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 新闻报道




图文:黄昏下的木板大鼓(9)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04日03:12 来稿



  清晨6点半,徐立平的二儿子徐传金便匆匆忙忙地起了床,胡乱洗了一把脸,骑上他那辆旧车子,赶往40里开外的村庄“打地儿”。他每天要联系两个以上的村庄,不然,徐立平的长清县家庭曲艺说唱团就要面临生存危机,七八个人将无所适从。

  今年61岁的徐立平是山东省长清县后平村人,从小学唱木板大鼓戏,是当地知名的曲艺老艺人。从60年代初,他就带着二儿子四处卖唱,以此为生。后来,酷爱戏曲的二儿媳妇董泗兰,爱上了小艺人,成为父子俩的坚强后盾,边干边学大鼓戏。

  大鼓戏产生在北方,其源可追溯至明代的词话。入清后,在冀中一代颇为流行。到80年代中期,它主要市场转向了农村。大鼓的演唱均以木皮鼓和木板及铁片击节伴奏,曲文说唱接合,一唱为主。“唱”一般是韵文的诗赞,“说”为散文,如今趋向于白话说唱。

  他们的演出,一般在黄昏时出发,天黑以后才搭台开板,唱将起来。有时白天也唱,但是听众很少,钱也自然赚不多。所以,老百姓冠以“黄昏下的木板大鼓”之称。

  曲艺术团的演唱,随着农村的具体情况而变化。从白天的演唱转向晚上;从单一的大鼓说唱增加到现代歌舞表演;从几快木板铁片到组合音响。“在农村演出,即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法制及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又要适合老百姓的口味。只有这样,老百姓才爱听,村干部才能给你钱。”老徐道出了农村文化市场的真的。

  为了发展大鼓戏,扩大曲艺团的生存空间及听众面,老徐一是克服文化不高的弊端,竭力编撰大鼓新戏,他编写的《杨家将新编》,在长清县颇具盛名,新编大鼓《扑克迷》,还在山东省获得了大奖。二是广招贤士,到艺术学校吸收学生,为说唱团注入新鲜活力。然而,徐立平还是困感后继无人,他遇到了诸多传统老艺人共同的难题。

  徐传金20岁的女儿徐灵芝不爱从艺,至使父女俩的矛盾加剧。女儿对这古老的玩艺儿不感兴趣,梦想着有一天跳出这个整日叮当作响的圈子。父亲则幻想着把女儿钉死在说唱团,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人。面对这难以调和的矛盾,老徐和儿媳感到无能为力和焦躁不安。“也不能怨年轻人不学,现在的孩子生活好了,谁还愿意象我们过去那样,下苦功夫练习打板儿呢。”

  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木板大鼓的受众可能越来越少。但是,老徐和他的家庭说唱团仍玩强地拼搏着。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努力,必须唱好自己的戏。

  图为:演唱归来已是午夜,4岁的小女儿早已进入梦香。(傅振祥摄)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图文:黄昏下的木板大鼓(8)
          图文:黄昏下的木板大鼓(7)
          图文:黄昏下的木板大鼓(6)
          图文:黄昏下的木板大鼓(5)
          图文:黄昏下的木板大鼓(4)
          图文:黄昏下的木板大鼓(3)
          图文:黄昏下的木板大鼓(2)
          图文:黄昏下的木板大鼓(1)


参与CNNIC万元有奖调查,请支持新浪网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