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辛酸的绑架”让人琢磨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6日 05:45 中国青年报

  上官子木

  媒介不仅控制着我们的信息源、情绪

  而且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

  鉴于此,我们应逐渐学会有选择地对媒介信息作出反应

  从电视的新闻节目中看到一报道,某村有潘氏兄弟二人同为初中学生,一日,哥俩将邻家一名四岁男孩绑架至一 山洞中。后因有目击者揭发,在幼童父母的一再追问下,潘氏兄弟才不得不将小男孩交出,此时被绑架的幼童已处于昏迷状态 。由此,潘氏兄弟俩被拘留。对于作案动机,他们的口供是,因交不起学费,想以小孩作人质,然后向孩子的父母借钱。最后 ,因潘氏兄弟属未成年人且没造成严重后果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事发生后,某报以“辛酸的绑架”为题发表了长篇报道,认为潘氏兄弟实属被逼无奈,因此值得同情。很多读 者便纷纷写信,或写给受害人父母,让他们不要追究潘氏兄弟的罪行;或写给潘氏兄弟,除了给予精神鼓励外,还有不少人汇 款以物质资助。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额收费,这当然是值得深究的,但以危害他人的犯罪行为来解决个人的物质困难,理应受 到谴责而不是同情。试想,如果大家都以危害他人的方式来摆脱个人的困境,这样的社会将是多么可怕!显然,媒介通过情绪 化的报道而对公众的情感和注意力进行了误导。由此,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新闻媒介如何影响了我们了解世界乃至理解 世界的思维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相对狭小的空间,了解世界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介。然而,媒介丰富了我们的眼界,同 时也限定了我们的眼界。因为,面对大量的信息,媒介必然要先进行选择,再传给大众。在此,作为媒介的受众,我们是被动 地接受由媒介给定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们接受的信息也许是因再加工而带上了一定的虚假性,也许虽然真实却因片面强调而 有失客观。

  “新闻价值”是媒介选择信息的标准,媒介总是选择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进行传播。但如何判断一个信息 有无“新闻价值”,除了公认的“新近发生”外,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标准。有些媒介为了吸引读者,特别强调新奇性、戏剧 性、刺激性、争议性。为了追求轰动效应,甚至不惜扭曲夸大事实,制造假新闻,或在报道中加入大量的主观评述,这些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不难见到的。

  大众作为消费者向媒介购买自己所需的信息,或用于了解世界,或用于猎奇,或用于消遣。媒介则从众多信息中 选择有较大市场的信息内容卖给需求者。读者想当然地认为媒介供给的信息是真实的、客观的,然而,恰恰是读者的猎奇性及 寻求刺激性开发了某些媒介的想象力,并不惜以扭曲真实为代价。

  由于媒介很难做到纯粹客观,由于某些媒介工作者有意把自己的观点揉进了报道,因而,在媒介对现实世界正在 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报道时,已使这些事件具有了特定的含义。

  中国人对媒介是信任和依赖的,并易于受其感染和影响,因为媒介是被人们视作真实信息的发源地以及公众观点 的代言人。正是由于这种信任和依赖,易于使媒介提供的信息成为我们思维的惟一参照系,而媒介传播的观点则往往构成了我 们对那些未知事物或事件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由于我们倾向于对那些为大众媒介所注意的问题感兴趣,并根据媒介对各个问 题的强调程度而决定我们的重视程度,所以,媒介不仅控制着我们的信息源,而且左右着我们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媒介也不 仅控制着我们的情绪,而且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鉴于此,我们应逐渐学会有选择地对媒介的信息作出反应。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