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天津日报> 新闻报道
 


“网上寻亲”勾起一位母亲封存36年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4月19日 11:24 天津日报

  一位72岁的老人用颤抖的手,花了两天时间,给本报新开辟的“网上热线”写来了一封信,诉说她内心封存了36 年的故事和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知道她失散女儿的下落。昨天,在征得老人同意后,记者到她家进行了采访。

  女儿出生第二天被婆婆丈夫卖掉

  老人名叫刘玉荣,自小在北京南郊同父母种地为生。1950年,经父母包办,与一个已破落的官宦家庭的子弟结了 婚。丈夫名叫崔仲雨。包办的婚姻使夫妻二人没有感情可言,刘玉荣感到非常痛苦和压抑。夫妻俩把家安在了天津,1959 年10月,他们的大女儿出生,第二个孩子也是女儿。1964年6月,当他们第三个女儿在医院出生后,婆婆和丈夫都不想 再要这个孩子。于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他们就背着刘玉荣收下30元钱,孩子让别人领养走了,刘玉荣再没能见到亲生 骨肉一面。

  36年牵挂着孩子

  老人告诉我,36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这个孩子。孩子被卖掉后,婆婆和丈夫就扔下她到北京玩去了,出院 后她一个人出去找孩子。当她按收养人留下的地址找到“南市80号”时,却是一家卖运动器材的商店。失去女儿对她打击很 大,虽然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但夫妻俩的感情无法挽回,没过几年终于分手。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对女儿的思念之情更深 :她还活着吗?她活得幸福吗?养父母对她好吗?

  “网上寻亲”点燃老人希望

  本报寻找聋哑青年张军的连续报道,老人一直关注着,看着张铁芳父子的团圆流过不知多少次泪。最近,她在报纸上 看到本报开辟“网上寻亲”热线后,点燃了她封存了36年的心愿。老人用了两天时间写了一封信,背着子女一个人找到了鞍 山道天津日报的旧址,扑了个空。心细的二女儿探出母亲的心思。于是,带着母亲的信找到本报求助。

  老人说,这个孩子生在1964年6月12日,出生地是坐落于河北区的第一医院妇产科,是当时由一位护士介绍卖 给了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这是寻找孩子的惟一线索。此外,她的丈夫生前曾有一个叫夏峰的朋友,彼此交往非常深,也可能 对此事有所了解,他曾在河东区七经路一个仓库工作,后来也失去了联系。

  “我不想干扰这个孩子的生活,我只是想在我离开人世之前能知道三女儿活得可好。假如真的找到孩子的下落,如果 养父母不愿让孩子知道身世,可以不告诉她,我知道孩子活得好就行了。”刘玉荣老人喃喃地说。记者看到,说这些话时,老 人浑浊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光。




相关报道:Xungen.com 提供网上寻亲服务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天津日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