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新社> 新闻报道
 


诺贝尔奖得主成为山东一小山村的荣誉村民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4月30日23:29 中新社

  中新社莱芜四月三十日电(王鲁平周广军)看着眼前绿树成荫的山坡,闻听着啾啾悦耳的鸟鸣,何塞-卢岑贝格这位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孜孜不倦的奋斗者陶醉了,更令这位诺贝尔特别奖得主(生存权利奖)感到高兴的是,他有幸成为有“绿色天堂”、“中华生态第一村”美誉的小山村里的荣誉市民。

  令卢岑贝格先生陶醉的小山村房干村,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山脉之中,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鹿野乡境内。

  经好友德国新闻记者西格弗里德-帕特的推介,卢岑贝格在参加了中国青岛·生态与环保产业国际论坛会议之后,专程赶到位于泰山山脉之中的房干村参观考察。

  世界生态环境保护权威人士要来考察的消息在小山村传开后,村民们十分兴奋。今日上午十一时左右,当卢岑贝格一行乘车来到小山村时,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村里小学校的孩子们穿着鲜艳的节日服装在街道两旁排起了欢迎的队伍,一位女孩跑上前去将一捧鲜花献给远方来的尊贵客人。这时,七十四岁的卢岑贝格眼角湿润了……

  这位由研究农业化学转为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学家,为保护生态环境苦斗了几十年,一九八八年因其在拯救热带雨林斗争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特别奖,并于一九九0年出任巴西环境部长,九二年因与当时的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意见相左而辞职。

  在相隔万里的中国的一个小山村里,卢岑贝格先生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他仿佛找到了知音。

  地处大山里的房干村在二十多年前,是远近闻名的穷困村。老百姓形容这里是“进村无路,山上无树,沟里无水,住无房,吃无粮”的“五无”村,那时村里人均年收入仅四十八元人民币。一九七五年,村民在新上任的村负责人韩增旗的带领下,开始封山造林治水。

  二十多年间,这个五百多口人的小山村,为造林治水磨烂了一千四百多条独轮车外胎、磨损了一百五十多吨钢钎、一千五百多把炮锤和斧头、四千八百多个车篓和抬筐。如今的房干村,不仅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老百姓也富裕起来了,不少村民建起了二层小洋楼,过去的茅草屋除留下一处供教育后代以外再也找不到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一万元。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来此考察后欣然题词“生态农业好,中华第一村”。去年,该村还被推荐参加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的“全球生态五百佳”评选。

  考察中,看了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山,一片片果园,一块块施用土杂肥、有机肥的无公害麦田、生姜地,听了村里已多少年不用化学药剂靠鸟类等天敌治理树木、庄稼虫害的介绍,卢岑贝格连声称赞。

  离别之前,卢岑贝格用笔写下了他对房干村的美好祝愿:“愿房干村将来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成就”。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新社>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