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南方日报 > 新闻报道
 


特写:母亲从死神手里“抢”回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17日 11:35 南方日报

  昨日早晨,冷风嗖嗖。刚过6时,王秀芳就忙碌开了,打水,拿毛巾,为儿子穿衣服……然后,迎着晨风,扶着儿子 ,开始散步。一天又这么开始了。

  晨风中,她经常会想起从前是多么幸福。在河南平顶山市鲁山镇的那个穷山村,她和丈夫精打细算,用心耕种,饲养 着一头猪,紧巴巴的日子过得多踏实。两人侍候着家里两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再加上独生子孙天恩十分听话,谁都不否认她很 幸福。

  每念及此,她就想哭,因为一切都毁在1998年11月30日----那个足以让她几辈子都忘不掉的痛苦日子。

  那天晚上,来自茂名某部的电话把她一家震住了:儿子值勤时突然昏倒在地,家属必须立即过来。当时,家里没有一 分钱,丈夫卖掉当年收的全部粮食,凑了1000多元就匆匆赶赴茂名。

  当丈夫坐两天两夜的火车赶到时,儿子全身抽搐不止,已经人事不知。医生说,天恩患的是病毒性脑炎,怀疑是他那 次训练时从单杠上掉下来受伤所致。

  六天后,王秀芳也赶到了茂名。她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抽搐不停、昏迷不醒的年轻人,就是自己的儿子。印象中 的儿子可是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呀!她哭了,一连哭了几天,眼睛都肿了,看什么都是模糊的。

  十天后,儿子被转到广州岭南医院。王秀芳每天坐在病床上叫着儿子的乳名。当时,天恩依然抽搐不停,刚盖上的被 子很快就被汗湿透了,一个晚上必须换七八次。

  也不能吃东西,只能以少量流质食物充饥。以前,儿子一餐能吃几大碗饭啊。想到这些,她心如刀绞。

  一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儿子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王秀芳守在床前,看着儿子在昏迷中日益瘦 下去,从前壮实的儿子只能是她脑海中的一个模糊的影子。

  小时候,恩儿多听话,读书又认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高考时还考上了平顶山师专,要不是 他执意参军,现在正念大学呢,想到这里,王秀芳又禁不住泪如泉涌……她不能忍受儿子这种模样,可又无能为力。她想不如 跳楼一死了之,可想到自己是军人的母亲,想到儿子没人照顾,她就放弃了那个可怕的念头,那毕竟是她的独子,可是一块心 头肉啊。

  “刚来广州时,我的头发全是黑的,可为了他,四天四夜的悲痛欲绝后,前额的丝发就开始变白,现在已是白花花一 大扎。”这位年仅42岁的母亲指着头顶的白发伤感地说,泪水在她的脸上任意流淌……89个日日夜夜,这位军人的母亲吃 不下,睡不好,时时刻刻地在与死神争夺着儿子的生命……为了孙天恩,医院派出最好的医生,用上最好的设备。1999年 2月26日,孙天恩似乎听到了母亲的呼唤,终于慢慢苏醒过来,眼睛可以转动了。王秀芳一时激动得难以自控,紧抱着儿子 ,不停地说:“我是妈妈呀,快叫妈妈!”但儿子没有回应,头老是歪向一边,嘴也不会动,刚刚兴奋起来的王秀芳又流泪了 。

  儿子已经完全失忆,以前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医生说,他的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初生婴儿。别无办法,王秀芳只 能像20年前生天恩时一样,一步一步地从头教。“没想到儿子活到20岁,又变成了0岁,”她常常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但 很快又恢复平静:“就当再生儿子一次好了!”

  每天做完理疗后,她就教儿子说话。天恩连口都张不开,只是如初生婴儿般流露出渴望的眼光。王秀芳急坏了。她每 天对着身边的儿子喃喃教儿子喊“妈”,虽然儿子没有做任何的表示,她还是一遍遍地说。

  去年4月的一天,不知王秀芳教了多少遍后,儿子突然张开了口:“妈……”虽含糊不清,如婴儿般咿呀学语,可也 足以让她激动。王秀芳抱住儿子的双肩:“叫妈,快!”“妈…妈…”“你看,你看,我儿子会说话了,会说话了!”眼泪已 完全打湿了她的衣襟。

  那是一位母亲多么激动而又难忘的场面!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疗,天恩的病情稍稍好转。为了能使儿子尽快恢复,王秀芳在医生做完理疗时,还缠着医生学,然 后一有时间就给儿子做按摩等种种肢体功能恢复活动。她那过早衰老的手常常因此失去知觉。

  6月份,孙天恩终于学会了吃饭。为能让儿子能说更多的话,她每次都要求儿子说几句话后,才开始吃饭。可怜的天 恩常常饿得嗷嗷叫,憋得满脸通红,还是不能讲出母亲教他说的话。每到那时,王秀芳都是流着泪,一遍遍地耐心教,她说: “我也没办法,不这样,他学不会说话。”在临睡前,她常把收音机打开,让天恩听一听。

  逐渐地儿子会听、会说一些连续的话语。

  但他还是不会坐,妈妈一离开就会跌倒。于是,王秀芳每天抱着儿子60多公斤的躯体,教他走路。

  一次,王秀芳照例抱着儿子出去散步,由于天恩身体功能尚未能全部活动自如,王秀芳一不小心摔在地上。儿子躺在 地上“哇哇”地喊着,脸色苍黄,王秀芳吓坏了,急忙半抱半拖回电梯,送到医生那里。从此,每次摔倒,都是她先倒地,怀 里还紧紧抱着孙天恩。她脸上、腿上、手臂上的伤痕都是一次次跌倒留下的记号。

  还没等孩子完全学会走路,王秀芳又要教他写字了。这位没上过学的母亲,只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她也就倾其所能 ,教这些简单的字。一次,孙天恩像小学生要领赏一样一定要写字给我们看。他用颤抖的手,写了东倒西歪的三个字。我们认 半天,没认出。王秀芳却很骄傲地说:“他写的是‘孙修明’,他爸爸的名字。”

  “前一段广州那么冷,你怎么过的?”看着她单薄的衣衫,记者禁不住问她。

  她的眼睛湿润了。她说,来广东时,没带多少衣服,身上穿的都是病友给的。为了省钱,她连袜子都舍不得买。到广 州后,家里穿来的布鞋烂掉了,便在路边买了一双凉鞋,可没几天就坏掉了。她从病房的抽屉里拿出那双烂凉鞋,说:“花掉 了4块钱,那么快就烂了,这足够为恩儿煲一顿丰盛的汤啊!”她现在穿的布鞋自己用小块布条一针一线缝成的。

  为了照顾孙天恩,部队原先派了一名战士在医院护理,但王秀芳叫那战士回去了,她说感谢部队的好意,但自己的儿 子自己照顾比较顺手。部队每个月给王秀芳400多元的生活补贴,她一分都没动,都用来给孙天恩买吃的喝的了。

  现在,她家里一贫如洗。粮食前年底已经卖光了,而去年一年她都在广州,身体不好的丈夫只好让地荒着。丈夫在家 照看着两个老人,每天编着故事说儿子又立功了。由于没有钱来看儿子,也没钱打电话,他只能在“骗”完两位老人后,含着 眼泪想象儿子又能多说一句话了。目前家里已欠下7000多元的债,这在他们那里,不吃不喝要七八年才还得清。但王秀芳 已习惯不想将来了,好比今年这个年怎么过,她都懒得费心思,她只要从前的那个儿子重新回来。

  听到这里,记者摸出身上的钱,叫她去买一双鞋,她怎么也不要。懵懵懂懂的孙天恩也说“不要,不要”。王秀芳高 兴地说:“我儿子会说不要了,她懂事了,他小时候从来不要别人的东西……”她的眼圈又红了。

  那一天,记者又到病房采访,天恩出去了。王秀芳一边与我们说话,一边从床边的抽屉里摸出针和线,整理着许多小 块布条,然后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衣服,夕阳洒在窗外的树枝上,映着她的白发,闪闪发光,她拿着针线的手动得那么缓慢而 沉重……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南方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