO?他是澳门人?”大家异口同声,“那他一定说的是葡萄牙语,怪不得听不懂。”飞机已经起飞, 少年自称自己英文名字叫“嘉士·麦林”(音),机场有关部门破例将航班上的乘客让他一一查对,没有任何结果。

  大家决定报警。少顷,贵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反馈,未接到走失澳门人的报案,该处将积极调查此事。邹和 干警分头行动,依然未能找到葡语翻译。贵阳锦星酒店的负责人闻悉,热情邀“麦林”入住该店,并免收费用。

  9月4日,《贵州都市报》刊发专稿,详述“麦林”有关情况,并呼吁懂葡萄牙语的读者尽快与报社联系,提供 帮助。

  围绕这个神秘少年的爱心行动迅速在贵阳市内外激起波澜。

  “他说的也不是葡萄牙语”

  热线寻呼一经公布,当日便收到信息百余条:有的自己与“麦林”电话交谈,以期共破“谜语”,有的更提醒说 ,“麦林”讲的也许是贵州或国内其他地区某种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语言。所有伸出双手的人都怀着一个朴素的心愿:帮一把 ,让“麦林”尽快找到姐姐、回到家。

  4日上午,新华社总社一位会讲葡语的编辑和“麦林”谈了10多分钟,遗憾地说:“我讲得很慢,他仍听不懂 。他说的也不是葡语。”

  难道他说的是葡语方言?一位由香港到贵阳做生意的李先生看了报纸,亲自来到锦星酒店,用手机拨叫澳门警察 局的朋友。结果,对方肯定地表示,“麦林”说的既非葡萄牙语,也不是西班牙语或拉丁语。

  一来二去,邹刖猜懂了“麦林”的更多语言:“我住在澳门叔叔家里,同行的3个姐姐是叔叔的女儿...这次 是先到昆明看世博会,顺道打算到贵州开阳乡下看一个约50岁、名叫龚中秀(音)的婶婶(或姨妈)...”

  开阳?那是离贵阳市区不远的一个郊县。大家都觉得看到了希望。

  “澳门少年”原是贵阳小仔

  在贵州都市报,宋沁泽白天为“麦林”找线索,晚上,又陪着同住锦星酒店。9月5日下午,宋专门从报社借来 一辆轿车,送“麦林”去开阳寻亲。抵达开阳,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查找了所有资料,只找到当地一名男子有日本海外关系,且 3年前已去日。宋开着车带“麦林”在县城转了一圈,他也未能指出去婶婶家的路。

  唯一的线索又断了。就在此过程中,一些细节开始引起了宋的怀疑。

  征得“麦林”同意,宋翻开了他随身携带的黑色小包,包内竟有两把钥匙刻着“贵阳锁厂”、“上海求精”字样 。一问,得到的又是叽哩呱啦的回答,谁也不明白。

  与此同时,将近3天了,警方并未收到任何寻人报案。

  9月6日中午,有人在电话中揭露,从报纸上的照片看,“麦林”像他一位在电信局当营业员的熟人李某。之后 ,在锦星酒店监控室的录像里,他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当晚7点55分,贵州电视台经济频道播放了“麦林”的报道。报道刚完,即有一男子打来电话,称“麦林”是 他失踪了4天的儿子李某。接着,又有几个电话指认“麦林”就是李某。

  面对赶到报社认领的父母,出尽风头的李某低下了头:“我在学校英语学得还可以,又跟着电视和磁带自学过一 点日语和葡语,三种语言夹杂起来,就是为了让人听不懂...”李母哭诉,李某这是第一次离家出走。几天来,他们一直苦 苦寻找,嗓子都哭哑了。

  “澳门少年”原是贵阳小仔,至此,一场由李某自己导演的独角骗局被彻底戳穿。

  “我只是想读书...”

  9月7日,《贵州都市报》以《“澳门少年”原是贵阳人》为题刊发了已持续4天的追踪报道,再度在社会上产 生强烈反响。

  最早给李某提供帮助并一直关心着他的贵阳市客运第一服务车站的职工们深感愤怒:“真是太荒唐了,没想到我 们的好心被骗子利用了,他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受骗堪称最深的宋沁泽感慨地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有所怀疑,但一般骗子无非都是想要钱索物,我们从李某身 上找不到这些‘作案动机’,兼之其表演逼真,因而在一种良心的驱使下为他所蒙蔽了。”

  一个小小少年,为何会蓄意制造如此的骗局?

  据李某父母介绍,他们家特困难,一人下岗、一人病退,除大女儿做点零工生活尚能自理外,其余3口每月仅有 460元生活费,还要交130多元房租。今年17岁的李某从小聪明好学,1997年却因经济原因初中毕业就没读书了, 后在电信局当了两个月临时工,也因无文凭被辞退。为此,他常责怪父母没能力,9月3日中午,在索要30元零花钱而母亲 拿不出之后,与父亲吵了几句便跑了出去。他平时喜欢对着电视学日本人的动作及外国人说话,且学得较快。

  李某的朋友介绍说,他虚荣心强,刚到电信局时,操一口粤语,还吹牛说他的生父在台湾。

  回到家,李某整夜一言不发,直坐到天亮,第二天才开口。他流着眼泪说:“我想读书,我只是想读书,只是想 引起别人的注意...”

  就此,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何克分析,李某绝非精神病患者,他的举动与其他骗子并无多大区别,不同之处 在于其不是为了敛财,而是想表现自己。由于家庭境遇不能满足他的追求,就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改变一下自己、以及自己 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何提醒家长,应更多地与子女沟通,给他们温情。

  除此之外,读者意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认为对李某应予以惩罚,如果继续帮助他,将误导同龄人;二是认为其 行为虽然错了,为了其今后成长,还是需以教育为主;三是提出可以再帮帮他,但不是金钱上的。法律界人士则认为,李某行 为违法,可尚未构成犯罪。

  9月9日,《贵州都市报》在专门就“麦林”事件发表的评论中指出:“少年李某制造的这场骗局,也可以说, 是对我们贵阳人的一次测验,测验了我们的社会同情心。我们为人心并不冷漠而深感欣慰...一个恶作剧式的‘玩笑’,并 不能击碎我们对人性美好的总体评价与更高期待,更不能动摇中华民族助人为乐传统美德的深厚基础...青少年正处于一个 富于理想、充满幻想的年龄段,而现实总不那么如意,他们渴望着急速拉近能力与理想、现实与幻想的距离,于是,就有了李 某这样的荒唐事出现。要在生活中成为真正的强者、成功者,必须从头做起,踏踏实实、刻苦努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捷径 。愿青少年朋友以此为鉴!”本报记者 谢念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