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中新社网站 > 正文
注册50M免费邮箱
手机短信传情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特稿:巴米杨立佛与文化的宽容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05日23:17 中新社网站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特稿(陈新)2月26日,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签署法令,宣布要摧毁全国的雕像,其中包括两 尊世界最高的立式佛像巴米杨佛像。政令一出,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巴米杨这个小镇一夜之间再次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 对于那些致力于文物保护的专家学者,以及一切热爱历史、尊重历史的人来说,塔利班的决定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是一次阵痛。

  紧接着,新闻传来,3月1日下午,塔利班的军车开到了巴米杨佛像脚下,准备摧毁行动;3月2日凌晨,灭佛行动 已经在数小时前开始……

  当我们知道,1500年前祖先留下的遗产正一点一点地被销毁,诸多佛像中蕴含的文化生命被一丝丝抽取,变成毫 无价值的一堆碎石,心中的悲哀就如看见自己至亲之人被处以极刑,令人窒息。

  国际社会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安南呼吁塔利班废除这项法令,指出,阿富汗的文化和历史遗迹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塔利班有责任保护它们;以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为首的众多国际组织强烈呼吁塔利班停止破坏人类文化遗产的极端行 为;巴基斯坦外交部的新闻公报中呼吁:“巴基斯坦与国际社会同样关注有关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决定毁掉一些在阿富汗境 内的历史文物的报道”,“我们希望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表现出伊斯兰教的容忍精神,并在这方面尊重国际感情。”日本﹑ 法国﹑泰国﹑斯里兰卡、伊朗也呼吁塔利班重新考虑这项决定。

  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异口同声的呼吁换来的是斩钉截铁的回答,“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塔利班士兵都要摧毁立佛 。阿富汗境内的所有佛像都要被毁掉。”塔利班的新闻与文化事务官员如是说。毁灭正是进行,一种思想的偏执正在制造一个 不可挽回的错误。它留给我们的将是对历史的反思。

  伊斯兰教自创教以来便反对偶像崇拜,因此,我们在现在的清真寺中看到的只是一些图案,绝不会有动物或人形的偶 像。《古兰经》不仅是一部宗教法典,同时也对社会事物,如经济行为、道德伦理、观念观点有着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其中就 包括禁止偶像崇拜的内容。塔利班是伊斯兰教的虔诚信徒,这一点不容置疑,他们反对偶像崇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破坏历史 遗迹的行为却令人不敢苟同。塔利班的发言人声称,国际社会的呼吁在干涉阿富汗的内政与信仰自由。事实却是,大多数抗议 者并非如此。只是因为塔利班要摧毁的偶像虽然由于地域关系归阿富汗所有,但它所代表的文化生命,早已超越了民族与信仰 的界限,属于整个人类。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确定世界文化遗产时,其目的便希望建立一种超越种族与地域文化的狭隘性的文化 观和历史观,构建人类的共同爱好、共同利益、籍此增强人类文化的交流,培养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之间的宽容精 神。

  巴米杨是阿富汗历史文化重镇,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波斯文化、希腊文化、印度佛教文化、伊斯兰 文化在此的交流与碰撞,灌溉出这片富饶的文化胜地。屹立的巴米杨立佛见证了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它同时也代表着150 0年前人类的艺术成就。

  塔利班为了反对偶像崇拜,不惜否认历史,毁灭一切形式的偶像,这似乎并非伊斯兰教规定的不可避免的措施。同样 是信仰伊斯兰教,巴基斯坦、伊朗并没有认为塔利班的做法合乎情理,他们呼吁塔利班多一点宽容与克制,那才是一种博大精 深的宗教所应提倡的精神。

  在历史上,强大的阿拉伯人曾经以一系列“圣战”横扫欧亚非三大洲,但他们并没有排斥异域文化,恰恰相反,中世 纪文化交流的巨大功绩至今仍留给了当时的伊斯兰信徒。欧洲文明因为阿拉伯人对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而重新找回了自 己的根,中华文明伴随着阿拉伯人的驼铃声传向西方。8世纪以后,正是在异域文化的相互交流中,阿拉伯文化步入了鼎盛时 期。

  现在,塔利班开始拒斥其它文明,甚至不容忍历史的存在。遥想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外来文化的宽容精神,的确令人痛 惜不已。现实社会错综复杂,国际政治尔虞我诈,我们并不想就塔利班的政治举措提出质疑。但是,人类应该有某某种共同的 价值,为了保护这种价值,可以令某些政治派别牺牲局部的政治利益来保护他,以此算作对人类文明的真诚奉献。如果塔利班 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们的政治要求,以挽回人类文化遗产,挽救代表着文化交流和宽容精神的偶像 ,这难道不值得吗?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捍卫人类共同利益的紧要时刻,为了保护巴米杨立佛与阿富汗境内的一切历史文化遗产,为了倡 导一种文化的宽容精神,让我们呼吁塔利班,以及国际社会的某些政治势力牺牲一点自己的政治利益。不要让千年以前的历史 文化与文化宽容精神遗忘,不要再走向民族仇视的深渊。

  (作者简介:陈新,历史学博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博士后流动站)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三八节特别专题:做一个味道十足的女人
全程图文直播中国网络小姐大赛决赛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打卡聊天每天得文曲星、MP3、手机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5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