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羊城晚报 > 新闻报道
 


“北大荒”不再大垦荒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12日 18:08 羊城晚报

  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1999年全面停止持 续半个世纪的垦荒,目的是要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我国政府并计划在3年内对18万公顷不宜耕种的耕地进行退耕 还林还牧,还将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过度垦荒破坏生态

  “北大荒”位于黑龙江东北部,与俄罗斯相邻。其中,三江平原因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密,而被列入国际湿 地保护名录。50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数亿人的吃饭问题,中国政府先后从全国 各地动员了十几万部队转业官兵和数十万城市青年,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开垦耕地200万公顷,建起了中国机械化程度最高 的商品粮基地。目前,这里每年运出的粮食达65亿公斤,可供香港和澳门总人口吃4年多,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

  但长期开垦,也破坏了黑土地的自然环境。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开发活动不断加快,加之对湿地保护工作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量湿地被垦植、湿地面积逐年减少,连年的垦荒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仅三江平原的湿 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443万公顷下降到190万多公顷。湿地资源的破坏,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不 断扩大,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增加,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丹顶鹤、东方白鹤等濒危水禽和多种候鸟被迫迁徙他 乡。

  停止垦荒不影响产粮

  专家们指出,北大荒停止垦荒,标志着黑龙江垦区结束了过去长期靠开荒增加粮食产量的历史,从而迈进了经济、环 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北大荒今后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主要靠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集约化经 营水平来实现,而不是靠垦植湿地规模来实现。“北大荒”目前正对100多万公顷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仅此一项每年就可 增产粮食25亿公斤。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全面停止开荒的1999年,垦区粮食产量创造了90亿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些粮食没有 一粒来自新的垦荒。”

  “北大荒”实际并不荒

  “北大荒”一直被人们视为亘古荒原。在一个有关北大荒知青的网页上,有关历史的部分是这样写的:对于“北大荒 ”的开发,很难查到完整、翔实的史料,因为,这块土地的开发难度,根本无法想象。

  实际上,北大荒并非真的是亘古处女地。我国考古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表明:早在汉代至三国时期的500年间,“北 大荒”上曾有过众多的人群劳动、生活和繁衍。本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陆续发现600余处古代遗址,仅位 于三江平原腹地的七星河流域就有340余处,遗址的分布甚至比今天的城镇和村庄还要密集。

  这些古代遗址集中在完达山北麓和各小河流域,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低山丘陵、河边的阶地漫滩、沼泽中的残丘高岗 等都有分布。

  据研究,三江平原的古代遗址群出现于距今约2200年的汉代,消失于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

  ·朱晓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羊城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