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李鸿章故居修成国庆献礼工程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24日 04:01 中国青年报

  9月27日,作为安徽省会合肥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重点献礼工程之一,经过重新修葺的李鸿章故居将向海内 外游客正式开放。至此,由合肥市旧城改造引发的,令海内外舆论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历时6年多的争论终于告一段落。

  是拆是留?

  记者从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了解到,“文革”期间的一次文物普查中,早已沦为普通民居、被有关单位职工居住的李鸿 章故居被发现,在当时的条件下谈不上采取什么保护措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社会各界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相当一部 分人仍将李划作“卖国贼”序列,历史评价较低,文物部门也只好对李鸿章故居的保护采取了审慎态度。直至1985年,故 居才被批准为合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随着舆论的介入和学术界对晚清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李鸿章故居的文物价值被 日益看重,1998年,故居进一步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鸿章故居所在的淮河路位于繁华的合肥市中心地带,这里曾是解放后合肥唯一一条商业街。但街道两边多为老店和 老民居,道路狭窄、房屋破旧,改造势在必行。合肥市政府早在1987年就开始规划淮河路的改造工程,1993年,市政 府正式决定实施改造。按照改造计划,第二期工程将拆除李鸿章侄孙李国衡的故居,第三期工程将拆除李鸿章故居,考虑到李 氏故居属文物保护单位,工程计划中专列了异地重建的方案。

  “拆除”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各界的强烈关注。合肥文物主管部门首当其冲表示了异议:“原地保护,修旧如旧 ”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准则,如果毁掉一个真文物,再造一个假古董,其价值何在?

  城建部门也有苦衷:城市改造资金紧张,政府并不投入一分一厘,只有通过开发式运作,以土地和门面房的收入来安 置大量的拆迁户,如果保留总规模有5000平方米(约7亩地)的旧宅,就意味着城建部门要倒贴钱,该地段地价达一亩4 80万!

  恰巧在这一年,中国史学会会长、多年从事清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戴逸先生来到合肥,考察李鸿章故居,从当 地报纸上得知李鸿章故居可能要拆除的消息。他回到北京后立即给合肥市政府寄去亲笔信。信中写道:“......李鸿章 是中国近代史上之重要人物,虽其功过评价尚须进一步讨论......他们的故宅理应竭力护惜,保持原貌,避免拆迁受损 失。”

  这封来信通过文物主管部门向社会披露后,引发了更多热心文物保护的人们对李鸿章故居命运的关注。合肥市人大、 政协的一些委员们上书已担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他亲笔批示:“要以对祖国、对民族、对历史、对子孙高度负责的态度 ,把自己管辖范围的文物保护好。”安徽省政府则明确表示:原地原貌修复李鸿章故居。

  1996年8月,淮河路改造二期工程正式启动。由于原定的拆迁改造计划并未废除,8月7日,眼看着施工队伍日 益逼近故居,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破天荒地一天内连发三次紧急通知,同时向安徽省文物局报告,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李氏故居。 文物部门和城建部门各执一词,的确让合肥市政府一度颇为犯难:淮河路的改造涉及全市的统一规划,开弓没有回头箭;重要 文物的保护更是历史责任,义不容辞,如何找到一个和谐的统一点呢?

  到了1996年8月底,一个折衷方案终于形成——拆除李氏旧宅东边占地2500平方米、文物价值较低的李国衡 故居,待以后异地重建,西边现存1500平方米的李鸿章故居则原地保留修复。

  意外风波

  正当人们以为此事看起来已圆满解决之时,由一篇假新闻引发的风波却又弄得满城风雨,使李鸿章故居的命运再次令 人牵肠挂肚。

  1996年12月底,按照修订后的故居保护方案,在合肥市文物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淮河路改造的施工单位对李国 衡故居实施拆除,被拆除的约70平方米的木料分类存放在一个专用的仓库中,由专人负责看守。

  拆除过程中,当地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正好遇到。面对着一大片古建筑的废墟和拆除的精美的木雕,这位记者误以为 是李鸿章故居被拆,立即图文并茂将消息公开发布。消息一经传出,四方转载,海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安 徽省和合肥市的主要领导均亲自批示再次过问此事。

  1997年2月的一天,由合肥市一位副市长主持召开了一个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合肥市政府向与会 者通报了对李鸿章故居的保护方案,并请与会者实地察看了故居现状和李国衡故居拆除木料的保管仓库,此后,“合肥市将原 地保护李鸿章故居”的真实的消息开始陆续刊出,一场意外的风波慢慢平息。

  谁来修复?

  就在李国衡故居已于1996年底成为一片废墟、李鸿章故居内原住的居民和几家单位也顺利动迁之后,故居的修复 工作本可顺理成章很快开始,但实际上直至1998年11月18日才正式动工。

  拖延的原因还是争执。争执的双方还是城建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只不过这一回争执的焦点是究竟谁来主持故居的修 复工作,确切地讲,是谁拥有政府划拨的数百万修复专款的支配权。

  文物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凡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文物管理部门 直接管理的文物的修复,应该由文物部门主持,以保证修复的质量,不致出现无法弥补的遗憾。

  但合肥市城建部门在李鸿章故居原住户的安置和李国衡故居的拆除工作中已投入近600万元的资金,他们也很想主 持这项由政府确保资金的故居修复工作,并从中“受益”。更何况,合肥市财政部门在1997年11月已将80万元的故居 修复前期工作经费转入城建部门的账上。城建部门已将前期修复工作交给有关施工单位,脚手架已经搭起来。

  文物部门的据理力争使双方陷入僵局,修复工作再次搁浅。合肥市政府再次召开协调会。1998年7月,在城建部 门作出让步之后,修复工程终于最后明确由文物管理部门负责。

  献礼工程

  经过富有经验的安徽歙县古建筑工程公司10个月的紧张施工,耗资500万元的修复工作在今年国庆之前终于大功 告成。修复后的故居由原存的三进增加到五进,占地面积则由1500平方米增加到2500平方米,山门和过厅是新恢复的 ,高大的中厅和雕梁画栋的走马楼前楼、后楼则保留了原来的木质架构并修葺一新,金玉满堂、喜报三元、喜登连科等不同喻 义的木雕图案栩栩如生,由文物部门征集的清代红木家具摆放得错落有致,使故居又恢复了往日富丽繁华的气派。

  据记者了解,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日前亲临修复现场考察后,对修复工程大为赞赏。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从故居修复工程开始时即派专人广泛收集有关李鸿章的史料和文物。目前,一个由 “李鸿章与外交”、“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等五部分组成的大型“李鸿章生平展”已在故居内布展完毕。展出的文物包括李七 十大寿时慈禧赐给的特制金银币、依照现保存在德国的图纸制造的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全真模型、李鸿章一 品官袍和大量的李鸿章亲笔书信等。

  据记者发稿时最新获悉,现存于合肥东郊大兴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李鸿章墓葬和享堂的修复工作日前已经 合肥市政府立项,不久将开始修复的规划设计。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彭国维告诉记者,一俟李鸿章享堂修复完毕,将申报国 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报记者 黄勇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