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生活时报 > 正文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星球大战”是骗局 美中情局冷战密件大曝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13日08:48 生活时报


中情局现任局长特尼特

  中情局如何探知前苏联领导人的真实想法,中情局特工们如何搜集军事情报,中情局的专家们如何预测失误、矛盾百出?要重温冷战时期美苏之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请看--

  美国当地时间3月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开了不久前解密的859份、19000页文件,这些文件的时间跨度从1947年到1991年,主要是对冷战形势的内部分析,但文件还是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情报官带来了“宝贝”

  日前,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举行了由国际问题专家参加的讨论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中情局对前苏联的分析”。3月9日是会议的第一天,中情局情报研究中心主任洛伊德·萨尔维蒂即给与会者带来了一份令他们惊喜不已的礼物--多达859份、19000页的中情局绝密文件!

  虽然这些文件不久前已经解密,但在此之前,即使那些专门研究中情局历史和前苏联问题的专家都无缘拜读。他们没有想到,萨尔维蒂会主动把它们送到了自己面前。他由衷地对与会的专家说:“这可是一些了不起的文件,说它们是宝贝都不过分。为了预祝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今天我让你们先睹为快。”

  萨尔维蒂表示,文件已经解密一段时间了,但这些文件是首次向专家们公开展示,普通民众现在还无缘阅读,中情局目前正在抓紧工作,争取尽快把这些文件放到中情局的网页(www.foia.ucia.gov)上。届时,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网页,重温冷战时期美苏之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你会发现,中情局如何殚精竭虑地探知苏联领导人的真实想法;中情局特工们如何搜集军事情报,如何连经济、社会、政治和对外政策情报都不放过。

  中情局信息管理处主任埃德·科恩承认,虽然这些文件中分析性的文件居多,但中情局对这些解密的文件还是做了一些手脚,比如删除了文件的来源以及其他一些有可能影响到美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敏感内容。

  据最先浏览这些文件的专家们透露,这些文件的价值的确不容低估,它们真实地记录了美苏在冷战时期的交锋,特别是中情局对前苏联的分析。今天看来,虽然错误不少,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美苏明争暗斗、欺骗与反欺骗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星球大战”计划是骗局

  1983年,美国前总统里根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星球大战”计划———美国现总统小布什宣布一定要部署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便脱胎于这一计划。当时,里根提出这一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使前苏联产生“美国人想在导弹防御技术上一马当先”的错觉,从而把苏联拖入经济陷阱。但里根最没有把握的就是苏联人对这一计划的真实想法,担心“星球大战”计划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所以,弄清前苏联的态度就成了中情局的首要任务。

  经过整整4年的调查研究,中情局于1987年组织了一批前苏联问题专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推出了一份预测性报告。这份报告不仅非常及时,而且分析得相当准确,认为当时的苏联已经没有实力部署自己的导弹系统来反制美国的空基导弹防御系统,前苏联最有可能采取外交行动,或进一步加大对本国的武器控制的力度,来换取美国在“星球大战”计划上的让步。

  报告称,“星球大战”将使苏联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他们要跟上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步伐,每年就要拿出数十亿美元用于军备采购,那么,其工业现代化的计划就会被拖后腿。如果苏联的经济搞不上去,国内局势就会出现动荡。因此,苏联不可能对“星球大战”计划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也就是说,苏联不会制定一个大规模的导弹计划来与“星球大战”抗衡,只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采取外交攻势。

  1986年10月,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与美国前总统里根会晤时,试图以拆除所有弹道导弹为诱饵,劝说里根放弃“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当然没有同意。但苏联对“星球大战”计划担心到何种程度,中情局一直没有搞清楚。

  然而,10年后,里根的阴谋大白于天下,“星球大战计划只是一个骗局。但五角大楼声称,“星球大战”计划没有实施,是因为存在技术缺陷。

  中情局特工也造假

  中情局无论是分析报告还是秘密调查报告,也经常闹出与事实出入太大的丑闻。中情局于1981年向政府高层提交的一份报告称,有可靠证据证明,前苏联在美国的前院———中南美洲培植“革命力量”,甚至支持那些采取恐怖手段的组织。文件还特别提到了萨尔瓦多。但现在中情局承认,当时对形势的分析有点过头,要说前苏联一直与中南美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是事实,但说前苏联支持恐怖组织,则有点牵强。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使用U-2间谍飞机进行越界飞行搜集前苏联的情报之前,美国中情局对前苏联一直没有太多的办法,根本无法搞清前苏联领导人的真实想法和苏联政局的变化。直到后来有了U-2飞机和间谍卫星后,中情局才搞到了一些比较准确的情报。

  即使如此,中情局的专家们还是经常预测失误,有时候美国情报界的专家与专家之间的分析也矛盾百出。1962年,美国和前苏联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即使现在,人们也都认为,那次危机差点引发一场核战争。

  但中情局和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专家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意见分歧。有的专家认为,古巴导弹危机差点使世界走向毁灭,因为美国已经向前苏联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前苏联决不让步的话,核战争爆发无疑。但中情局也有专家认为,那时候美苏领导人表面上都口气强硬,美国甚至声称不惜发动核战争。实际上,那都是美苏领导人之间的心理战。前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当然是为了在军事上对抗美国,但更重要的是,增加与美国人谈判的砝码。美国向前苏联发出威胁后,即使前苏联没有作出让步,核战争也不一定真的爆发。因此,说古巴导弹危机导致美苏关系异常紧张是真,说它使人类走到核战争的边缘,则是有些夸大了。

  一份1953年的绝密报告承认:“我们无法搞清克里姆林宫的思想,因为我们没有可靠的内部情报。如果苏联人向我们发动突然袭击,他们出于什么考虑,要搞清楚这一点,可以说没有任何希望。”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情局已经鸟枪换炮了,所以它曾秘密提醒白宫:“苏联领导人没有向美国或欧洲发动突然袭击的计划。”这份报告无疑给白宫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对苏联的突然解体,中情局事先并没有预测到。而且到底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把前苏联推向了经济崩溃的边缘,还是其他原因,中情局至今也搞不出一个有根有据的说法。结果,中情局招致骂声一片。

  中情局的黑手四处伸

  解密的文件显示,中情局的触角已经大大超出了军事范围,只要是情报,不管哪个领域,都在中情局的收集范围之内。在这些解密的文件中,有一份1978年的中情局备忘录指出,波兰人出任教皇(即今天的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前苏联对此十分恼怒。因为前苏联将包括波兰在内的一些东欧国家拉入了一个由前苏联控制的组织(也就是华约)中,波兰人的信仰将向西方倾斜,不利于前苏联增进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还有一些文件对前苏联的石油、粮食和黄金产量进行了展望。一些文件则分析了前苏联与中国、印度、越南、尼加拉瓜、伊拉克、古巴等国的关系,供美国政府在制定对苏政策时参考。有的材料分析的问题一直延续至今。1978年的一份文件是对前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民族问题的分析;1988年的一份文件则分析高加索地区的民族骚乱。现在,民族问题仍让俄罗斯政府头痛,至今,俄罗斯政府仍在与南部的车臣叛军进行激烈较量。

  除中情局公开的859份文件外,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12份《国家情报分析》也向大众公开。国家情报委员会也是美国一个极有影响的情报机构,它可以把美国各情报机构的情报加进《国家情报分析》中。但该机构的研究重点是前苏联的武器。

  中情局首席历史学家吉拉德·海尼斯是第一批阅读这些《国家情报分析》文件的专家。他表示,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国家情报分析》应该相当可靠,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通过这十几份解密的文件看,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所谓权威分析,远远称不上准确。比如说,它过高地估计了前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的导弹制造能力。这样失实的分析显然妨碍了美国政府对前苏联政策的制定。

  但海尼斯又承认,倒是1991年的一份中情局文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份文件专门分析了前苏联解体对其防御力量的影响,最后的结论是“即使失去了乌克兰和其他几个共和国,俄罗斯仍保留了成为一个军事大国的潜力”。这一结论与现实十分吻合。

  海尼斯同时指出,中情局某些文件的结论就显得很可笑。一份1986年的文件是对当时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禁酒令的分析,结论是:在过去30年里,苏联人的酒精消费量增加了一倍,但戈氏对苏联人酗酒进行了成功的约束,这有助于巩固他的政治地位。然而,4年后,戈尔巴乔夫戴着“使苏联解体”的罪名下台了。

  中情局情报研究中心主任洛伊德·萨尔维蒂对这些不准确的情报分析辩解说,当时前苏联像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情报专家的分析要赶上这辆火车,确实相当困难。他说:“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分析人员努力想确定戈尔巴乔夫的真实想法,这往往是他自己也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

  中情局在情报领域不愧是老手,其情报网还是及时地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情报。中情局1986年的一份文件称,苏联正在克拉斯诺雅斯克修建一座雷达站。美国政府向前苏联提出抗议,认为这座雷达站违反了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前苏联辩解说,那座雷达站是用于卫星探测的。但美国政府依据中情局的报告,认为那座雷达站主要是用于弹道导弹侦察和跟踪,因此应该立即拆除。

  海尼斯表示,自从中情局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收集情报后,其情报报告便尽量以事实为依据,主观猜测的成份大大减少了。本报特约记者 杨啸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外公开859份冷战秘密文件 (2001/03/10 01:27)
间谍案频频发生 美俄进入“新冷战时期” (2001/02/22 06:46)
冷战后首次倾巢出动:俄战机全球军演揭秘(附图) (2001/02/16 06:52)
军史回眸——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2001/02/28 08:30)
新闻观察:NMD其实就是新版的“星球大战” (2001/02/27 07:00)
美国中情局曾帮助台湾反攻大陆秘史曝光(附图) (2001/02/15 11:06)
美中情局评价全球安全:本-拉登威胁最大 (2001/02/08 10:23)
同受两代总统青睐 美国中情局长何以一枝独秀? (2001/02/05 08:18)
 新浪推荐
图文专题:日内瓦国际车展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健康专题:春天 别让忧郁沉重徘徊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竞技风暴举办2001赛季甲A有奖竞猜
打卡聊天每天得文曲星、MP3、手机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