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香港《壹周刊》诽谤希望工程案开庭审理(2)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14日 17:24 来稿

  中国青基会自1989年10月30日起向社会推出以救助中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主旨的“希望工程”,以其巨大 的道德魅力吸引了众多善良民众的爱心,截至1999年12月31日,希望工程累计接受社会捐款18.42亿元,救助2 29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7812所。

  1994年初,希望工程进入了捐资助学的热潮。此时,希望工程已接受社会各界捐款2.01亿余元,救助54万 余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并且建设了204所希望小学。中国青基会以联合国“国际家庭年”为契机,在这一年开展了“希望 工程1(家)+1助学行动”。计划援助50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其中在香港募集资金3000万,救助失学儿童10万 名)。

  202期《壹周刊》指控希望工程7000万善款失踪

  1994年1月21日,香港壹周刊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第202期《壹周刊》发表了一条爆炸性新闻--记者屈颖 妍撰写的文章,题为《千里追查七千万元下落 希望工程善款失踪》,文章冠以醒目的封面大标题,此文一出,令香港乃至华 人圈中为希望工程捐过款的热心人士疑窦顿生。在香港、海外华人世界和中国大陆产生了严重影响。13万份杂志在一天内便 告售罄。《壹周刊》发表的《千里追查七千万元下落 希望工程善款失踪》在题记中写到:

  闹哄哄的“希望工程”筹款,在香港搞了两年,香港人善心爆棚,共捐了七千万元,占全部善款的三分之一。大陆每 三个失学儿童中,就有一个由香港人供养。

  香港一批演艺红星也热烈响应,搞过多场大“骚”,还答应将表演费也捐作善款。

  但这七千万最后去了那里?却仍然不清不楚。林女士为家乡的希望小学捐出十八万元,但学校一直说未收到钱。徐先 生助养了一个学童,两年来未收过任何资料。

  本刊记者为了追查善款的下落,走访了东北、华东和广东的几个偏远地区,寻访“希望工程”的每个希望,却发现大 笔捐款不知踪影,受助儿童仍然失学,入学读书仍只是他们心中一个美丽的梦。

  这篇文章列举了种种“现象”:诸如“数千万元拨款不知去向”,“向贫民开刀……原应受援助的人,反而成为强榨 对象”,“干部孩子占了便宜”,“穷人读破校”,“掠水(港语,贪污)情况到处都有”,“港人捐款无资料”等等,似乎 用沉重的事实说明:港人为希望工程捐的款去向“不清不楚”。

  《壹周刊》文章刊出后,一些海外媒体全文转载,有的还配了插图漫画讽刺希望工程。一时,希望工程在华人心中成 了黑白不分的谜团。一位旅居加拿大的华侨看到海外的一份中文报纸的转载文章后,给中国青基会写信道:“我心情非常沉重 ,真希望这些不是真的,这篇报告在我们这里广为传播,这样下去恐怕以后不会有海外的捐款了。”

  中国青基会对文章做出迅速反应

  在《壹周刊》文章发表的当天,中国青基会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对文章中提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于第二天也就是1 月22日,在香港《文汇报》发表题为《关于“希望工程”捐款问题的澄清》。声明针对《壹周刊》的失实报道,分七个部分 予以说明,其标题分别为:

  实施四年 成绩卓著

  港人爱心见赤诚

  政府审计结果:希望工程可以信赖

  视管理为生命

  “向海希望小学事件”真相

  浙江:希望工程手持特别通行证

  电脑无情 令非善心人汗颜

  同日,香港《商报》、《东方日报》也都刊载消息,题名分别为:《中国青基会澄清不确报道 希望工程捐款笔笔落 实》、《报道希望工程失款 〈壹周刊〉被责失实》。

  1月23日,中国青基会又在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题为《败坏希望工程居心何在--评〈壹周刊〉对希望工程 的失实报道》,评论指出:

  《壹周刊》无端败坏希望工程的声誉,显然玷污了香港广大善心人士的纯洁情感,亵渎他们的判断力和良知。这种不 合事实哗众取宠的报道,除了拼凑茶余饭后的谈资外,不会引起读者理智的共鸣。“希望工程善款失踪”一文是对希望工程实 施者的恶意诽谤,蒙受损失和伤害的是这项牵动千百万民众的伟大事业和千百万嗷嗷待晡的失学儿童。《壹周刊》需对自己的 行为负责,公开作出一个令捐款人与希望工程实施机构满意的解释。

  一周之后,即1月29日,香港《文汇报》刊载中国青基会就《壹周刊》严重失实报道发表的严正声明:有关向海小 学、沈塘小学报道不实 用一切手段捍卫希望工程崇高声誉

  同时,香港《文汇报》全文刊发了来自吉林、浙江的调查报告。当天,该报还发表社论:《对希望工程失实报道应该 更正》。

  也就在此时,1月28日,中国青基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大型义演《跨世纪的钟声》,呼唤全社会关心支 持希望工程。李岚清、雷洁琼、王光英、彭?云、黄华等同首都万余群众观看了义演,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作了现场直播。现场 热线筹得善款1200万元。香港工会和教育工会当场捐赠20万元港币以表对希望工程的大力声援。

  《壹周刊》的态度

  《壹周刊》面对中国青基会作出的强烈反应并未沉默,它在1月29日出版的刊物的“编辑室手记”发表文章《我们 欢迎指正》。文字还是咄咄逼人:“我们想澄清,我们对希望工程绝无恶意。基金会不应一听到逆耳之言,就大发雷霆。”它 还劝告中国青基会:“中国这麽大,人手不充裕,未能做到每笔钱都妥妥当当落到有需要的人士,绝不奇怪。只要知道后,加 以注意,改正就是”,“胸襟应该大一点”。《壹周刊》并未对文章是否属实作出正面回答,而称:“如果基金会能提供具体 证据,证明我们所得的资料失实,我们愿意更正”。

  事件发生的一周后,中国青基会开始以事实对《壹周刊》到文章逐条反驳,先后发表了数万字的声明、调查报告以及 评论文章,这些内容几乎涉及那篇文章报道的所有事件,这些具体的材料无疑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2月4日,204期《壹周刊》发表文章《人身攻击封杀舆论》,认为中国青基会和《文汇报》的反应“出位”,“ 这些文痞打手文革式上纲上线的攻击,与问题的重心--希望工程捐款的下落一一无关,不值一晒。”同时,又在“编辑部的 回应”专栏发表文章《虽有不足 但问心无愧》。文章说:“在此文刊出后,一些读者和朋友向我们提了不少意见,综合起来 ,我们认为在文章处理上有几个值得检讨之处。第一,封面标题可能引起误会,令读者以为七千万元全部失踪。第二,我们对 办得好的希望小学,报道不够显著,致令外界出现我们‘全盘否定’的错觉。第三,我们应追查更多地方,及询问更多政府部 门,以获得更全面的资料。但人手和时间限制,这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关于这三方面的批评,我们诚意接受,不足之处,以后 定当改善,请多多包涵。”

  尽管有“值得检讨”,“愿意更正”,“诚意接受”,“定当改善”等等之说,但《壹周刊》并未就“善款失踪”一 文给希望工程造成的影响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

  中国青基会状告《壹周刊》诽谤

  1994年6月17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香港《文汇报》等各大报章纷纷刊出中国青基会就《壹周 刊》诽谤希望工程捐款失踪所造成的民事侵害后果,委托香港律师向壹周刊出版有限公司发出警告信。一周内,如被诉方不同 意警告信的指责和追偿条件,原诉方律师将向香港法院递交已备好的诉状。

  中国青基会新闻发言人指出,希望工程实施5年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香港地区居民以“血浓于水”的真挚 情感和关心儿童、关心祖国未来的崇高精神,踊跃捐款,为失学儿童奉献爱心,情真意切,令人感动。来自香港地区的捐款, 中国青基会除按捐款人意愿用于救助失学儿童和援建希望小学外,余款均进入希望工程基金,捐款笔笔落实,管理严谨透明。

  发言人说,对于《壹周刊》的诬蔑与诽谤,中国青基会已多次表明自己的观点与严正立场,在事实面前,《壹周刊》 不得不承认“不足之处”,但是,“捐款失踪”的流言在海外不胫而走,给希望工程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困扰,中国青基会 深感不诉诸于法律不足以消除该文造成的不良影响,不足以还希望工程清白。因此,决定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壹周刊出版有限 公司,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

  警告信向壹周刊出版有限公司提出五项追偿条件:一、作出完全撤回并在法庭上公开道歉声明;二、在中国青基会指 定的海内外报章上刊登适当之更正及道歉;三、撤回及停止该期刊之所有印本及该封面标题及故事,以及所有其他有相同影响 之文章;四、支付合理数目作为赔偿;五、支付就此事所招致的其他费用。

  一周后,壹周刊对警告信未作反应。6月27日,中国青基会委托香港律师向香港高等法院原诉庭正式递交诉状,起 诉壹周刊。这是内地机构起诉香港媒体的第一案。

  与此同时,在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甲一号--希望工程总部所在地,中国青基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青基会副秘书长、发言人郗杰英指出:《壹周刊》诽谤港人希望工程捐款“不清不楚”,一年前,国家审计署曾 经对希望工程1989年10月至1992年12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并且对甘肃、四川和江西三个省希望工 程捐款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1993年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审计结果:基金会和 各级希望工程工作机构为推动希望工程的实施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使大批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同时唤 起了社会支持贫困地区教育的爱心,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认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基金会对希望工程的救助及财务 管理十分重视,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捐款手续齐全,财务帐簿清楚,基础资料已建立档案管理。从对地方实施希望工程抽查的 结果看,各省及县救助资金基本到位。国家审计署还对新闻界强调:基金会对希望工程资金的管理是可以信赖的。

  作为原诉方代表的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在回答新闻界提问时表示:“我们愿意在公正的法庭上让 希望工程的纯洁性昭然天下。”

  徐永光说:《壹周刊》对希望工程的诽谤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关系到希望工程的前途。希望工程是真诚和崇 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她是清白的。我们认为,通过诉讼能够制止谣言,还希望工程清白。希望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没有接到一 起捐款贪污的报告。对于这些捐款的管理和使用,我们一直谨慎小心。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人员说: 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人人都要不断从中净化灵魂,如果谁耐不住贫寒和寂寞,可以另谋高就。这场官司,决不是为了一己之 利,《壹周刊》让我们,让所有参与希望工程的人的情感受到亵渎。

  徐永光还说:古人有一句话“无欲则刚”,为什么敢打这场官司?因为我们心里非常坦然。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一场诉 讼,使希望工程的纯洁性更加被世人所了解。在法律的监督下,在法律面前,我想,我们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东西,希望工程将 更加透明,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6年之后,终将对薄公堂

  中国青基会在起诉壹周刊之后,《壹周刊》副社长梁天伟向香港报界表示,有关记者所作的报道并非闭门造车,全部 都是现场报道,所以该刊完全相信及支持其记者,不会向中国青基会让步。他说,该刊已经收集了这次采访的笔记和录音带, 打算与中国青基会对薄公堂。

  另据香港《明报》6月25日报道:《壹周刊》表示将与中国青基会“周旋到底”。6月28日,《中国青年报》记 者亦电话采访了《壹周刊》,被告知屈颖妍放假去美国了,副总编黎廷瑶表示:《壹周刊》正在准备打这个官司,他们已收到 法庭的告票,有关事宜已交律师处理。

  1994年7月7日,山东兰陵集团公司对中国青基会诉《壹周刊》作出反应,支持中国青基会起诉香港壹周刊出版 有限公司,并首期向中国青基会捐款人民币100万元,用于资助这起诉讼活动。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山东兰陵公司的义举更加坚定了中国青基会捍卫希望工程崇高声誉的信念。

  据中国青基会常年法律顾问天达律师事务所王宁律师介绍,由于《壹周刊》未按中国青基会方律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 ,对警告信中的指责及追偿案件予以答复,中国青基会已指示所委托的香港律师与6月27日入禀香港最高法院正式起诉香港 壹周刊出版有限公司,并于7月30日向法庭递交了由冯华健资深大律师和莫树联大律师起草的诉讼状。

  9月上旬,中国青基会所委托的香港律师收到了《壹周刊》的答辩书,对于此答辩书,律师表示“不知所云,实在无 从评价”。接着,被诉方律师于9月27日通知原诉方律师,要求原诉人提供巨额法律费用保证金。

  王宁律师表示,由于此案涉及的范围比较大,且是在香港起诉,受地域、语言及法律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诉讼所需的 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为了希望工程的崇高声誉,律师将竭尽全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定要为希望工程讨回公道。

  这桩诉讼案在持续6年后,于2000年3月13日在香港高等法院正式开庭审理。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作为原 诉方证人,已赴港出庭。

  作者:青 清




相关报道:香港《壹周刊》诽谤内地希望工程案开庭审理
相关报道:香港张永珍女士为江苏希望工程捐款200万元
相关报道:“希望工程”明年转型为援助重点跟踪培养
相关报道:希望工程安家互联网
相关报道:希望工程十年救助失学儿童二百二十万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