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人类探索火星之路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30日 12:05 南方都市报

  找水五大步

  (1)“极地登陆者”号登陆火星前,将发射两个小型辅助宇宙探测器,以每小时650公里的高速,像两根长矛一 样深深地刺入火星地表。  

  (2)巨大的冲力,将会在探测器撞击火星的瞬间,将其装在内部的一个子弹型穿透器从探测器中心分离出来,然后 刺入火星地表0.6米。一根导线把刺入地面的穿透器和留在地表的桔子型球体连接起来,球体内则盛着电子设备和传送器。   

  (3)在降落和撞击过程中,探测器上的仪器将记录推进过程中和火星表层的空气密度变化。温度表则会显示探测器 的冷却速度--这是证明火星地层是否存在水分的重要数据。  

  (4)穿透器在火星地表中稳定后,便会伸出一个小钻头,收集一块普通橡皮大小的火星土壤样本,再用钻头上装有 的激光头加热和检测,以确定是否有水蒸汽的迹象。  

  (5)根据计划,大部分试验将在探测器着陆后一个小时内完成。周五晚些时候会有信息传回,而探测器在那之后的 两三天内会继续测量火星土壤的温度。

  一个科幻作家的视野:人类必须入侵火星

  本报综合报道: 把人送上火星的理由很多很多,有最荒诞的,如我们之所以要进行这么危险和昂贵的工程,是为了 万一生活在小小地球上的我们毁灭了自己,还有人可以在那个红色星球上存活下来;有最天真的,如期望人类登上火星后,就 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如今面临的所有难题。但同时也确实存在相当现实的理由,近几年来科技的发展更使人类登陆火星的计划 变得越来越可能。  

  一个最好的理由就是“火星之旅”是切实可行的。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开展可持续的全球环境管理工程 。人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大大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如今,我们必须将地球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动的整体,并极力设法保持 整个体系的平衡。而要更好地了解并维持地球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同其它跟地球类似的星球做比较。根据目前的研究成 果,火星同地球在起源上相当接近,只是在后来的演变中才出现了巨大差别。因此,至少到目前为止,火星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  

  第二个理由更抽象但同时也更吸引人:我们必须要去火星寻找生命。  

  自1976年“海盗”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尤其是1984年在南极发现火星陨石以来,关于火星上存在生命的争论 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只要有水和矿物质存在的地方,生命就可以在那里存活。而目前搜集到的种 种资料表明,在火星常年冰冻的地表底下,可能存有丰富的水和矿物质。如果人们真得能在火星找到生命,或者至少是过去生 命的化石,那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而目前美国宇航局计划每隔两年就向火星发射诸如“探路者”号和“极地登陆者”号无人探测器,目的就是为尽快实 现登陆火星计划做准备。  

  第三个理由似乎微不足道:已经被局限在地球上多年的我们,能够最终把我们的文明带至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无 疑是十分有诱惑力的。当然,在向外太空“拓荒”的进程中,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的目的是寻求知识,而不是去牟利 。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鉴于这几年太空科技的神速发展,完成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的预算已经从10年前的4500亿美 元大幅度下降至500亿美元,而这个数目,连一向哭喊经费不足的美国宇航局也可承受。  

  总之,成本是如此之低,而所可能带来的社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利益又是如此之高,人们的唯一选择当然是:到 火星去。(原作者:美著名科幻小说家简恩)

  我们真的不寂寞?

  1.1万年前,一颗从“红色星球”上飞来的迷途陨石落到地球,它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大约在1.1万年前,一颗葡萄大小的玄武岩火星陨石一头撞入南极洲,而那时距它从火星表层“解放”出来已经过 去了1700万年。  

  1984年,地理学家从南极的冰山中发现了这块珍贵的石头,并把它编号为ALH84001。整整12年过去了 ,它的重要性还不被人所知,直到1996年8月,美国宇航局约翰逊太空中心的科学家大卫-麦凯为首的研究小组宣布,在 这块小石头上找到了一些特别的有机化合物。他们确信这块小陨石上确实蕴藏着证明在远古的火星上生活着微生物或星际外细 菌的证据。  

  科学界对此的反应当然是异乎寻常的,有许多科学家对美宇航局震撼的“研究成果”表示愤怒:他们认为,陨石上得 出生命证据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其中,最令人震惊、也是最有问题的证据要算陨石中存有的极似微生物细菌的瘤状物。批评家认为,这些状似微生物 的痕迹都太细小,宽度平均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100,显然不可能形成可信的微生物细胞化石,因此,极有可能是化学或 物理作用的结果。或许,围绕ALH84001的争论永远也无法停歇,但由此展开的研究却大大推动了在搜寻火星生命上的 工作程序。  

  换句话说,由ALH84001这块其貌不扬的陨石开始,科学家或许最终能证明:生活在小小地球上的我们,其实 在整个宇宙中并不寂寞。

  从1997到2008殖民火星计划

  1997年7月4日:美“火星探路者”太空飞船进入火星大气层,并在一片古老的冲积平地上着陆,随后对火星地 貌用13种色彩进行拍摄、探察,主要目的是验证低成本软着陆的可行性。  1997年9月:美“星球探察者”太空飞船 进入火星附近轨道,利用火星大气层的摩擦力进行减速,接着扫描火星表面,取得大气资料,并维修替换6个火星观察装置。   

  1998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分离的轨道器和着陆装置进入火星大气层。着陆器第一次登陆火星冰冻的南极,机械手 在其地面挖出沟壕,照相机迅速拍下了土层状况。  

  同年:日本“行星B号”轨道飞行器进入火星大气层进行试验,并观察火星大气层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利用美国的 观测装置测量火星大气层上部的成分。

  2003年:如果2001年发射任务的数据及时回收,2003年将进行一系样品回收的发射任务,机械装置会收 集地质样品并由返回式火箭送回地球。    

  2008年:如果被证实火星上存在生命,人类将最终展开“殖民火星计划”。但目前还有几个难题有待克服: 

  ●零重力:即便经过最剧烈锻炼,在火星上的完全无重力状态也将使宇航员肌肉和心脏萎缩。  

  ●火星上没有任何食物和水,倒有猛烈的尘暴,因此宇航员生存是个大问题。  

  ●燃料:如果载人宇宙飞船要带上足够的往返火星燃料,则耗费必将巨大。一个解决设想就是预先派出机器人,利用 火星上的原料制造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所需的燃料


相关报道: 美探测器时速650公里猛撞火星找水
相关报道: 美国太空船下月上天“捉”火星之声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