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银行变成“肉包子” 金融诈骗屡得手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2月12日 03:47 中新社

  晨报讯:近年来,以银行等金融单位为侵害对象的诈骗活动加剧。据合肥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查部门不完全统计,1 998年以来,该市共立金融诈骗案件49起,涉案金额约4700万元,其经济损失在全部刑事案件中已占到50%。

  据了解,当前金融犯罪主要以危害银行业为主,这类案件多属于高科技智能犯罪,手段不断演变翻新,比较突出的表 现为:利用电脑扫描“克隆”大额汇票或利用作废的汇票,以给“好处”为诱饵,通过关系人到银行承兑贴现,牟取巨额资金 ;巧钻“联行”空隙,骗取“联行”资金,以高息集资为幌子,非法吸收群众资金;采取伪造假身份证申办信用卡,大肆购物 消费,恶意透支进行诈骗;利用高息揽储等手段,拉来存款,再伪造担保书、承诺函等,将其他单位的资金占为己有,去年被 合肥市中级法院判刑的中泰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强,就是采取类似手段诈骗贷款22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境外与境内犯罪分子相互勾结进行诈骗的金融犯罪也有所抬头。去年,一个自称斯里兰卡籍的黑 人手持一张2.5万元的现金支票来中国银行合肥市分行提现,并主动配合银行查验,按规定签名提现。后中行合肥分行向总 行划拨此款,答复此笔款项未有指令,经从广东发送电函才知此现金支票金额经过涂改,原数为1500元,由于此类情况在 全国连续发现多起,中国银行立即向各分行下发通知,要求注意新加坡支票审查,最后那名犯罪分子在陕西省被抓获。

  据合肥市检察院预防犯罪处的同志介绍,从查处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金融诈骗作案空隙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金 融领域现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漏洞,始终不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少数金融单位在日常金融活动中发现诈骗后,如果没有造成 经济损失,就遮遮盖盖,不愿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不仅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而且给日后阻截金融诈骗留下后遗症。

  (本报记者阮凌)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