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闻晨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综述:百万遗产全给保姆过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7月27日10:36 新闻晨报

  主持人的话:近日,杭州一起特殊的遗产纠纷案引起了各界关注。从事书画行业的老人将自己价值上百万的财产赠送给了照料他的保姆,而老人的两个女儿把保姆告上了法庭。

  亲生子女就一定能得到父辈的遗产遗产全给保姆是否有点过分小保姆能善待这些价值不菲的书画名作吗?

  遗产给谁都不过分为什么非要把遗产留给子女?老人把遗产赠送给保姆,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历来以传宗接代的思想看待遗产继承问题,觉得家庭财产理所当然一脉相承下去,如果老人“肥水流了外人田”,就会被千秋万代的子孙记恨在心。

  其实,这种传统的观念已受到时代的冲击。近年来,我们从媒体上看到,有的老画家把书画捐给博物馆,有的学者把珍贵的文献赠予图书馆……对于这些义举,人们一致称道。杭州的那位老人虽然不像上述几位老人使遗产成为慈善基金或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但他把遗产给了善良的保姆,也算是对一种美德的奖掖吧。

  遗产税出台后,我估计遗产的去向会更加多元化。为什么国外一些富商会把遗产中的某些不动产赠给慈善机构、教育部门,甚至赠给常人看来很不搭界的人?他们或许认为,与其让子女支付高额遗产税,还不如把他们捐给社会,为家属留个好名声,同时有利于子女奋发创业。当然也不排斥其中有别的隐情,但纯属个人权利,旁人不必说三道四。如果我国遗产税已出台,我估计那小保姆很难支付百万遗产的遗产税,小保姆继承遗产后的故事还多着呢。顾萍

  看到一颗激愤的心老人把毕生财产遗赠保姆而对女儿分文不留,看到这一消息我的脑海中立刻跳出一个词:报复。想想吧,一个老人之所以会把事情做得这么绝,他心中的激愤是可想而知的。女儿是他血缘上最亲的人,却令他如此失望。而作为风烛残年的老人,自己的财产由谁继承是他唯一能够自主决定的事情,也只有这样的遗嘱才能给予女儿重重一击,让她们明白他心中的不满和怨愤。

  所以,我觉得老人这种看上去很不近人情的遗产处理方式实际上充满了报复意味,充满了激愤和辛酸。

  刘悦诚

  如此假设……“百万财产不给女儿”这条新闻的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故事。老人确立遗嘱,财产的继承人不容置疑。但我仍想根据这个故事的不同情节,假设这遗产的归属。

  第一种假设老人的亲身女儿确实不孝。保姆八年来含辛茹苦,悉心照料老人,填补了老人弥留之际心灵的那份空缺,赢得了老人的心,我认为这份遗产应当归保姆所有。

  第二种假设老人的亲生女儿平时对他不太孝顺,保姆利用这个空档,全力扮演女儿的角色,时刻“惦念”老人丰厚的遗产,并趁老人失去对事情有一定判断力的时候,“弄”到了遗嘱。若是这种情况,保姆应该得到她八年来照顾老人应得的报酬,而不是全部财产。

  第三种假设假如八年前老人的亲生女儿是孝敬老人的,1992年因突发事情(突发事情很多,假设保姆介入了他们的生活),导致女儿与父亲的感情产生了裂痕。老人在签署遗嘱时忽略了亲情因素,而被保姆的“感情因素”所迷惑。如果是这种情况,保姆是一个不恰当的角色,亲生女儿应该拥有老人的遗产。杨栋

  值得提倡吗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很多,但是它毕竟只是个个案。在我们还不十分了解故事背后隐情的情况下,恐怕不值得大力提倡。

  第一、这种现象并不普遍,称不上典型。但它的确给做子女的敲起了警钟,要求他们善待老人、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另外,提醒更多人注意自己在处理财产方面的自主权利,尤其是提醒老人他们有权按自己的意图处置遗产。

  第二、我们不能因此就抹煞了血缘亲情。这种事情在上海好像也曾经发生过,但没有搞得这么大。我的观点是:这个保姆实在是不简单,八年如一日地照顾老人,的确值得大奖一笔。也许这位老人仅仅出于感激,也许这是对两个女儿未尽赡养义务的一种惩罚。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位父亲跟两个女儿一样都把亲情完全放弃了。这一点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说到底我们并不知道导致家庭巨大裂缝的始作俑者,仅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太合适,会给大众一种心理暗示:两代人万一不和,今后作为惩罚不给他们财产就行了,于是不经意地就会把这个个案作为逃避家庭矛盾的借口和根据。这显然并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安定。王群

  珍品应留识货人听说这样的事情,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根据老人的职业特点,价值百万的遗产中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书画作品!那么这批价值不菲的文化遗产落在一个小保姆的手里是不是“物得其所”

  呢?小保姆能妥善保存它们吗?把这样一种需要欣赏、需要呵护的珍品留给小保姆是否值得?

  通过经老人两次公证的合法遗嘱,我们可以看到老人“遗产一分也不留给女儿”的心意已决。

  可以看出:一、从惩罚女儿的角度,财产是捐赠社会还是遗赠保姆都是可行的;二、小保姆的确在八年里为老人带来了无法替代的亲情般的照顾,换句话说她的努力的确值得奖励,那么这栋房子或其余的钱她就有资格拿。

  但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这笔遗产的特殊性。这样一批遗产需要真正懂得它们、能欣赏它们、保护它们的主人。而我们很难说这位小保姆一定是个上佳人选。当然,这并不是对小保姆文化层次和个人素质的歧视,但起码留有疑问。如果说经过八年的耳濡目染,小保姆已具备了一定的书画鉴赏、保存知识,那么留给她,对书画作品本身来说还算是“得偿所愿”,可万一她真的是个“为钱所惑”的人,那岂不是白白糟蹋了这些珍品?辛静这位老人太绝情即使与亲生女儿有深仇大恨,在临终前还不原谅她们我认为,百万财产中应该留一份给自己的女儿作纪念,毕竟是亲生骨肉嘛。难道几十年的父女关系和小保姆的八年服侍相比,果真一文不值林中清给不孝儿女提个醒社会上有些子女对待父母不讲道德,父母有力气时,当他们是佣人;父母生病了,却不闻不问。有的子女霸占父母住房。对此,大多数父母忍气吞声,认为家丑不可外扬。相比之下,那位杭州老人爱憎分明,给了不孝女儿严厉的惩罚,也给普天下不孝儿女提个醒: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孙珏不为钱财为纪念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会把眼光紧盯在那些字画的货币价值上要知道,字画有价,情意无价,老人只是将这些收藏品留给对他最好的人作为纪念而已,外人又何必多言。

  推想一下,当年老人收藏书画作品,不见得冲着它们能值多少钱,而是一种陶冶性情的爱好。同样的,他把它们遗赠给保姆,也未必是作为一笔钱财,而是一种真情的留念。这份遗赠之所以惹起官司和议论,只是因为人们太关注字画的价钱。也许在老人心中,那纯粹是一份平静而真挚的感谢和祝福。尚凌云

  市场化的必然在涉及家庭财产继承上,法律虽规定了亲属的权利,但更尊重财产所有人。这种做法比传统血缘关系继承有了进步。杭州老人的做法自然有其道理和原因,外人难知内情,自然也不便判断是非长短。而人们对小保姆能否善待价值不菲的书画名作的担心,大可不必。字画作为一种财产在变更所有权时会有评估,新拥有人有权处置,不能以保姆的身份推断能否善待,难道亲生子女就会善待它们吗倒是这种特殊指定的继承,以市场化的个性告诫人们,权利和义务有时比血更浓。陈言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亲生女儿无亲情 百万遗产赠保姆 (2000/07/25 05:47)
百万财产遗赠保姆 两个女儿分文未得 (2000/07/24 14:16)
女儿不肖杭州老人百万财产遗赠保姆 (2000/07/24 06:38)
 新浪推荐
特别报道:协和式客机在巴黎上空坠毁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