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检察日报 > 新闻报道
 


湖北判决荒唐假案--律师作伪证 法官是临时工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2月15日 09:32 检察日报

  湖北省郧县检察院在调查一起申诉案时发现怪事:在法院判决的一起债务纠纷案中,原告虚列,律师作伪证,法 官是临时工,整个案件是假的……

  1999年12月17日,湖北省十堰市检察院就郧县法院一起民事判决向该市中级法院提出抗诉。仅仅过了5 天,该市中级法院就于12月22日下达了民事裁定书,指定郧县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并中止了原判决。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这起所谓“陈贵先诉江苏省泰县张甸建筑工程公司305队拖欠货款纠纷案”,其实是彻头 彻尾的子虚乌有。

  律师真敢“包打一切”

  1997年12月11日,在郧县做工程的江苏省泰县张甸建筑工程公司305队经理杨文富再也无法拖下去了 。7个月前郧县法院下达的民事判决书已到了最后强制执行的日子。杨文富被迫支付了这笔9328.60元的赔款。案前案 后发生的一切,都让他感到莫名其妙。

  这首先得说到一个在案件审理文书上没有出现的人:王从贵。此人是郧县城关镇红桥村的村民。1997年4月 的一天,他拿着一张纸条,找到该县第一律师事务所的李斌,请他出面打官司要回一笔款子。这张纸条上写着:

  证明

  人降办工地收到陈贵先松木玖点陆立方米,每方计人民币陆佰伍拾元,合计人民币陆仟贰佰肆拾元整。小写62 40元。

  1994.8.10

  李斌听王从贵解释说,是陈贵先卖给了负责人降办工地施工的单义录(原305队工作人员)木材,但款子一直 未付。李斌知道面前的人并非陈贵先,但有案子在手,他满口答应下来。

  接到原告“陈贵先”的案子后,李斌大笔一挥,签有“陈贵先”大名的起诉书、委托书到最后的执行申请书,均 顺利抵达法官手里。一切似乎尽在掌握之中。

  1997年5月20日,郧县法院下达了郧民初字212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书称,原告陈贵先诉被告江苏省泰 县张甸建筑工程公司305队拖欠货款,由该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党某独立审判,认可了欠款事实,并判决被告赔付本息共 9328.60元,判决书显示书记员是肖某。

  在这次庭审中,被告方305队因为单义录本人早已回老家,找不到人,就辩称这是单义录的个人行为,与30 5队无关,但未得到法院支持。经理杨文富便不理会法院的判决。7个月后,李斌以陈贵先的名义向郧县法院执行庭递交的执 行申请书得到强制执行。

  究竟谁是审案法官

  究竟谁是审案法官?难道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付出这笔钱,江苏省泰县张甸建筑工程公司305队经理杨文富认为 其中必有蹊跷。他感到不解的是:城关法庭审理时,审理法官明明叫“郑秀华”,怎么判决书上说是“党某”?明明审理现场 没有书记员,怎么判决书上印有“肖某”?

  杨文富于是向郧县检察院民事行政科递交了申请抗诉书。接到申诉后,郧县检察院例行初步调查,确定是否立案 。检察官先找到“原告”、同为红桥村的陈贵先。不料陈贵先却说:“我从没卖给单义录木材,而且根本不认识,他也从没给 我打过什么欠条。”陈贵先还说:“我从没向城关法庭起诉过谁。”检察官经调查还得知,1997年冬天,李斌在一家早餐 店里遇到陈贵先,对他说那些签名全为李斌本人用反手所写。

  检察官又找到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郧县人降办副主任杨振德。杨振德证明说,1994年,人降办工地修建综 合楼时,只是挖脚、下脚,没有购过任何人的木材。

  “难道这是一起没有原告的假案?”郧县检察院决定立案调查。在调查中得知,城关法庭在审理这起案子时,确 为郑秀华一人所为,连审带记均是他一人,根本没有别的法官参与。判决书之所以出现“党某”、“肖某”的名字,是因为郑 秀华乃城关法庭请的一名临时工,没有任何法律职称。另查明郑秀华在办理此案中还有受贿嫌疑。

  李斌也向检察官承认自己作伪的事实。李斌用律师事务所的空白函,私自盖上公章。除原告的签名是他假造的外 ,他还虚构了原告的年龄,而且从起诉到结案,他也没有去见一下自己的原告“陈贵先”。

  被执行的近1万元,作为“原告”的陈贵先一个子儿也没见着,律师得了“代理费”,审案法官得了“好处费” ,其余的全都落入村民王从贵的手中。

  真相大白后,郧县检察院向上级检察院提请抗诉。1999年12月13日,十堰市检察院向该市中级法院提出 抗诉,认为原审是一起虚列原告的假案,认定的事实不能成立,原判决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令人深思的是,一个村民,一笔数额不大的款项,竟将律师和法院工作人员玩得团团转,这岂是“荒堂”二字所 能解释得了的?

  记者在此不禁要问:郑秀华这样的临时工是怎样混进“法官”行列的?“临时工”充当“法官”代行法官职权, 合伙炮制假案,又该当何罪?

  身为律师的李斌,仅仅为了一点“代理费”,一手炮制假原告,且代假原告签假名,其行为仅仅是作伪吗?法律 又将怎样惩治这个造假者呢?

  我们将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 郭清君 通讯员 杨耕耘 兰吴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检察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