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贵阳:由一封死囚来信引发的人大议案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2月3日 20:11 贵阳晚报

  桌上平铺着的是一封即将被处极刑的死囚的信。这位叫徐超的25岁的死刑犯在信中表露了他的心迹:他想在离开人 世前,做一点有利于他的事--把遗体捐献给医疗部门或患者……

  去年4月份,这封信几经周转,到了在市人大信访处工作的市人大代表杜绍林手里。窗外是早春灿烂的阳光,可读完 信的杜绍林已经泪流满面了。他想尽点微薄力量,帮助这位死囚了却临终前的心愿。他没有想到,此后自己竟与“人体捐献” 这个敏感的难题结下了不解之缘。

  杜绍林开始为一位死囚的无私捐献而奔波。“请问,你们那儿需要人体捐献吗?”杜绍林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不断 地打到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局、省卫生厅、中国红十字总会、卫生部……电话那头,一个又一个的热心人为杜绍林指点迷津。 好不容易听说北京红十字会开展了人体捐献的接收工作,但对方接到电话后即陷入沉默,无比婉惜地说,因为无法规范以及运 输困难的原因,这项工作目前只限于在北京开展,外地捐献无法接受。

  尽管这一程的电话奔波未果,却使杜绍林萌生了强烈的念头:一定要为无私捐献做点什么。

  杜绍林开始频繁地与医学界、医疗界人士接触,终使不少关心“人体捐献”的人大代表们走到一起来,探讨着这个在 贵阳尚显“超前”的论题。

  李开才,这位市人代表、贵医附院泌尿外科专家,曾经无数次为那些需要肾移植,却因为没有器官来源而失去求生机 会的患者而扼首婉惜,甚至茶饭不思。杜绍林的寻访触发了李教授的万般感慨,他把杜绍林当作了知音。李教授说,在现代医 疗中,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已同药物治疗等并列,占有牢固的一席。他举例说,全国需要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就有200多万 ,可他们中间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够得到材料移植,恢复光明。其余的人就因为没有器官来源而失去治疗机会,只能一辈子面 对黑暗了。

  杜绍林的造访,受到贵阳医学院及附院的医学、医务工作者们的欢迎。

  医疗界的专家、教授们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形成有法可依的通畅渠道。

  “作为人大代表,我赞成进行地方立法。”李开才教授认为,人体器官移植涉及社会伦理的敏感区,我国幅员广阔, 各地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地方立法加以规范和引导,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另一位人大代表蔡秋菊也极力主张进行地方立法。蔡秋菊的主张深受丈夫--贵州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程明亮的感染。 贵州器官移植中心成立一年多,因为没有器官来源,仅完成过一例骨髓移植。通过丈夫,蔡秋菊接触了不少需要器官移植的眼 角膜病、肾病患者,他们对光明,对生命的渴望却因落后的观念、滞后的法规影响,只能嘎然而止。几乎每一个患者的苦楚, 都每令蔡秋菊痛心一次。

  今年1月,几位人大代表的心血在市人代会上,终以两份议案出现,有20多位市人大代表在这两份呼吁为人体器官 捐献和利用进行地方立法的议案上签名。而两份议案因案由条件成立,获得人代会主席团会议通过同时立案办理。

  几乎是同时,年轻的死刑犯徐超被执行了枪决。虽然徐超的心愿未遂,但是,贵阳市的“人体捐献”工作,毕竟因人 大代表的两份议案立案,而向前迈出一大步。

  (管倩本报记者贺迅高嵩)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